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教给教给“问”策略培养“问”勇气流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043 浏览:47446
论文导读:
摘要:现在语文教学除了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外,还要注重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勇气。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的性格有家庭的原因,但是学校是起着不容小觑的责任!在这里我们就讲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性格。
关键词:权利意境以人文本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都是老师设计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只能围着教师的问题转,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教师一个人思维圈子里,这种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现状是很难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目标的。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展,我们还怎么指望他们去创新呢?还如何指望他们去振兴中华呢?正是看到我们以往教育中的缺陷,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提出不同见解;能主动参与谈论、探索、思考和操作。”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与交流”,充分认识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对问题解决的追求”,我们必须从“归还学生提问权利;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开始。

一、归还学生提问的权利

提问题,本来是孩子们的权利,他们天生好奇,从呀呀学语起就常常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然而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我们先是把孩子当成容器,强行往脑袋里塞知识,之后我们又是片面理解启发式教学,强行对孩子—问—问—问,孩子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思维被禁锢,他们的勇气被打压。于是他们变得胆小不敢提问,变得麻木,不知道怎么问,脑子里也就不会出现提问的念头。回想听过的一些观摩课,课上都是老师变着花样演示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教师问,学生答。使人听了总是有作秀的感觉。我们也常常看到同学们对一个问题感兴趣,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老师为了尽情地进行下一个环节,打断学生正在进行的提问,或请学生把手放下,或者说下课以后再交流之类的话,进而进行下面的问题之旅。使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的巧妙设计加学生精彩回答,听课者听得畅快淋漓,可学生的自主性却得不到发挥,受到了遏制。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作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能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如何适当地保护学生探求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应该把提问题的权利归还学生。

二、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是课堂。就课堂而言,“问”即课堂质疑。而由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所提出的问题往往自由随意,难以收拾。怎样引导学生质疑,并让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可以从下面着手:
1、从课题提问题。即找题眼。如《黄山奇石》一课,可以紧扣题眼“奇”提问,黄山奇山“奇”在哪里?
2、找文章的中心句。即找文眼。如《葡萄沟》一文的中心句是: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在细读、品词中发现疑点,提出问题。如《葡萄沟》文中写到 了秋天,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引发学生思考发问,为什么用“五光十色”一词,而不用“五颜六色”这个词呢?
4、从课文的表达特点提问题等。总之,课前、课中、课后都要注意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促进学生质疑兴趣及品质的形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为学生创设提问的情境

首先,学生学习的第一环境是家庭。可以通过家长会,给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做些引导,让家长能欣然接受孩子的地位挑战。在家庭教育的资源的开发上,我们可以引导家长和学生充分利用看书、看报、看电视,家务劳动及家庭理财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主动降低姿态,接受孩子各方面的提问和质疑。
其次,是课堂上,要让学生敢说“老师,您来当学生,让我考考您”。教师必须创设一个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如:课前的组织可以用唱歌、说笑话、小表演等形式放松学生紧张的心理。老师应笑容可掬,教态随和、语言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如“老师好多年都没当学生了,请你当我的老师行吗?”在消除学生紧张心理同时,老师还应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给学生创设提问的情境。
第三,同学生间的交谈、辩论、质疑,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课堂上的分组学习中,可以让小组内的每一个同学都当小老师,向同组同学提朗读要求,提辩论主题,在课外学习生活中, 也可以采用小老师提问的方式互相质疑解难,这样,“小老师”在小组学习中的应用不光提高了学生提问的能力和胆量,更促进了同学间的协作学习,加强了同学交流中的互相关爱。
在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贯穿了学生学习的始终。学生如果是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源于:www.7ctime.com
 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我们常常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随时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把学习的自主权充分地给予学生,培养学生“问”的勇气,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而不再被老师的问题牵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