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连贯性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翻译对策及译文连贯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268 浏览:86095
论文导读:暖以及海冰减少可能会使海洋中每年储存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加快全123下一页
摘 要:连贯作为语篇的一个深层语义特征,在以语篇为单位的翻译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语篇翻译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连贯的识别和重构的过程。本文将语篇作为翻译单位,从连贯角度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语语篇衔接手段的调整及采用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衔接手段连贯照应替代
一、引言
传统翻译观以句子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注重研究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异同及言内关系,将翻译过程视为把一种文字材料转换成另一种文字材料,把一种语言产物在保持内容(命题)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成另一种语言产物的过程”(张美芳、黄国文,2002)。随着篇章语言学的兴起,人们已逐渐摆脱了传统语言学和语法学的束缚,将语言研究的重心由句子转为语篇。大多数语言研究者也不断地将语篇分析延伸到其他领域,这自然也包括翻译领域。李运兴认为“翻译活动所处理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句,而是由互相关联和制约的词语和句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语篇。因此建立明确的语篇意识,不论在翻译实践还是在翻译研究中都十分重要。”(李运兴,2001:19)
连贯这一决定语篇语义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以语篇为基础的翻译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译者在翻译时,首先需要对原文语篇内部的各种衔接手段进行分析,以便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语篇层次上的意义与功能对等(谭键,2002)。译者必须尽可能保全和复现原文语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才能使译文语篇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语气贯通。因此,在翻译中语篇连贯的实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可读性,并决定着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

Halliday和Hasan指出,衔接就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的机制,它本身是意义概念,是由词汇语法来实现的,“衔接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和对解释它起重要作用的其他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这一‘其他成分’也必须在语篇中能找到……”(Halliday、Hasan,2004)。Halliday和Hasan认为,语篇内部的衔接关系通过五种语言形式来实现:指称、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虽然以上五种衔接手段在所有的语篇中都有使用,但是翻译毕竟是对不同语言代码的转换,译者需要根据译语语篇的特点对衔接手段进行调整,以保证译文的连贯性。下面我们从连贯角度来探讨一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

(一)保留原语篇的衔接方式

在不影响译文语篇连贯性和可读性的前提下,将译文中的衔接方式一一对应地译出,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出原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特点。
(1)原文:At first,I attributed this new habit to advancing age—I had recently turned 40—and glumly concluded that I was becoming morbid.But why,then,was I finding my secret rite so uplifting? Finally,after many years of starting the day this way, I he figured out that I am doing it not to obsess about death but to find out about life.
译文: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上了年纪的缘故(当时我刚四十岁),于是我不无悲哀地认为这是一种病态心理。可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我竟对这个秘密的仪式感到如此振奋?我就是以这种方式年复一年地度过清晨那片刻的时光,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明白过来,我如此喜欢读讣告并非迷恋死亡,而意在探索生命,真正的生命。(Suzanne B.Levine,2004)
例(1)原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连接词来表示语篇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时间为主的叙述顺序夹带着因果和转折关系),译文基本上复制了原文的衔接链,将原文的时间衔接链“at first—after many years—finally”译为:“起初—年复一年地—直到有一天”;在原文中表示因果而非并列关系的“and”被相应地译成“于是”;表示转折关系的“but”译为汉语中相对的转折词“可”。在例(1)中,源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在汉语中同样适用,因此这样的结构在译文中就被保留下来了。
“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只有词汇的相对集中,才能保证语篇的主题和语义场取得统一”。(胡状麟,1994)这一点对于英语和汉语语篇都很重要。
(2)原文:更令人担心的是,南极环境变暖可能严重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因为南极冰盖有助源于:科技论文www.7ctime.com
于调节全球气候、海洋环流和海平面。有些科学家认为南大洋变暖以及海冰减少可能会使海洋中每年储存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从而有可能进一步加快全论文导读:ioninseaicecouldreducetheamountofcarbondioxidestoredintheoceaneachyear,possiblyacceleratingglobalwarmingfurther.(任晓霏,2002)原文中,几个“变暖”的重复使语篇自然形成一个主题。此外“影响……环境”“调节……气候”“数量减少”等几组词的搭配,将语篇各句有机组合到了一起。译语中同样
球气候变暖。
译文:What is most worrying is that warming of the Antarctic environment could he serious implications for the global ecology since the southern ice cover helps regulate global climate, ocean circulation and sea level.Some scientists believe warming of the Southern Ocean and reduction in sea ice c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stored in the ocean each year, possibly accelerating global warming further.(任晓霏,2002)
原文中,几个“变暖”的重复使语篇自然形成一个主题。此外“影响……环境”“调节……气候”“数量减少”等几组词的搭配,将语篇各句有机组合到了一起。译语中同样重复使用“warming”,并以“regulate…climate”和“reduce…amount”等搭配相对应。

(二)调整原文衔接方式

英、汉两种语言从语篇结构到组词造句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别。虽然,在英汉翻译中存在着将源语语篇衔接方式对应译出的情况,但更多的是依据译语语篇结构特点对源语语篇的衔接手段做出灵活地调整。这样才可以做到:减少翻译味并提高译文的可读性。

1.使用代词代替词汇复现

照应和替代这两种衔接手段可以避免语篇中的词汇重复,照应与替代虽然体现的都是与前文所出现的某一成分在意义上的联系,但二者所体现的意义关联并不相同。照应指的是语篇中一个成分用作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的现象。换言之,当一个项目再次出现时,我们不用原来的名词,而用相应的代词来指称它。替代指的是用一个替代词去取代语篇中的某一个成分。替代与照应的差别体现为: 衔接项目的关系由同指关系变成同类关系;有些衔接项目由一个词汇项目变成一个结构项目;在替代中总是有对比的成分,但在指称中没有。例如:
(3)Customer: I’d like a handful of blue file folders.
Salesgirl: Sorry, we just he red ones.
(4)A:Do you think John will come to the party?
B:I believe so.
在例(3)中,“ones”所替代的内容需从上文提取信息,指的是“file folders”,但不是那些“blu源于:职称论文www.7ctime.com
e file folders”,而是与“blue file folders”同类的其他的“file folders”,同时“red”是具有对比性的,它和前面的“blue”形成对比。“Ones”与“file folders”形成衔接关系。在例(4)中,“so”所替代的是一个小句“John will come to the party”。这两种替代现象与指称所遵循的原则相似都是为了避免重复,但是它们的用法是不同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对替代现象的处理与前面分析过的照应/指称也不大一样。
刘宓庆(1998)、范仲英(1997)论证了英汉在代词使用上所表现出的频率的不同,指出英语倾向于多用代词,特别是人称代词,汉语倾向于重复名词、人名或称谓,避免在容易混淆的上下文中交替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如:
(5)原文: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里的船一样。秦淮河里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
译文:The ships on the Qinhuai are better than those in Beijing’s Myriad Creature Garden and Summer Palace and Hangzhou’s West Lake,better than those on Yangzhou’s Shouxi Lake.The vessels in those,places are either clumsy or crude and cramped less inviting than those on the Qinhuai,which fall roughly into two categories…(王立弟,2002)
把原文和译文加以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汉语和论文导读:
英语的不同特点。汉语原文中的“船”重复出现了6次,并不显得累赘。在英语译文里,“ships”一词仅仅在首次提到时出现了一次,其它都用代词“those”,关系代词“which”,或用近义词“vessel”替代。
有时,虽然原文所用的替代词相同,但是译者从语篇连贯性考虑之后却有可能采用不同的替代词。例如:
(6)原文:皇天在上,我们并没有说过什么,更没有做过什么。或许,惟其如此,才更耐人回味,发人深思?也或许,惟其如此才恰到好处,才更能绵远悠长,随心赋形,心心相印?
译文:May God be our witness: we never said or did anything that lovers would he done.Perhaps because of this,it invites more guessing and provokes more thinking.And probably because of that,our relationship has reached such a lasting state that it takes shape after our thinking and creates kindred spirits.(《中国翻译》2005年第1期)
原文中,两个“如此”的使用使上下文紧密地连在一起,整个语段读起来非常紧凑。在译文中,两个“如此”分别译成了语篇指“this”和“that”来指向语篇中的某一陈述,相当于夸克等人的句和小句指称。在英语中,“this”通常指近一点的事物,而“that”则指稍远的,如果第二个“如此”也译成“this”,那么语篇的结构中可能会出现混乱:“this”究竟是指第一句“we never said or did anything that lovers would he done”还是指它的上一句“it invites more guessing and provokes more thinking”,为了避免引起这样的歧义,译文分别采用了“this”和“that”。

2.补充被省略成分

英语和汉语深层语法结构的差异决定了在翻译过程中有时要不可避免地调整句子结构以保证译文的通顺。
(7)原文:Knowing this was a pursuit to the death,Nokomis outarted the cold devils.She hid in a stand of maple trees,all red and orange and deep yellow.摘自:毕业论文范例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