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约翰约翰·克利斯朵夫性格 之青春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386 浏览:84492
论文导读:
摘要:本文节选《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三卷-少年中部分语段,从心理学和文体学两个角度探讨作者独特的心理描写文体风格成因。第一部分结合原文从心理角度分析青少年矛盾性格特征,及其在作品中人物身上的体现;第二部通过对作者使用的文体手法和思想活动体现手法进行分析;得出作者首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主人公性格特征,进而辅助文体手法突出这一特征的结论。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活动;文体手法
1005-5312(2012)26-0093-02
心理学上将青春期定义为“由儿童成长为成年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时期”①。青春期指人一生中身体和心理各方面都处于极大变化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身体和情感“骚动”取代了儿童时代的表面稳定状态。青少年摇摆在强烈的生存和需要、却难于被接受、被承认这两者之间。这一二重性贯穿这卷《少年》的主题。下文,我们选取其中几个片段,从心理角度和文体角度分析作者如何体现少年约翰·克利斯朵夫生活状态的复杂和矛盾。

一、青少年的矛盾性格特征

《少年》向读者讲述了:少年约翰·克利斯朵夫和母亲搬了家。他失去了自己的信仰,执迷上一种密教,他感觉上帝存在宇宙生命之中。他对于还没来得及献身于他就去世了的Sabine的爱,和他急于与之断绝关系的轻浮女子Ada之间的关系令他沮丧。在舅舅的帮助下,他成功的摆脱了酗酒的诱惑。②本文主要探讨人物这一时期情感及思想变化,及其对整部作品风格形成的影响。
青春期在少年身上反映两个极端:旺盛的热情和绝望的忧伤,强烈的喜悦和深深的忧伤,欣喜若狂和无聊至极。他要求与周围人区别,同时也和童年的自己区分开。原文用了一个类比的方式形象地表达了约翰·克利斯朵夫青春期的蜕变过程:“Et, voyant tomber l’ame usée et flétrie de son enfance, il ne se doutait pas qu’il lui en poussait une nouvelle, plus jeune et plus puissante.”③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学习适应困难和一些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自我探寻、蜕变的过程。约翰·克利斯朵夫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这卷《少年》中,约翰·克利斯朵夫感到自己仿佛重生了一般,因为相对于孩提时代的“自己”,他已经改变了。他无法辨认出曾经的自己。他进入心神不安的变化阶段。“Christophe se fait peau neuve.”④ 生理方面的变化和同时期的各种混乱的心理情况标志着他进入了发育期。他在精神上和生理上都承受着“折磨”。 他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这次打击完全改变了他的情感和物质生活环境。孩提时代,他十分有安全感,处于被满足、被给予的状态,他生活的随意、轻松。离开了这段黄金时期,他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7ctime.com
的无忧无虑经遭遇了一系列事件的考验:从外部环境上看,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和母亲不得不搬了家,他要适应新的环境,两位哥哥也离开了家;另一方面,他感觉到了自己身体及内心情感、思想的发展变化,这使他不安。
他卡在既矛盾又互补的状态中:有时摆脱束缚的愿望占上风,他反抗、和家庭对抗;其他时间,恐惧压迫着他,他变得退缩,闷闷不乐。他的父亲有着坏脾气,但是却能给他一个完整的家。然而,他去世了。他身边亲近的人也改变了。他难以适应,变得敏感。他逃离人群和刚结识的人们,尤其是他母亲,她的悲伤令他窒息。当这种变化发作情况严重的时候,这两种情况会迅速出现。此时,忧虑就会变成空虚,甚至是沮丧的情绪。“Dans ces heures de néant, quand le souvenir lui revenait du temps qui passait, du trail abandonné, de l’enir perdu, il était glacé d’effroi. ” 这段描写叙述的正是上述情况,“être glacé de” (不知所措)将这种无法忍受、难以克服的恐惧加以膨胀,可见此时约翰·克利斯朵夫慌乱情绪的程度。“Mais il ne réagissait point: et sa lacheté trouvait des excuses dans l’affirmation désespérée du néant; il go?tait une amère volupté à s’y abandonner, comme une épe au fil de l’eau.”此处作者用了夸张手法揭示了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无力,任凭自己陷入沮丧的深渊。“au fil de l''eau”(随波逐流)显示出他放任的态度。由此可见,在约翰·克利斯朵夫身上,读者可以发现所有青春期少年的矛盾、沮丧、挣扎这一共性心理特征,显然作者准确捕捉到了这一显著特征。也使这一形象更加生活化,生动真实。

二、文体手法

罗曼·罗兰作品中会频繁出现诗歌、散文类词汇,其作品也常被评价带有诗歌的倾向。作品中人物也因此显得仅仅在体验作者赋予的情感而已,这样的叙述并不深入地根植于现实。然而,这些精致的语言完全可以理解为是他独特的描述方式。正因为他倾向于描写较多的情感和心理,而不是叙述事实和环境描写,才使得读者能够真正领略约翰·克利斯朵夫作为一个音乐天才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使人物更加丰满。其文章的魅力也正是来源于语言的细腻的流淌,词词句句紧扣前文。当然,作者要借助一些文学手段衬托心理描写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此分析。
(一)夸张法
夸张手法是作家通常使用的加强文字效果的文体手法之一,是一种角度游戏,作者用这种转换角度的方式(或通过夸大言谈举止、或夸大渲染事实)来突显一些内容,旨在过度增加或减少事物的真实性。常使用最高级和夸张用语将想法膨胀化的手法。“Il était comme un arc, qu’une main forcenée tend jusqu’à le briser...il goutai论文导读:
t une amère volupté à s’y abandonner, comme une épe au fil de l’eau.”⑤约翰·克利斯朵夫觉得自己被“一只手”,一种无形的力量控制,而他就像一张快被拉断的弓,显示出他认为自己的承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随波逐流说明 他的心理状态到了十分沮丧的程度,他放弃了挣扎。这两个夸张手法将面对失控情况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无力展现的淋漓尽致,从侧面描绘了他的青春期特征,达到了作者向读者展示人物这阶段心理状态的目的。(二)比喻
比喻法常常以讽喻的方式来唤起读者的想象,给读者呈现一些相似或类比的效果。例如上文这句:“Il l était comme un arc, qu’une main forcenée tend jusqu’à le briser……comme un morceau de bois mort……comme une épe au fil de l’eau.”这里作者用了三个“comme”,在层层递进强化夸张的效果的同时,又给读者呈现三种独特的比较形式。
比喻手法需要独创性思维。在考虑可以用作比喻的形式之前,要专注于比较的内容本身的根本性特征。由于比较的实体共享某种突出特质,读者往往会欣赏两个字眼在语义范围方面的差别和两者独具匠心的结合。将两个本来相差很远、或是很少相互接触的事物或概念进行比较,会增添许多新颖性和暗喻的效果,比如:把一个人比作一个动物或植物;把人身体的一部分比作一个事物;一个抽象概念比作一个具体事务。

三、约翰·克利斯朵夫思想活动的体现手法

作者使用了很多手法来揭示少年约翰·克利斯朵夫敏感、复杂的内心世界,正是这些手法使得读者有更多的机会走近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本文我们着重介绍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

(一)间接引语

间接引语通常采用宾语从句的形式。在间接引语中,叙述部分和引语之间的关系很明确,不会混淆。许多主人公话语中包含的语言形式 (感叹词、感叹句、命令式)都由作者通过从句加以重述。比如去除一个表达命令或询问的语气,用陈述形式配合间接疑问词或其他连词的形式(dire que, demander si 等)加以补偿。例如:“Il pensait qu’il allait tomber, subitement, foudroyé. Il pensait qu’il était mort...”间接引语在不改变原文的前提下,以作者,一个旁观者的口吻转述了约翰·克利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斯朵夫的心理活动。

(二)自由间接引语:

自由间接引语去掉了间接引语中的主句,是主人公自己在讲话,而不是作者在陈述,只不过仍然使用第三人称。自由间接引语有时候很难识别,但却能为读者呈现主人公的思绪和内心独白。有时需要借助某个词或标点来识别(例如冒号);有时需要通过插入语识别。使用自由间接引语时,作者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同时审视主人公。例如:“■ quoi bon lutter? Il n’y ait rien, ni beau, ni bien, ni Dieu, ni vie, ni être d’aucune sorte.”⑥ 这一句中问号即可作为自由间接引语的一个标志,揭示了主人公内心强烈的失望与焦虑。
自由间接引语需转换时态,人称和连接词,但并不引起从属关系。“■ quoi bon lutter?”形式上,这个疑问句是主人公通过忧伤语调表达了内心。本质上这却是一种双重叙述,作者在通过主人公发言。整体行文方面,自由间接引语不借助从属连词,句子简便灵活,文章节奏更紧凑;另外直接使用主人公表达的口吻,语气生动,适合描述心理活动;不定式的使用,表明这不是纯粹的引用,是作者将话语权借给了人物,并未因此与自己的态度划清界限。
四、结语
《约翰·克利斯朵夫》讲述了主人公一生不同阶段对理想的追求与奋斗,及其在每个阶段的成长、和社会环境对他的影响。《少年》这一卷呈现了人物在青春期过程中的性格矛盾和心理变化,其中那些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令人印象深刻。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者首先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并掌握主人公在每个人生阶段的最突出的心理特征,继而大量借助夸张,比喻,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等文体手法直接或间接地刻画出约翰·克利斯朵夫多愁善感,狂热、沉默、同时又才华横溢的形象,并使之成为了今天的几个经典的形象之一。
注释:
①张文新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P28.
②P Brunel, Y. Bellenger, D. County, Ph. Sellier, M. Truffet, Bodas, Histoire de la littérature fran?aise, tome II-XIXe et XXe siècles, 197

2. P63

③译文:“他看到自己儿时的灵魂枯萎,脱落,但并未料到因此生出一个更新、更年轻、更强大的灵魂.”
④译文:约翰·克利斯朵夫脱胎换骨了.
⑤译文:“他就像一张被一只疯狂的手撑到快断开的弓……他体会到了苦涩的乐趣,沉醉其中,仿佛随波逐流的失事船只.”
⑥译文:“挣扎做什么?什么都没有,美的,好的,上帝,生命,没有任何生物.”
参考文献:
Brunel, P. & Y. Bellenger & D. County & Ph. Sellier. Histoire de la Littérature Fran?aise, Tome II-XIXe et XXe Siècles[M]. Paris: Bordas, 1972.
JEANDILLOU, J-F. L''Analyse Textuelle[M]. Paris: Armand Colin, 1997.
[3]KOKELBERG, J. Les techniques du style[M]. Paris: Editions Nathan, 1991论文导读:.ROLLAND,R.Jean-Christophe-L’Adolescent.Paris:EditonAlbinMichel,1905.WIENER,M.OnN''estPasSérieuxQuandOnAQuinzeAns-AdolescenceetLittérature.Paris:GFFlammarion,200

3.马晓宏.法语第四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上一页123

.
[4] ROLLAND, R. Jean-Christophe-L’Adolescent[M]. Paris: Editon Albin Michel, 1905.
[5]WIENER, M. On N''est Pas Sérieux Quand On A Quinze Ans-Adolescence et Littérature[M]. Paris: GF Flammarion, 2003.
[6]马晓宏.法语第四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