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探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述探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582 浏览:84500
论文导读: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邬大光《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与马丁·特罗教授的对话》《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杨兴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再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两个根本点,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进程,相互促进的同时又各有侧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实质就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和推广。党的十七大指出,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做到马克思主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掌握和运用。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仅是贯彻文件精神的要求,它还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大众化的概念分析

“大众化”一词主要出现在教育领域和文化领域。所谓大众化,就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在教育领域,主要指的是受教育人数多少的问题,且有一定量的标准;在文化领域,“大众化”主要是指后现代以来,在工业化背景下文化的复制性、消费性、都市性、娱乐性等特征。而党的十七大将“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在这一语境中“大众化”应属于政治领域范畴。本文主要以政治领域的视角来分析“大众化”的内涵。无论是作为过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是作为结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兼具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是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终要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和运用。人民群众不仅是从事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活动的主体,而且是积极的、实践的历史主体。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和创新大众化三个方面,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转变为被人民大众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实践由少数人领导指挥转变为人民大众自觉行动,马克思主义创新由被少数人进行转变为被人民大众丰富完善。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少论者从不同层面进行了界定,主要包括以下两种观点:其一,从内容的层面界定,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可以说这是多数论者所持的观点。第二种是指“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条件下的大众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的大众化。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大众化的实践指导

在理论通俗化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为了更加有效地宣传他们的新世界观,在建构严整的理论体系的同时,把自己的理论浓缩成《宣言》,一百多年来广为流传,“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对于当时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普及化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经常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论观点,如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说明革命是引起社会形态质变的关键力量;用“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来说明生产力水平对生产关系性质的决定作用;用“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等等。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在撰写专门领域的文章时,马克思也力求做到通俗易懂。他写了一系列通俗易懂的文章,并在实践中有效地利用资产阶级报刊和党内各种刊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资本论》的原理。为便于群众接受,他曾建议把《资本论》中的主要章节和观点改写成若干通俗的小册子,进行理论的普及工作,并就通俗小册子的内容结构和写作构想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通俗化和庸俗化的区分以及对庸俗化的尖锐批评,对于推进大众化过程中坚持通俗化避免庸俗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大众化与中国化的理论分析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中国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两个根本点。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相伴而行的。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切实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实践,就必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转化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也不能为我们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现成案。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的序言中就写道:“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就必须把这一基本原理与中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以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仅仅实现中国化是远远不够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要发挥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还必须实现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实现大众化,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掌握,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在实践中发挥理论指导的重要作用。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不断探索的课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始终伴随于中国学位论文www.7ctime.com
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相伴而行。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中国要坚持、发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缺一不可,二者统一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列宁全集》[M]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
[3]邬大光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与马丁·特罗教授的对话》[J]《高等教育研究》2003 年
[4]《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5]杨兴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再研究》[J]《学习论坛》,200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