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历史人物巧用历史人物为初中历史教学助力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51 浏览:24509
论文导读:索知识的能力,设计了“我眼中的罗斯福”这个内容,展示不同时期罗斯福的人生经历,指出他所面临的人生困惑和人生信念。引导学生小组探究罗斯福身上最迷人的品质是什么?从而提出问题,再结合本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罗斯福该如何解决经济危机呢?各小组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
摘 要:现在的中学生不喜欢历史课堂,感觉很枯燥。但他们却很喜欢历史人物,并把喜欢的历史人物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依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崇拜历史人物的心结,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以学生喜欢的历史人物为抓手,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在成长中所历经苦难塑造的优秀品质,达到育人和传授知识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人物;初中历史;教学;助力
: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167-01
利于课堂内容的丰富和扩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历史教材六册书,里面涉及到古今中外成百上千个历史人物,他们有的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等,当然也有遗臭万年的反面人物。这就需要我们依据新课改的理念,大胆地处理整合教材,选取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辅助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讲述《秦王扫六合》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对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对教材作了以下处理安排:雄才大略的秦王赢政(统一天下);前无古人的始皇大帝(治理天下)和残暴酷虐的败国暴君(丧失天下)三个部分。在讲雄才大略的秦王赢政(统一天下一目时,我引导学生分析秦王赢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是长平之战结束后东方六国无力抗秦,另一方面选择什么样的策略消灭六国,完成统一。我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为赢政出谋划策,完成伟业。学生纷纷说,选拔人才,制定远交近攻策略,各个击破等。在讲前无古人的始皇大帝(治理天下)一目时,我抛出问题:面临着刚刚统一的六国,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来巩固治理呢?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点评。并把问题引向深入,秦始皇的治国策略有没有达到他理想的效果呢?进而讲述残暴酷虐的败国暴君(丧失天下),使学生理解怎样治理天下才能长久。这样,以历史人物为线索就把秦朝建立、巩固和灭亡的知识串联起来,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扩充了内容,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讲解,做到事中有人,以人带事。让学生一提到某一历史人物,便能自然想起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或教训,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学生只有具备对历史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乏味,所以缺少学习兴趣。因此,我从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人手,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讲到“岳飞抗金”一目时,我先讲岳飞的生平简介吸引住学生,再朗诵岳飞写的《满江红》一词激发学生兴趣,后出示金军当中流传的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讲到这里我话锋一转,刚才我们介绍的历史人物岳飞在同学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为什么岳飞的事迹流传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呢学生纷纷回答说,岳飞抗金阻止了金军南下烧杀抢掠,符合人们的心愿。面临着抗金形势的大好局面,岳飞提出“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的口号,有没有实现呢?岳飞后来为什么愤惋泣下,“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导学生分析谁是破坏抗金大业的罪魁祸首?学生回答,宋高宗和秦桧。一正一反不同的人物形象出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引起同学们的思考。通过讲述历史人物,加深了学生对岳飞抗金历史事件的记忆理解。再如,上《罗斯福新政》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源于:论文库www.7ctime.com
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设计了“我眼中的罗斯福”这个内容,展示不同时期罗斯福的人生经历,指出他所面临的人生困惑和人生信念。引导学生小组探究罗斯福身上最迷人的品质是什么?从而提出问题,再结合本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罗斯福该如何解决经济危机呢?各小组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享受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
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达到历史课堂教学的育人性。中学历史教材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这一点主要通过一系列血肉丰满、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体现出来。故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健全的人格。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忧国爱民、为国尽忠,主张大公无私、舍己为公。无数民族脊梁,无一不把个人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融为一体。国难当头之际,他们忧国忧民,舍生忘死;天下太平之时,他们居安思危,鞠躬尽瘁。例如:从战国时期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南宋陆游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到明末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晚清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民国初年周恩来的“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从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到王进喜的“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也要拿下大油田”等等。所有这些历史人物的光辉业绩及豪言壮语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忧国爱民、为国尽忠的传统美德。培养这种美德,有利于塑造学生高尚的品质。
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施展才能。相信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堂就是人生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