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742 浏览:23761
论文导读:
摘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对本科机械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了一套“重理论、强实践”的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新模式,使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课程建设;应用能力
作者简介:王新荣(1965-),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王俊发(1958-),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机械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课题编号:HGJXHB1110102)、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高等理工科课程教学整体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A2011-068)的研究成果。
1007-0079(2012)29-0062-02
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奠基性工作,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是精品课建设的核心。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精简学时的同时,必须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进行改革与创新。突破传统课程体系内容框架,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增添与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注意学科交叉,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及信息引入教学中。在教学内容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本文结合佳木斯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省级精品课建设,对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与研究。

一、明确课程定位,更新教学观念

“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是高校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机器产品加工、装配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工艺设计、夹具设计、装配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了解机械制造中的新工艺、新技术及发展动向等。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基础。此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知识面广,基础要求高,内容更新快,致使教与学的难度不断加大,原有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对这门课程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
课程定位要与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佳木斯大学是地方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课程教学中,树立先进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主线,以工程为背景,以问题为纽带,以综合为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调整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

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是保证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知识为中心,转向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以“拓宽基础、强调应用、培养能力、突出创新”为指导思想,注重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以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应用能力为目标,构建课程理论教学体系

以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背景,以机械系列课程基本分工为前提,以学科为依托,以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少而精、新而实、博而通”的课程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上,正确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减少重复的课程内容,加强课程内容整合,按照机器产品的制造过程,将原《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机床夹具设计》两本教材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浅入深地安排机器产品加工、装配及夹具设计的基本内容。同时增加了独立成章的反映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机械加工新技术”等内容。

2.以培养学生专业操作能力为目标,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在注重理论教学同时,适当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合理调配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建立理论与实践课的合理结构。使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工程训练等有机结合,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衔接。在实验课中,除了安排验证性的基础训练外,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等实验类别,实验内容向工程延伸,实验方法向多元化发展。重视训练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融会贯通和实际应用能力,构建了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行业综合技术三个层次构成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这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3.积极开展大学生的科研实训活动,注重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

结合工科类课程特点,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创业、科研实训和科技竞赛活动。结合“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课程,开展了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创新设计、专用机床夹具创新设计和典型零件加工数学建模等大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对于理论基础深厚、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参加大学生的科研实训项目或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创业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撰写论文的能力。如果教师在讲授自己的科研成果时,还能介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那么,就能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的思维方法,受到科研训练。总之,通过开展大学生科研实训等活动,实现了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养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和求真务实精神。
4.搭建立体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开放式教学建设精品课网站,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将本门课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设计、典型例题、应用案例、讲课录像、教学课件等全部上网,对学生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生通过课程网站,论文导读:计”精品课建设所进行的探索性改革与实践。通过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衔接,与科研内容相衔接,与就业市场相衔接,实现教学体系主动适应学生发展、专业发展和社会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专业适应面,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参考文献:杭争翔,常云龙,曲迎东.“材料成型控制工程”省级精
可以与主讲教师取得联系,实现师生互动。师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在线讨论、答疑,布置与提交作业等,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培养提供广阔的天地。另外,还开设了网络学堂,定期在网上向学生发布思考题、习题或问卷,教师采用每星期定期答疑和网上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解答学生的问题,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立体化开放教学平台的搭建,把课程教学中教师、学生和环境等几个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提供给学生一个应用能力多样化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成长空间,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动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全面提升。

三、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作为高校工科类课程,在过去教学中,常常是较多地强调理论知识学习,忽略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设计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与更新。教学中,不但要强调课程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而且要注重课程知识的横向应用。

1.以工程实用化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已从精英教育逐渐过渡为大众教育,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教学中应该以实用为目标组织教学内容。[3]对于应用型工科院校,专业课教学内容应以工程实际为主线,以应用为导向,以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理论知识传授以工程实际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够用为准,努力做到少、精、宽、新,注重讲重点、讲难点、讲工程应用。对于一些繁杂、理论性很强的数学推导尽量简化,着重强调其应用性。

2.增加现场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传授书本知识,而不接触具体的生产现场,那么,对于本科学生而言,课程内容就显得空洞和乏味,[4]并且很难透彻理解。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传授,还应将基本理论和工程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例如课程中的“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等内容就安排在现场教学,把学生带到工厂车间中,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进行讲授。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机械加工现场的施工和设备工具,并邀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做现场的讲解和交流。这样使工艺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使理论和实践相互渗透,使教学更为直观生动,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通过现场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吸收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论,充实教学内容

工科专业课与基础课不同,专业课中的知识点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密切,教学内容容易过时。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方面推陈出新,删除一些不适应科技发展需求的陈旧内容,注意吸收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凝练国内外学科发展最新动态中的新知识、新进展。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熟悉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并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得以应用,以提升我国机械制造的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应结合课程背景,适时地将交叉学科领域中的新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例如在“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课程教学中,开设1至2次机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械制造技术前沿讲座,内容涉及本学科领域新技术、新进展和新方向,让学生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激发兴趣。

4.开展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加强与企业合作,主动和地方企业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形成良性互动。本门课程中“专用机床夹具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就是结合工厂的生产实际进行,让学生真题真做。学生首先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构思机床夹具设计方案,然后与工厂的夹具实物进行比较,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讲评,经过反复论证及技术经济分析,最终确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这样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与应用能力,使学生受到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通过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实践、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快与企业接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四、结束语
以上所述是笔者从事“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精品课建设所进行的探索性改革与实践。通过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衔接,与科研内容相衔接,与就业市场相衔接,[5]实现教学体系主动适应学生发展、专业发展和社会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专业适应面,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杭争翔,常云龙,曲迎东.“材料成型控制工程”省级精品课建设的体会[J].中国电力教育,2009,(20):125-126.
刘起霞,陈丽,白杨.《材料力学》国家级精品课建设的体会[J].科技风,2010,(10).
[3]张红民,王艳.《微机原理及应用》教材与教学内容改革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9,(5).
[4]唐益群,杨坪,王建秀.地质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造与教学内容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5]卢洁.理工科课程教学整体改革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23).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