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陀螺教师成长“陀螺式”陷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346 浏览:120380
论文导读:
在2010年第23期的《青年文摘》中有一篇《车轮与陀螺》的故事:
车轮说:远方就是很远的地方,那里有山,有水,有很多不一样的风景。车轮滔滔不绝地讲着远方的故事,陀螺听着听着便入迷了。
陀螺一脸神往地问:既然远方有那么多的风景,那么,我可以去远方吗?车轮看了看远方,又看了看陀螺,说:要想去远方,得会旋转才行,你会旋转吗?
陀螺兴奋地说:当然会啊,不信,我旋转给你看。说着,陀螺便在车轮面前尽情地旋转了起来。它越旋越快,旋了好久才停下来,居然脸不红,心不跳。
车轮看得眼都花了,说:真的不错,你这么会旋转,完全可以去远方看风景啊。这时,车子启动了,车轮对陀螺说:我要走了,你如果想去远方,就跟着吧。望着开始转动的车轮,陀螺急忙旋转了起来。可是,望着越旋越远的车轮,陀螺却依然在院子里打转。
同样的旋转,车轮不知前进了多少,陀螺却仍在原处。
车轮与陀螺都会旋转,而且可以毫无疑问地说,陀螺的旋转速度要远远快于车轮,可两者之间的结果差异在于,车轮有位移,陀螺没有位移。陀螺的高速旋转,摘自:本科论文www.7ctime.com
给人带来眩晕,却不能给自己带来位移,所以它是徒劳无益的。由此想到了,教师专业成长中不也具有类似的陷阱吗?一堆堆辛劳却没有增加教师的专业智慧,相反,它成为了不思进取的堡垒。教育不应该成为辛苦的代名词,教育的本身应该是充满着智慧的,即使辛苦也应该是充满着智慧的过程,而不是陀螺般无效的令人眩晕的徒劳。
辛劳是一种努力,但是努力并不一定有收获,特别是盲目的努力。所以同样的辛劳并不一定会有同样的收获,但人往往是以过程来解释结果的,至少有过程的保障,不至于让结果过于尴尬,“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个僧面就是结果,这个佛面就是过程,这也是“态度决定一切”的实践保证。只要看到教师如陀螺般高速的旋转,至于有没有位移,那是次要的,至少说明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这会造就一批用辛劳掩饰精神懒惰的教师,事实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还在不断地扩大。
结果与过程孰重孰轻,很难有个定论,不过对于教育来说,能放弃哪一个呢?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能不失偏颇地,在过程与结果之间找到平衡。如陀螺般无效的高速旋转,可能也达到了“累并快乐着”的境界,可是你的累是加重了学生的累,而你的快乐并不能让学生释放出快乐的气息,这种劳作有何意义可言呢?对教师的精神领域中,奉献宣传得太多,而奉献的效果讲得太少。如果一位教师累死在讲台上,那就是师德高尚,那么这种付出的本身就是一种损失,更大的损失是让学生看到了教师痛苦生活的一面,这难道不是给学生的一种精神恐吓吗?教育需要过程,那是快乐的过程,教育需要结果,那是学生合乎自然法则的成长,两者谁能缺位呢?
教师专业成长的“陀螺式”陷阱,最大的弊端是,身为“陀螺”,却以为自己能跟上“车轮”。有多少教师盲目地劳作,能感到自己的辛酸吗?能感觉到专业成长的零位移了吗?能感觉到过程中的高尚却在结果中不屑一提吗?能感觉到麻木式的劳作还能称之为知识分子吗?能感觉到园丁不仅是劳作更需要欣赏美丽的能力了吗?其实什么都没有感觉到,唯一感觉到自己已经停不下来,已经在零位移的高速旋转中习惯了劳作。当“车轮们”已经消失在视野时,还固执地在院子里空转,甚至还没有遗憾和焦虑,因为在高速旋转的时候,已经无暇考虑自己的处境了,或许还在自恋高速呢?陈大伟曾说过:“我们不能‘用一生的辛苦忙碌攀登到人生阶梯尽头时,发现梯子搭错了墙头。’”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中,迷恋辛劳难道不是“梯子搭错了墙头”吗?
教师应该努力走出“陀螺式”专业成长的陷阱。单调的生活很容易造就一片沼泽,因为它缺少变化。教师专业成长最需要的精神就是改变。可是如今却是普遍缺失。没有多少教师愿意改变现状,“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草窝”,其实谁都知道草窝有什么好,可是那里不用发生改变就存在,而金窝银窝需要改变,需要付出,甚至会连草窝都可能会失去。教师是一个保守的群体,对变化抱有敬畏之情,希望学生在自己的教育下有好的变化,同时却对自己具有固执的保守。教师已经习惯在有规则的生活中过起没有变化的日子,“年年岁岁生不同,岁岁年年活相似”。
周彬在《课堂》一书中说道:“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们对课堂教学时间的付出是毫不吝惜的,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态度是值得称赞的,他们对教材的讲解是一遍又一遍而不辞辛劳。”其实不管是对教学还是教育,都是如此,用“不辞辛劳”来掩饰零位移的困境。教师队伍中,“车轮”式的教师太少,“陀螺”式的教师太多,如果“陀螺”式的教师不能觉醒,教育的希望还会停留在那高速旋转的院子里,外面的世界只是一个传说!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