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思维能力加强数形结合,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基本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958 浏览:24844
论文导读:种关系难于理解。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画出以下线段图帮助理解。车头上桥时车尾离桥时运动距离通过画图,将题中的条件用图形表示出来,条件之间的关系通过图形得到直观显现,更便于学生理解。学生借助图形思考,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降低了思维的难度,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解决方法更便于学生掌握。3.2以“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 “数”主要指数及数量关系,“形”主要是指直观图形。数形结合,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方法,能促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 数学的学科特性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有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
1.1 高度的抽象性。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反映。人们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把握一类事物本质。

1.2 严密的逻辑性。

数学的知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知识间的联系、数学的推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1.3 应用的广泛性。

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要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用到数学,没有数学,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不可能的。
2 小学生的思维特性
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论证、判断等能力。“数”与“形”相结合,把感性认识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向抽象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瑞士儿童心理学家J.皮亚杰将认知发展水平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感觉运动阶段(0—2岁)。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基本特征在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逻辑思维得到迅速发展,但是这一时期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还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活动还不能超越具体事物。
3 “数”与“形”结合的策略
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存在差距。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7ctime.com
“数形结合”能在“数学”与“学生”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有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3.1 以“形”助“数”策略。

“数”的抽象性,给学生学习数学增加了难度;“形”的直观性,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利用线段图示、实物演示等直观手段,既能为学生积累表象,又能使数量关系得到直观的呈现,有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数及数量关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1.1 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录像等一切直观手段,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直观形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学生在情境中,兴趣得到激发,思维得到激活,更容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1.2 借“形”建立“数”的概念。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利用实物、图示及其它直观手段,通过实践操作、直观演示,在学生大脑中形成表象,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小学生开始学数数时,往往通过数手指、数小棒来学习,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脱离数手指、小棒,利用大脑中的表象,借助想象能正确的数数。
3.1.3 用“形”揭示“数”的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问题往往是以“文字叙述”或“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文字叙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问题情境虽然具有一定的形象性,但问题、条件联系不紧密。在教学中,借助形的直观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数量关系更加明确,更容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一座大桥长3400米,一列火车通过大桥时每分钟行800米,从车头开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需

4.5分,这列火车长多少米?

学生对火车4.5分钟行驶的路程等于桥长与火车车身长的总和这种关系难于理解。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画出以下线段图帮助理解。
车头上桥时
车尾离桥时
运动距离
通过画图,将题中的条件用图形表示出来,条件之间的关系通过图形得到直观显现,更便于学生理解。学生借助图形思考,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降低了思维的难度,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解决方法更便于学生掌握。

3.2 以“数”辅“形”策略。

“数”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形”必须借助数的描述,特别是对于较复杂的“形”,不但要正确的把图形数字化,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图形的性质或几何意义,把“形”正确表示成“数”的形式,进行判断推理、分析计算。
3.2.1 用“数”表示“形”。“形”,虽然具有直观性,但图形表达具有局限性。将“形”与“数”结合起来,用“数”描述“形”,表示“形”的数量关系,能将物体的大小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准确的表示出来。主要有“以形载数——图形上标出数”;还有配合图形,将物体的大小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等方式。
3.2.2 用“数”演绎“形”。“形”,能形象、直观的反映事物各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具有外显性。但“形”的某些隐性的特征,不能从“形”上显现出来,只能利用“数”,通过计算、推理等逻辑思维演绎出结论,在演绎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案例】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单位:厘米)解:延长线段BC、AD相交于E,∠A=45°,∠E=45°,所以AB=BE,S△ABE =9×9÷2=40.5(平方厘米);∠E=45°,∠ECD=45°,所以DC=DES△EDC =3×3÷2=

4.5(平方厘米) 四边形ABCD的面积=40.5—5=36(平方厘米)

案例中,四边形ABCD的面积无法直接利用公式求出,从原图形中不能看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ABE的面积与△EDC的面积的差这个关系。只有将线段BC、AD延长相交于E以后,分别计算△ABE与△EDC的面积,再求差才能算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数形结合,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小学阶段更显得十分重要。数形结合,数使形更精确,形使数更直观,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在数与形的相互作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思维能力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