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核心价值系统建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027 浏览:15633
论文导读:
摘要: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构建离不开整个中华民族肥沃的文化土壤,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让青少年从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中吸取精神养分,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处于多元文化生存环境中的青少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现实问题引发思考,试图寻找加强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源泉;途径
1812—2485(2012)09—030—03
1 “恶搞”古诗词引发的思考
笔者偶然从一媒体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湖北陈女士的儿子小熙,读初二的小家伙从小学习古诗词,能熟背百余首唐诗,担任班级语文课代表。一天,陈女士正忙着做午饭,小熙凑过来献诗一首:“日照厨房生紫烟,遥看腊肉挂窗台。口水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饭碗。”还没等妈妈盘问,小熙兴奋地掏出本“诗集”,向妈妈炫耀:“这里的20多首诗经过我妙笔改编,比原诗更贴近现代生活,更幽默风趣,还挺压韵呢!”。笔者然后在网络上搜索了一遍,恶搞的诗句何止小熙的这些,数不胜数,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改成“举头肯德基,低头麦当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改成“春日不洗脚,处处蚊子咬”、“我劝天公重抖擞,天公对我吼三吼”、“天生我才必有用,关键时刻显神通”…等等。就在前不久,笔者还亲耳听到身边的一中学生在振振有词地朗诵这些“诗句”。
这是无聊庸俗?还是所谓的“幽默创新”?
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价值取向,会对未来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笔者认为这种颠覆传统的恶搞并非推陈出新,积极进步,容易让孩子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解,是不珍惜民族源于:大学生论文www.7ctime.com
文化财富的行为,以一种轻视并嘲讽的心态来对待祖先的文化遗产,不知多少青少年学生真正理解这些流传多年的诗句背后隐藏的深刻含义,而恰恰是这些寓意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构建科学的价值体系有着积极的影响。
2 传统文化是青少年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源泉
传统文化,从广义范围来讲,是指历史上形成的一切,包括物质、制度和思想等各个层面。从狭义范围讲,是指历史上形成的价值观念、思想方式、规范、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抛弃民族的传统而重新开始。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累,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思想观念、礼仪制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不同层面的丰富内容。儒、道、佛三家都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如敬畏天地、体察阴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志存高远、大同理想、百折不挠、家邦一体、国而忘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上善若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亲以敬,为人以诚,先义后利、扶危济困,修身克己、知耻守节、安贫乐道、清洁自奉等等。这些思想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维系着民族成员的心理纽带,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进而铸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诞生的肥沃土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融入到中国人骨血里的生存理念、生活方式和维系民族统一与延续的文化基因,是炎黄子孙的文化身份。我们需要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确认这种文化身份,以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基础和重要来源,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养分, 也是青少年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源泉。
3 加强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途径
当代中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定格阶段,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以网络为文化载体

据统计,我国网民人数目前已达1.37亿,其中青少年网民超过8000万,年增长率23.4%。利用网络来传播传统文化,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利用古代文明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疑会具有“承前”和“助推”的双重意义。网络是个文化载体,又是先进的传播方式,它有开放、便捷的优势,可以把少年儿童最易接受的动漫和游戏作为切入口,让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融入其中。通过网络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网络文化中渗统优秀文化血脉,引导年轻一代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理解与认同,并利用这笔宝贵的精神资源建设我们自己时代的先进文化。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超过任何其它渠道的影响,怎样抢占网上舆论阵地,确立网上正面舆论强势,是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它是一把双刃剑,也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如亵渎经典,网络“恶搞”英雄人物的情况非常严重,这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消蚀剂,必须引起警觉。而这些所谓“幽默的词句、笑话”却在青少年当中广为传播。父母、教师、团学组织,有时候这三个“臭皮匠”,也顶不了网络一个“诸葛亮”,一夜之间就可以“颠覆”来之不易的传统观念。当前,要大力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还需各部门努力配合、共同努力。

3.2 以传统节日为契机

中国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方式,便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青少年是享受节日文化的重要群体,青少年时期也是文化生命形成的重要时期。传统节日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元素,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突出节日主题,要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元素;要根据青少年教育的特点,将传统节日文化纳入教学教育体系进行整体设计;要大胆创新,为传统节日文化注入新质,增强传统节日的吸引力和认同感,使节论文导读:
日的重复性转变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凝固剂。每个人都有文化生命,而青少年时期则是文化生命的形成重要时期,所以要抓住青少年时期,利用青少年文化生命的特点,通过情感方式对其进行文化教育。要注重教育内容的具体化,利用特定场合和情景进行重点教育,抓住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的契机,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和精神文源于:论文范文格式www.7ctime.com
明创建活动,普及、推广优秀的价值观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西方节日的仪式感很强,比如情人节有一支玫瑰,母亲节有一支康乃馨,圣诞节有圣诞老人,我们在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时也可借鉴。如果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引入校园生活中,使其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载体和基础平台,比如,清明节与生命教育,端午节与爱国主义教育、七夕节与爱情观教育、中秋节强化对家国团圆的期盼、利用重阳节开展尊老爱老教育……如果在腊月里,借用一个“二十四,扫房日”的话,可以在校园内组织一次全校范围的卫生大扫除,既清洁卫生、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又使学生亲近民族传统文化,这一行动就具有了文化的含义。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传统文化符号。如果这一活动年复一年地进行下去,其文化符号与文化记忆将会固化在学生一生的生活行为之中。如果在夏日,在端午节前后,再融进“龙舟竞渡”的体育精神,举行体育赛事的话,文化传承在形式上就得以实现。

3.3 以创新的方式为传播途径

对于传统文化,人们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耗,空洞的说教、僵硬的灌输,枯燥乏味的课堂让青少年们厌倦,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创新的思路开展教育,才能真正把核心价值体系送到青少年的心坎上,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比方说用讲座的方式来讲述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既生动有趣味,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还通过电视来讲授文化,如今的《百家讲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像易中天教授这样的讲说,既有风趣又比较深刻,于丹教授的条分缕析,道理其然,通俗易懂,被很多人理解和喜欢。近年来涌现出的其它的一些优秀的文化知识类节目如《走近科学》、《探索发现》、《发现之旅》、《鉴宝》、《舌尖上的中国》等,这些有不错的收视成绩,其中青少年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收视群体。它们将严肃的知识人物化、故事化,将理性的书面语言感性化、口语化,将通用的知识个性化、特色化。传统文化类节目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题材来源,只是在节目的表现形式上要进行一定的创新,可以大大地吸引从课堂中走出来的青少年观众。当传统的课堂方式已经不再是青少年接受文化知识唯一最适合的方式时,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未尝不是不错的办法。

3.4 以青少年身心特点为出发点

新时期的青少年明显体现了时代精神气息,如自主、开放、竞争、开拓创新意识,而当今世界复杂多变,讯息咨询更新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捷,在价值取向多元的背景下,急需“核心价值”来积极引导。要适应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有利于他们学习和接受的教育方式。联系青少年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注意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组织主题团队会、班会、专题报告会和红色旅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入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尝试把少年儿童最易接受的文艺表演、歌咏比赛、新童谣传唱活动等作为切入口,将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融入其中,使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断增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学艺术作品对社会成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化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渠道,要鼓励多出精品,以好的作品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和主题,创作一批青少年喜爱、有震撼力、有感染力的优秀文艺作品,让青少年在文化娱乐和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校园的雕塑文化、校园文学宣传栏等;一些影视作品如《亮剑》、《奋斗》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的他们,从中吸取古人、先辈和年轻一代身上所体现的光辉传统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根据青少年的“追星”心理,发挥各类名人的示范效应;譬如姚明、刘翔这样一些名人,是年轻人崇拜的偶像,要动员他们为核心价值体系鼓与呼,用他们的言行影响社会、影响年轻人。如影视明星濮存昕身体力行为“抗艾”义演,而且从不忌讳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社会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范晓光:媒体的多元取向与青少年成长的价值冲突[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黄宗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基——试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地位[J].新视野, 2012(1).
3 周萌,吴翔,高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社科纵横,2012(3).
4 刘怡然.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意义学理论[J]. 2012(1).
5 公方彬.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J].决策探索,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