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汉字以“汉字微调”案例公共文化建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883 浏览:71532
论文导读:
摘要: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文字是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交际、传递信息和文明载体的功能作用,因而对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汉字微调”方案论因存在多方面的偏失而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文章由文字的功能作用论及作为“天下之公器”的公共文化建设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尊重社会性的原则。
关键词: 汉字微调公共文化建设社会性
“文化”是一个具有广泛内涵的集合概念。在我国,《易经》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则为“文化”一词的最早出现。简言之,文化就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智慧积淀的总和。“文字”则是人类记录语言、文化的符号形式。一个民族的“文字”同属于一个民族的“文化”系列,因而包括文字在内的民族文化是该民族区域的全社会所共享。作为“社会之公器”的文化,人人都有权利享受并为促进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努力。
但是,教育部关于“汉字微调”方案论,则从多方面彰显了当前公共文化建设的偏失。浅议如下:

一、文字的功能作用

1.社会交际的功能

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功能首先就是应用于民族区域人群的生产、生活的交际需要。由于环境、时空的变化,纷繁复杂事物的出现,人们仅靠语言进行人际交往已不相适应,“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为其繁。”(许慎《说文解字序》)因而文字自然成为继语言之后担负“交际”的重要工具。

2.传递信息的功能

人类社会活动交往的日益频繁,人类大脑思维的日益发展,社会信息量的剧增,传递信息的特殊使命因而为“文字”所肩负。它的基础在于语言的社会性,在于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约定俗成,因而具有对象的可指性意义。“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荀子《正名篇》)。

3.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作用

人类社会文字的出现,不仅实现了交际活动、传递信息的功能,而且由于“文字”的特殊“符号”形式,承载着人类漫长生存发展过程中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血与泪凝结的智慧经验,从而实现了人类文明与野蛮的分野并最终主宰世界。

二、汉字的美感特征

1.结构的严谨合理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且最古老的方块字。它的结构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独体成字等,但是都具有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的特点。

2.笔画的错落有致

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等主要笔法组成的一种线条符号。这种符号以线条的运动,通过点、横、竖、撇、捺的不同布置安排,形成疏密有度、错落协调的格局而具有独特的和谐美。

3.部件的丰富多样

汉字是音、形、义结合一体的表意的方块文字。人们根据象形、指示、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创造文字并使用它。古人造字的一项基原则就是“义寄于形”——词的本义和它的书写形式有着一定的关系。其中的每个文字,又可依据一定的规律形式分为不同的结构部件,如“-草-”“—伸”“—安”等的偏旁和部首。通过对它们的内在联系的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符号形式——汉字。

4.视觉的端庄凝重

如上所言,汉字由于结构的严谨、布局的合理、部件的丰富多样性,给人们在视觉上的感受就是端庄而凝重。这也是汉族方块文字的特有优势。不同的文字形式,反映不同民族的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文化内涵。“端庄凝重”既是人们视觉认知的客观反映,更是几千年来华夏民族品行端正严肃,处事源于:毕业生论文www.7ctime.com
沉着坚毅的民族心理性格的哲学体现。

三、“汉字微调”方案论的偏失

1.违背社会性原则

汉字的悠久历史溯源于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社会约定俗成,为民族全社会所认可、遵守、使用。《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意为我想观看古人之象,必须遵守古代的记载,不应穿凿附会。——周秉钧《说文解字序译注》)“汉字微调”方案中的44个字,在传统的诗文、历代字、词典籍如先秦的《诗经》,西汉的《尔雅》,东汉的《说文》,隋唐的《切韵》、《唐韵》,宋代的《广韵》,明代的《字汇》以至清代的《康熙字典》等,都保持着统一的文字结构形式和基本义项内涵。新中国成立后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也同样保持着它们形体上的一致。例证如《诗经·国风·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说文》新附字琴部“琵琶”。因此,“汉字微调”方案客观上违背了传统的社会性原则,从而影响这些汉字在港澳台乃至海外华人华侨的广泛地区的普遍使用。

2.忽视群众广泛性

广大群众是社会构成的基础。文字是由广大劳动群众创造的,它的功能作用离不开社会而存在,因而也就不能脱离广大基层群众。在汉字发展、演变长河中,历代都存在尊重、使用民间俗体字、异体字的事实。现行汉字的“礼”、“孕”等就是。群众的广泛性,势必使传统文字的综合信息如字形结构、字义变迁、读音等都有着较为稳定的存在环境与传承系统。在音、形、义结合体的汉字中,有些字的笔画哪怕是多一点,或是少一点,都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就会让人产生困惑,甚至引起社会的混乱。因此说,对待文字的态度,任何时候都不能轻率而为。

3.“矫枉过正”的单一化

文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是社会化的产物。如同大自然万物一样,总存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即矛盾性,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事物风格。文字在发展过程同样存在部分形体的不一致,这是客观的必然。但是,无论汉字形体的如何差异,人们都可窥见它们结构的内在联系和依据。如“账——帐”、“贴——帖”(黏附、服悦义)等。“汉字微调”方案对所谓“不一致”的汉字整形,这简直是“矫枉过正”的单一化做法,是广大群众讥之为意义不大的“瞎折腾”。

4.民族审美的文化偏异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审美艺术思维的民族,追求事物的“和谐”的审美观念贯穿于整个民族的发展过程。由线条笔画所组成的汉字,就体现了丰富独特的审美艺术思辨的“和谐”元素。在书写形式上,通过力的作用构筑成变化多姿的谐美实体——汉字。为实现这种完美的视觉艺术效果,人们创造出不同的书体并辅以不同的理论要求。例如隶书中讲究点画之间的避就关系:平画与波画间的避就,如论文导读:“三”字的三横画,把下面一画写成波画,从而形成富有变化的二平画一波画之形态;又如波画在一个字中一般只写一笔,谓之“燕不双飞”。但字中如有两个同样的波画,则应有主次,如“錢”(繁体)右偏旁的两个捺脚,突出下面一笔的捺脚,而将上面的捺脚有所收敛。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7ctime.com上一页12
“三”字的三横画,把下面一画写成波画,从而形成富有变化的二平画一波画之形态;又如波画在一个字中一般只写一笔,谓之“燕不双飞”。但字中如有两个同样的波画,则应有主次,如“錢”(繁体)右偏旁的两个捺脚,突出下面一笔的捺脚,而将上面的捺脚有所收敛。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