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词汇动态词汇教学——词汇语用学运用作用和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216 浏览:36236
论文导读:义,也使很多学生在语言的输出活动中难以恰当使用。因此,在当前英语词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词汇量与词汇应用能力之间的不平衡。二、词汇语用学的理论及应用意义词汇语用学是语用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比较系统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词汇语用学将词汇的意义与词汇的运用结合起来,试图解决词汇语义学(lexical
【摘要】动态词汇教学宜以词汇语用学理论为指导。本文分析了词汇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探讨了动态词汇教学模式,强调词汇在语境和交流中的认知。使词汇教学成为整个语言教学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环节。
【关键词】词汇语用学动态词汇教学动态语境动态教学模式
1006-9682(2012)09-0086-02
【Abstract】Dynamic lexical teaching is based on lexical pragmatics.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application f lexical pragmatics in English teaching. It studies into the dynamic strategy in lexical teaching, which aims at bringing lexical teaching into an organic languag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Lexical pragmaticsDynamic lexical tea源于:论文集www.7ctime.com
chingDynamic contextDynamic teaching strategy

一、词汇教学现状

词是语言构成的基本单位,是一门语言中具有一定的声音、意义和句能的最小的自由形式。一门语言所有的单词构成该语言的词汇。英语兼容并蓄的借用、创新与发展,使其成为能够满足多种意义表达的国际性语言,其丰富的词汇构筑了英语广袤多彩的语言特色。词汇的学习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基础,英语词汇教学在整个英语语言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当前词汇教学,仍然很大程度地由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主导,受结构语言学的影响,重视的仅仅是词汇量和词语表面的意义,把诵读、记忆、默写作为词汇学习的主要方法,把扩大词汇量作为词汇教学的首要目的。因此,词汇教学陷入了一种生硬记忆、脱离语境的误区。对很多英语学习者来说,词汇记忆也是一项乏味而无功的任务。“常记常忘”是很多学习者遇到的困惑。除此之外,即使学生达到了某些测试要求的词汇量,也常遇到原本熟悉的单词放到句中难以理解的情况。单纯理解词语表面意义,也使很多学生在语言的输出活动中难以恰当使用。因此,在当前英语词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词汇量与词汇应用能力之间的不平衡。

二、词汇语用学的理论及应用意义

词汇语用学是语用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比较系统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词汇语用学将词汇的意义与词汇的运用结合起来,试图解决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难以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词汇语义学只限于对词项从真值条件角度做静态的研究。而词汇语用学致力于研究各种与词汇语义不明确(semantic underspecification)因素有关的语用现象,对其做出系统、解释性的说明。
英语教学中,词汇量与应用能力的失衡,是教与学双方都面临的困扰。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及应用对解决这种不平衡具有重大和实践意义。词汇语用学对于英语教学的意义在于:

1.对于词汇教学的意义

词汇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词汇的意义(词汇的御用意义),以及词汇意义的语用化过程。语境中词汇的理解是整个话语理解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词汇的教与学不再是单一、静态的过程,而是强调词汇意义随语境变化、灵活动态的过程。词汇语用学的应用不仅解决了语义与语言现实的脱节,也解决了教学中词义理解与应用之间的不平衡。

2.对于系统英语教学的意义

词汇意义的灵活性和语境依赖性反映了语用的词汇化,是语用因素在整个语言系统中的凝结,因此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和应用反过来也对整个语言体系的认知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对词汇意义,而且对句子意义,甚至语篇意义的分析和理解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仅使词汇教学,也使整体的英语教学达到了一个新阶段,更加关注语言使用的背景,而不仅限于结构和语法的分析。

3.对于多种实践活动的意义

可以帮助学生弄清词汇信息与百科信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语言的语用认知过程,也有利于教与学的双方从语用的角度,从事写作、交际、翻译等的教学和实践活动。

三、动态词汇教学策略

多数英语词汇都有多个意义,因此脱离语境就不能明确词的意义。词的意义直接受语境的影响和制约,换言之,意义存在于语境。动态词汇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随语境的变化理解词的意义,并应用于不同的语境。

1.多角度语境模式

多角度语境模式是以一个词为立足点,从多个语境角度来呈现新词,理解该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也可以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
冯广艺教授又把语境按不同角度进行了划分:[3]从范围看:语境可分为广义语境和狭义语境;从内容上:分为题旨语境和情景语境;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外显性语境和内隐性语境;从情绪的角度:情绪语境和理智语境;以语种来分:单语语境与双语语境;根据运用:可划分为伴随语境和模拟语境等。
因此,词汇在不同的语境范围和角度上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词汇教学就是使词汇在多角度的语境下呈现立体、动态的模式。即将一个词放在不同角度的语境下呈现其内涵。词汇语用学对于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成果,为多角度的语境词汇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丰富的例证。在语用阻塞和社会文化因论文导读:
素的影响下,产生的概念研碎、语义转换和延伸现象,都是构筑动态词汇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2.语境线索模式

该模式是以文章为出发点,根据语境线索来猜测和理解新词词义。从文章意义入手,去发现词义,其目的并不是考查学生的词汇知识,而是训练他们增加词汇的技巧,所以教师应注重学生获得答案的方式。[4]
语境为词汇提供的线索包括:
第一,语言语境线索。①主题线索对于文章主题的把握包括文章的文体、目的、结构和中心内容,可以是对词汇的理解限定范围、消除歧义,首先使学生理解该主题下词的意义和应用。②单词、词组的语境线索。注意单词、词组之间关联意义,如: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同形同音异义词、上下义词等。还要注意文中具有逻辑关系的词或短语,如表示时间、空间、承接、转折、原因、结果等逻辑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7ctime.com
关系的词汇如and,but,however,that is to say,and in spite of等,都可能对词义产生关联作用。关联是每一种语言的一个共同特征,学生们需要去观察哪些词除了概念意义之外,还有关联意义,并且观察这些词只有固定意思还是会根据语境而变化意义。
第二,非语言语境线索。非语言性语境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①情景语境在语言系统外给了我们单词意义的暗示。背景知识、实际言语背景和不同的话语类型都会影响单词的意义。在词汇教学中,这些情景因素都必须被考虑在内。②文化语境是指与一个单词,言语问题相关的文化背景。一个单词必须运用于一个具体的语言体系中,而且每一种语言都是文化的一部分。③文化差异存在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之中。富有文化色彩的单词和词组英语和汉语里有许多带有不同文化内涵的单词和词组,而且这些单词和词组分布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必须时刻准备为学生介绍单词的文化信息,把文化差异引起的障碍消除掉,从而使学生恰当地使用单词。

3.互动交流

在交流活动中的词汇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强调了“语言的使用”,注重交流中语言的恰当性和技巧性。词汇的主动与被动认知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对其加以应用,而非只是理解。[4]交流活动能提供给学生用语言做事的机会,尤其是参与有意义的互动性的口语交流,其目标是提高语言的流利程度,也包括在社交技巧,处理对话中的不可预计性和提高语法准确性中建立的自信,学生的语用意识可以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同时在应用中提高对词汇的认知。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也能培养他们在词汇学习中的语用意识。
随着英语教学方式的改变,英语词汇教学渐渐地得到关注。英语词汇教学中要包含语用因素,培养语用意识。词汇教学应该是一个灵活、动态的过程,与语境和交流活动相结合,与整个语言教学活动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Blutner R. Lexical Underspecification and pragmatics [A].In Ludewig, P. & Geurts, J. Lexikalische Semantik aus kognitiver Sicht [C].Tübingen,1998
2 曾衍桃.词汇语用学引论[J].外语学刊,2006(5):59~64
3 冯广艺.语境适应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 顾曰国.英语教学法(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