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叶绿素放牧对高寒草甸4种优势植物光响应和荧光特性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80 浏览:15757
论文导读:低于7月和9月,说明它们的光合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且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和对强光的适应能力都降低。所以8月是本地区草地的敏感时期,该时期应该适当减少放牧家畜的数量、减少放牧时间,使草地能在生长后期尽快恢复。扁蓿豆和矮嵩草对干旱不敏感,其LCP、LSP、Fv/Fm、NPQ等都没有因为放牧而降低。放牧使得黄花棘豆的Fv/Fm和qP升高了
摘要:为了探讨放牧对高寒草甸优势植物不同季节光合特性的影响,在东祁连山天祝县南泥沟河谷地的披碱草-嵩草型草地设置禁牧(Non-grazing grassland,NG)和放牧(Grazinggrassland,G)两块样地,选取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矮嵩草(Kobresia humips)、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扁蓿豆(Mepssitus rutenica)4种优势植物,采取GFS-3000便携式光合仪和Imaging-PAM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分别测定了4种植物在7、8、9这3个月中放牧和禁牧两种草地中的光合—光响应曲线(Pn-PAR curves)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主要探讨结果如下:1)禁牧草地中,2种豆科植物(黄花棘豆,扁蓿豆)的光合能力要强于莎草(矮嵩草)和禾草(垂穗披碱草),而且扁蓿豆要强于黄花棘豆。而在放牧草地中,7月和8月时黄花棘豆的光合能力最强,9月时扁蓿豆的光合能力最强。虽然在7、9月,黄花棘豆的光合潜力和热耗散能力都降低,但是由于垂穗披碱草、矮嵩草、扁蓿豆作为家畜喜食的牧草,地上部分大部分被采食,整个植株的生长受到影响,导致光合能力下降;而且放牧导致禾草和嵩草等的比例减少,最终使得黄花棘豆作为一种典型的毒草,获得了一定的滋生空间,叶片的接受光面积增大,光合能力增强。2)7月是当地草地植物旺盛生长的前期,此时4种植物都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在禁牧和放牧两种草地中,综合来看,垂穗披碱草对强光的适应能力最弱,但能有效利用弱光;而扁蓿豆在较强的光辐射下才能发挥出光合潜力,且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放牧提升了4种植物对强光的适应能力,同时提升了垂穗披碱草、黄花棘豆、扁蓿豆对弱光的利用能力。3)8月,试验地较干旱,不论是在禁牧草地还是在放牧草地中,4种草的P_(max)、Fv/Fm、qP都处于最低值,远低于7月和9月,说明它们的光合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且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和对强光的适应能力都降低。所以8月是本地区草地的敏感时期,该时期应该适当减少放牧家畜的数量、减少放牧时间,使草地能在生长后期尽快恢复。扁蓿豆和矮嵩草对干旱不敏感,其LCP、LSP、Fv/Fm、NPQ等都没有因为放牧而降低。放牧使得黄花棘豆的Fv/Fm和qP升高了,且放牧草地中的P_(max)显著高于其他3种草的,它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4)9月(干旱过后),4种植物的光合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垂穗披碱草、矮嵩草的光合能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仍然达不到7月的水平。而黄花棘豆、扁蓿豆的光合能力不但得到了恢复,还高于7月。9月放牧增强了垂穗披碱草、黄花棘豆、扁蓿豆这3种草的光合能力,提升了4种草的光合活性和光呼吸水平,也降低了4种草的光合潜力(扁蓿豆的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而相比较来看,扁蓿豆的光合潜力和光呼吸速率最大,但光合活性和热耗散能力小;黄花棘豆的光合活性最高,垂穗披碱草的热耗散能力最强。关键词:高寒草甸论文放牧论文光响应论文叶绿素荧光论文季节变化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2-4
Summary4-8
第一章 文献综述8-16

1.1 引言8-9

1.2 国内外探讨近况9-16

1.2.1 植物光合作用的探讨近况9-10

1.2.2 环境条件对高寒草甸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10-13

1.2.3 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探讨近况13-16

第二章 材料与策略16-21

2.1 试验地概况16-17

2.2 试验材料17-18

2.3 试验策略18-20

2.3.1 测定光合—光响应曲线18-19

2.3.2 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19-20

2.4 数据处理20-21

第三章 结果与浅析21-44

3.1 放牧对光响应特性的影响21-34

3.

1.1 4 种草的光合—光响应曲线21-26

3.

1.2 4 种草的光合—光响应参数26-31

3.

1.3 讨论31-34

3.2 放牧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34-44
3.

2.1 对 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的影响34-35

3.

2.2 对光化学淬灭系数(qP)的影响35-37

3.

2.3 对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的影响37-39

3.

2.4 对 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影响39-41

3.

2.5 讨论41-44

第四章 讨论44-49
第五章 结论49-50
致谢50-51
参考文献51-58
作者介绍58-59
导师介绍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