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巧用在生物教学中巧用修辞手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9-16
作者:用户投稿本站原创
点赞:6806
浏览:22192
论文导读:织细胞从内环境获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鱼的排泄物进入水中,组织细胞的废物也通过内环境排出;要想鱼儿健康成长需要水质清新,组织细胞正常生命必需有稳定的内环境。经过这样的比喻原来只有插图的内环境问题就变得通俗易懂了,学生还能顺着这个思路进一步发挥想象,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
关键词:生物教学;修辞手法;比喻法
1002—7661(2012)20—143—01
高中生物知识内容不像初中生物那样能一样看透,比如高中生物的有些概念和原理很抽象,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因此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常常成为难点,尤其是一些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甚至出现误解,从而影响生物学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基本生物学素养的提高。如果能合理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巧妙设喻则可以将抽象深奥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
总之在教学中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比喻,使用比喻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这要靠教师平时多积累这方面的素材,要做业务上的有心人,平时听课、集体备课以及教研交流中发现运用比较巧妙的要勇于借鉴,再加上自己奇思妙想的创新,课堂上才能信手拈来举重若轻。但是,摘自: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也应注意设喻事物和本体知识的相通性,避免牵强附会。如果比喻不当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更有可能误导学生,例如有老师教授细胞完整性时将细胞和人体相比,“人体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正常生命活动,如把头砍下来就无法完成生命活动了”,比喻虽然形象,但血淋淋的暴力语言也不利于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比喻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因人而异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怎样去善用和活用。
三、以简喻繁
摘要:生物教学中的相关的反应过程和原理等知识点比较抽象,对于这些知识点学生往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从而影响教学效率,不利生物学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巧妙运用迁移,以生动形象的比喻使之直观化既简化了知识,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生物的兴趣。所以说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教学中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关键词:生物教学;修辞手法;比喻法
1002—7661(2012)20—143—01
高中生物知识内容不像初中生物那样能一样看透,比如高中生物的有些概念和原理很抽象,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因此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常常成为难点,尤其是一些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甚至出现误解,从而影响生物学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基本生物学素养的提高。如果能合理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巧妙设喻则可以将抽象深奥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
一、以实喻虚
有些生物现象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思考都不够透彻,有时候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信息的不足确实也无从想象,此时如果能用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就可以让学生豁然开朗了。比如在免疫一节的教学中,如果仅仅就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对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生理过程理解恐怕就只停留在记忆的层次。于是我将人体免役比喻为国防:免疫器官就是兵营,是训练补充兵员之处;免役细胞就是一个个战士,他们各司其职,严阵以待;抗体、淋巴因子等免疫分子就是武器,用来消灭敌人;入侵的敌人就是抗原。顺势还可以追问学生,这个敌人是不是一定来自外部?学生略一思考就可以回答,也可能来自内部的叛乱。对于抗原的来源既可能是外部进入人体的异物也可能是自身衰老病变细胞的问题就解决了。还顺捎进行了国防教育:人体健康需要正常的免疫机制,国家的发展也需要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二、以大喻小
生物学中经常研究微观结构,这些微小的结构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功能?即使有放大图象的支持学生也往往觉得很神秘,和自己的联系也很遥远,难以形成鲜明而深刻的认识。如果能以生活中熟悉的可见事物进行比喻,学生就可以将其宏观化了。比如在内环境一节的教学中,将组织细胞和内环境的关系比喻为鱼和水的关系。人体组织细胞浸润在内环境里就象鱼儿生活在水里:鱼儿离不开水,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必须依赖内环境;鱼从水中摄取食物和氧气,组织细胞从内环境获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鱼的排泄物进入水中,组织细胞的废物也通过内环境排出;要想鱼儿健康成长需要水质清新,组织细胞正常生命必需有稳定的内环境。经过这样的比喻原来只有插图的内环境问题就变得通俗易懂了,学生还能顺着这个思路进一步发挥想象,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三、以简喻繁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问题比较复杂,甚至有跨学科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如果一味的讲解有时候越讲越乱。补充的内容很多,但往往造成学生学习负担加重,甚至造成更大的思维混乱。此时如果能以简单的事物进行比喻则事半而功倍。比如在物质的跨膜运输一节的教学中,曾经试图通过物理、化学知识的补充让学生充分理解主动运输、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概念,但是我发现不少同学是茫然的,大有“你不讲我还明白点,你越讲我越糊涂了”的感觉。如果能把自由扩散比喻为从河流的上游向下游运木头,木头浮在水上,不需要额外动力靠,着势能即可顺利到达下游;把协助扩散比喻为从上游往下游运石头,因为石头密度大,所以要用船来承载,然后顺流而下,也不需要额外动力;主动运输,则是从下游往上游运铁块,需要船来承载,还需要人力或者机械动力。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清楚三者的关系了。然后可以追问学生,这里的木头、石头和铁块代表哪类物质?船代表什么结构?三种运输方式的方向如何?这样比喻不仅简化了知识内容而且学生极感兴趣,课堂也充满了轻松快乐的气氛。四、“嫁接”比喻
不同学科知识往往具有相通性。如能合理进行类比则可帮助学生用熟悉知识迅速理解掌握新知识,这就是心理学中正迁移。例如在神经调节一节的教学中,我用物理里的电路比喻反射弧:开关相当于感受器,导线相当于神经纤维,用电器——灯泡相当于效应器;人拉开关就是感受器接受刺激,灯泡亮就是效应器出现反应……,而且这个比喻还很好的帮助我象学生解释了反射中的“全或无”现象。即达不到阈刺激不会发生反射,只要达到阈上强度的刺激即可发生反射,反射强度和刺激强度无关。用这个比喻的解释就是,拉开关的力量不够,灯不会亮,只要拉开关的力量达到能够打开的程度,无论拉的力量大小,灯泡的亮度都是一样的。电路知识学生是很熟悉的,经过这样的比喻学生一下就明白实质了。总之在教学中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比喻,使用比喻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这要靠教师平时多积累这方面的素材,要做业务上的有心人,平时听课、集体备课以及教研交流中发现运用比较巧妙的要勇于借鉴,再加上自己奇思妙想的创新,课堂上才能信手拈来举重若轻。但是,摘自: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也应注意设喻事物和本体知识的相通性,避免牵强附会。如果比喻不当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更有可能误导学生,例如有老师教授细胞完整性时将细胞和人体相比,“人体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正常生命活动,如把头砍下来就无法完成生命活动了”,比喻虽然形象,但血淋淋的暴力语言也不利于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比喻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因人而异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怎样去善用和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