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乡土乡土地理教材教学教育之我见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99 浏览:18000
论文导读:
教学离不开教材。乡土地理教学需要乡土地理教材来支撑,乡土地理教材是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乡土地理教育是乡土地理教学核心所在,乡土地理教学是实现乡土地理教育的重要途径。
1. 乡土教材是一门“科学”,有规律,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新课程背景下,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的“四大板块”(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内容之一,亦是必考内容。如何更有效高效的贯彻实施乡土地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事实。那种考前突击发讲义,接着念、记、背、画的传统教学“法宝”,显然不适应当前课改形式。
首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必须端正观念。乡土地理是一门科学,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审视、去面对。乡土地理存在大量科学知识要素,这是由乡土地理的地理事实、地理事物、地理空间、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构成的。这些要素集中要反映了当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特征。
其次,乡土地理教材,都是由一个相对完整的乡土地理知识体系构成的,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乡土地理教育在知识教学上的基本要求。
再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土地理的知识要素涉及范围很广,它是区域地理的延伸和实证。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地形、河流、海洋、土壤、植被、矿藏等;人文地理特征:人口、民族、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工业特点及布局、农业特点及布局、交通、商业、旅游、环境 、经济发展成就、问题、战略方向 、规划等。
当然在编写乡土教材时,不能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否则就会陷入“地理八股”式陈旧模式之中。我们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特征和教学可能性,精心筛选有典型教育价值的知识素材,编成教材,进行教学。如,我们编写的《可爱的家乡沛县》乡土教材,在区位方面抓住了“四省交界”,在人文方面凸显了“汉皇故里,大汉之源;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从而彰显了乡土教材的核心特征————乡土气息浓厚。
另外,乡土地理教材,不仅考虑显性教育因素———知识要素,还得研究隐性教育要素,如思想教育因素、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美育因素等等。
不难看出,无论是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还是乡土地理教学都是复杂系统的工程,是一门科学。
2. 乡土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有其美,需要我们去欣赏、去感悟 教学是一种美的艺术。美,能陶冶人的心灵,净化人的灵魂。乡土地理是一门不缺少“美”的科学,它渗透了很多“美”的元素。如果把“美”作为一种资源来看,那么乡土地理就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美”的宝库 。它需要我们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
家乡沛县无地不美,无时不美,到处皆景,自农村到城市,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秋阳下的沛城,风景如画。街头河边、广场公园、单位庭院、居民小区,到处花木扶疏,绿意茏葱,令初次来这里的人驻足、流连;熟悉这里的人欣喜、感叹。远看是森林,近看是城市,城市居在园林中,这是如今沛城的真实写照,生活在这里的人由衷的感到舒适惬意。
如,“湖泊之美”———————微山湖的美,是一种天然的、综合了野趣与柔情的美。尤其每年六、七、八、九月份,湖中万顷野生荷花连片盛开,蔚为壮观,得到游客“黄山归来不看岳,微山归来不赏荷”之广泛赞誉,可谓神州第一荷花荡。
“ 园林之美”——————汉城公园的大气;泗水亭公园的玲珑;滨河公园的俊秀;汉之源公园的精致等让人留恋。
“文化之美”—————沛县是汉皇故里刘邦家乡,素有“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之美誉。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沛县文化遗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泗水亭、歌风台、高祖原庙、射戟台等历史景点驰明中外。
难怪美学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家乡每一处地方,都有美的丰富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时选择的场所,就是学校附近一片普通的山林。他说:“尽力要使每一个学生到过些无名、偏僻的角落,因为正是这些东西的独特的美构成了祖国之美。”由此我们得到一个重要启示:美并非仅仅存在于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江南园林源于:论文集www.7ctime.com
、庐山瀑布、泰山之巅、名山幽谷之中,在家乡周围的自然界中到处都存在着美。一名地理老师应该能发现乡土之美,利用大量的乡土美因素去熏陶和感染自己的学生。
3. 乡土地理教育是“情感互动”,有真情,需要用心去交流、去沟通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新课程背景下,要认真踏实地提高乡土地理教学,仅有一本乡土教材还远远不够,必须切实理解和把握“教学”二字的内涵,理解教学的本质,把握教学的精髓。如果把课堂比作一座天平的话,那么天平的一边是教,一边是学,只强调教的要素或者只强调学的要素,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应该在教与学的天平上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我讲你听”、”我指你站”、”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发你收”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远远不是新课程下的教学。简单的讲,教学就是情感的互动,是地理的生命和灵魂与学生的生命和灵魂共舞的过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以求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乡土地理教育,需要我们用热情、真情、汗水去拥抱、去培育、去呵护。乡土地理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情感交流互动的舞台;不仅是传授地理知识的场所,而是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殿堂,不是死记地理知识的场所,而是交流沟通探究的场所;不是地理教学模式运行的场所,而是训练地理智慧的场所;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离不开教材,我们期盼,乡土地理教材能够唤醒学生沉睡潜能,激活封存记忆,开启幽闭心智,放飞囚禁情感的“圣坛”。
总之,我们追求的乡土地理教材、乡土地理教学、乡土地理教育,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天地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