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发效率指标评价与选择:一个综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156 浏览:94365
论文导读:的分析在投入指标中,最重要的投入是人员和资金的投入,另外还有一些其他资源的投入,例如固定资产、新产品。1.人员投入指标包括R&D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R&D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R&D人员投入的强度和数量,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所选取的样本中,国内文献选择R&D人员作为投入指标的文献,占到了4

4.3%,国外文献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研发效率文献中投入产出指标的统计、分析,得出选取的指标不能准确、全面、客观地反映研发活动的状况。因此,本文从政府管理角度出发,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选取研发效率评价指标,形成研发效率的指标评价体系,从而引导政府和企业开展更高效的研发活动。
【关键词】研发(R&D)效率;投入指标;产出指标;指标评价
一、引言
研发活动是一个典型的投入产出过程,要获得产出必先有一定的研发资源投入。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单纯依靠研发投入的增加来获取产出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已经不适合市场竞争机制,研发效率的提升成为大势所趋。
研发效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研发效率等于研发效率,范围更广,包括研发的组织效率,管理效率等;狭义的研发效率仅表示研发投资效率。对研发效率的概念,Nasierowski W认为研发效率是与研发的投入产出相关的,研发生产率是研发对经济的影响,他将研发效率与研发生产率的概念进行了区分。朱有为认为,研发效率被看作可度量的研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转换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技术效率的表现。韩鹏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是理想状态,现实很难达到帕累托最优,研发效率是在自主创新支撑能力与环境约束下,研发投入与产出的配比[3]。
研发效率的提升,需要选取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度量。投入产出指标选取的不同,得到的研发效率是不相同的。从我国目前的研发指标体系来看比较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模式,从而使结论没有可比性。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统一的研发指标体系来度量研发效率。选择什么样的指标才能最有效的度量研发效率,使得结论具有真实性、可比性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基于政府管理者视角建立研发效率指标体系,从而引导政府和企业开展更高效的研发活动。

二、指标分析

研发(R&D)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典型的投入产出过程。为能更好的选取投入和产出指标,准确度量研发效率,反映经济和技术两个方面的效益。本文在Elseviewer、EI数据库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等学术库,以研发效率、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技术效率等为关键词、题目、摘要搜索相关研究,经过筛选得到100篇文献。其中,国内文献70篇,国外文献30篇。通过查阅文献,选取文中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最优的基于政府管理者为角度的研发指标体系。表

1、表2对100篇文献(国内70,国外30)中选用的研发指标进行了统计。

通过对所选文献中研发效率评价指标的统计,我们看到研发效率评价应涉及的指标有两类:一是投入指标,主要体现R&D投入的各种资源,如人员、资金、物力等,重点在投入上;二是产出指标,它包括成果指标和影响指标,成果指标体现R&D产生的直接成果,如专利、新产品开发、工艺创新等,影响指标体现R&D对经济、社会等产生的影响、作用和贡献,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下面我们对投入产出指标分别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结论。

三、指标评价

(一)投入指标的分析

在投入指标中,最重要的投入是人员和资金的投入,另外还有一些其他资源的投入,例如固定资产、新产品。

1.人员投入指标包括R&D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R&D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R&D人员投入的强度和数量,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所选取的样本中,国内文献选择R&D人员作为投入指标的文献,占到了44.3%,国外文献也达到了43.3%。朱有为等选择R&D人员作为人员投入指标,来测算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得出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整体偏低,但呈现稳步上升的状态。同样选择该指标作为研发效率评价指标的还有Wang, E.C(2007)、官建成、陈凯华(2009)等。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是一个绝对指标,既可以反映R&D人员的数量,也可以反映R&D人员的素质,选择R&D人员全时当量能更加准确地反映R&D人员投入情况。在样本中,选择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的国内文献占到了35.7%,国外文献也达到15.7%。韩鹏选择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作为人力投入,测算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能力,得出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能力与效率整体协调性差;自主创新支撑能力、资本投入等是影响研发能力与效率的关键因素。同样选择该指标作为研发效率评价指标的还有KothonenP(2001)、陈修德、梁彤缨(2010)等。还有一些学者选择度量R&D人员素质的相对指标,如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在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中所占比重,研发人员占企业员工的比重等,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所占的比值越高,说明研发人员科技水平越高,其人员素质越高。如杨勇松、吴和成(2008)、刘建忠(2009)。
2.经费投入指标包括R&D经费内部支出、R&D经费相对指标(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R&D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
企业每年投入的R&D经费会对当年的产出产生影响,并且以往研发活动生产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会对企业后续的科技创新产出产生积极影响,因此,R&D经费内部支出能够体现研发能力,由于它是一个流量指标,所以我们在度量研发效率时会用R&D资本存量代替R&D经费内部支出,核算时采用永续盘存法。在所选取的样本中,国内文献占到了58.5%,国外文献占到40%。吴延兵选择R&D资本存量作为经费投入,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效率进行度量,得出1996-2003年期间我国工业企业知识生产中的技术效率有所提高、技术进步出现下降。同样选择该指标作为研发效率评价指标的还有Jooh Lee和Eunsup Shim(1995)、谢伟等(2008)等。R&D经费绝对指标只能反映具体时间条件下企业R&D资金投入的规模,在对同一行业或不同行业不同时间下的投入水平进行评价,要选择R&D经费相对指标。如R&D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论文导读:
费支出等,R&D经费相对指标反映了具体时间条件下企业R&D资金投入的强度,是商业化过程中最常用的指标。在所选取的样本中,国内文献占到了55.8%,国外文献占到40%。谢伟等选择技术获取支出(含购买、引进、消化吸收、改造费用)作为经费投入,对各地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水平进行度量,得出样本期内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地区差异显著。同样选择该指标作为研发效率评价指标的还有Jefferson (2006)、韩鹏(2012)等。3.其他投入。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内容,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核心之一。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产品经费强度、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是新产品开发中主要的投入指标,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体现了企业将科技转换为生产力的投入力度。在所选取的样本中,选择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的国内文献占到14.3%、经费强度占到4.3%、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占到1.4%,这三种指标在国外文献中没有涉及。选择这三种指标作为研发效率评价指标的有官建成、陈凯华(2009)、余永泽等(2010)等。还有一些其他指标,例如研发投资总额、固定资产总额等指标,在这两个指标中,虽然没有人员投入和经费投入指标选用的多,但在一些学者的文章中有所体现,如闫冰、冯根福(2005)。

(二)产出指标的分析

产出指标包括两类:一是技术或知识型产出指标即成果指标;二是影响指标。
1.技术或知识型产出指标包括:拥有发明专利数、专利申请数、专利申请授权数、专利申请受理数、技术创新新颖度、科技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产值、新产品开发项目等。
专利指标包括拥有发明专利数、专利申请数、专利申请授权数、专利申请受理数。其中发明专利体现技术新颖性水平和潜在商业价值最高,在所选取的样本中,国内文献中选择拥有发明专利数占到14.3%,国外文献占到6.7%。韩鹏选择发明专利数作为产出指标来测度河南省大中型企业的研发能力。同样选择该指标作为研发效率评价指标的还有如Seema和Thomas(2008)、时鹏将等(2004)等。申请专利数量主要反映企业的技术开发强度,代表技术创新努力而非创新结果,在样本中国内文献占到22.9%,国外文献占到16.7%。陈修德选择申请专利数量作为中间产出指标,测度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活动中间产出的研发效率。同样选择该指标作为研发效率评价指标的还有Abbott(2003)等。授权专利数量是企业R&D投入转化成一种知识型产出的指标,这一指标主要反映技术开发成果,衡量技术创新本身,其技术含量较高,往往申请的难度也较大,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研发活动的产出成果。在样本中,专利申请授权数占到国内文献的21.4%,国外文献占到26.7%。官建成选择专利授权数作为产出指标,测度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得出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技术创新效率绩效不佳,尤其是效率无效产业的产出无效水平非常明显。同样选择该指标作为研发效率评价指标的还有KothonenP(2001)、余永泽等(2010)等。尽管以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作为技术创新的变量还是频繁出现在研究文献中。
研发创新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研发创新成果潜在的商业价值的实现,尽管专利能较好地体现研发创新成果的技术新颖性和潜在商业价值,但是在众多研发创新产出指标中,新产品相关的指标最能体现商业价值。新产品的指标包括新产品项目数、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产值、新产品利润占销售利润的比重。
新产品项目数与专利数目一样,是一个数量指标,并不能体现创新产出的质量所在,也不能全面反映创新成果的商业价值和经济化水平。虽然新产品项目有其自身的缺点,但在选取的样本中,还是有许多学者选择该指标,闫冰等(2005)选择新产品项目数作为产出指标,测度了1998-2002期间的中国工业研发效率问题。同样选择该指标作为研发效率评价指标的还有王岭等(2010)。相比较而言,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产出指标更好,它是一种容易度量的显性研发产出指标,与专利指标相比,能较好地反映出研发成果的商业化水平。在样本中,相对于新产品数目来说,运用较多,占到国内文献的35.7%,国外文献占到50%,如Billings和Yaprak(1978)、陈修德、梁彤缨(2010)等。
2.影响指标体现了R&D对经济、社会等所产生的贡献、作用和影响,表现形式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包括的指标有技术合同成交额、科技论文篇数、重大科技成果数、技术转让指标等。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反映R&D组织和企业当年的正常经营以及长远发展能力,一般涉及企业的财务收益、生产率、销售量、市场占有情况等。在所统计的文献中,最常用的指标是技术合同成交额,它占到国内文献的10%,国外文献中没有涉及到。KothonenP(2001)选择的科技论文篇数、重大科技成果数,梁莱歆(2006)、胡立新(2008)选择与研发活动密切相关的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这四个指标也经常作为经济效益的产出指标。还有一些国外学者如Timmer选择的技术转让指标、Hashimoto Akihiro等选择的利润增加额,这两个体现经济效益的指标在国内文献中还未涉及到。一般情况下,学者很少选择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来度量研发效率,这类指标不好寻找数据,难以计算。

四、研发效率指标体系的建立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中投入产出指标的统计,逐一分析其涵义及实际运用情况得出,学者们在运用研发效率指标时大多是从微观层面,很少涉及宏观层面,并且指标选择不尽相同,得到的结论没有可比性。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政府将企业自主创新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迫切需要建立统计口径和使用范围一致,可比性强,评价标准一致性达到最优的指标体系,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设计,才能准确地反映真实的效率水平。因此,本文基于此目的建立研发效率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体系如表3。
通过表3研发效率指标体系的建立,希望引导政府和企业开展更高效的研发项目,提高在世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Nasierowsk论文导读:4-48.作者简介:周雯(1985—),女,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学。上一页123
i W,Arcelus F J. On the Efficiency of Nat ional Innovation Systems[J] . Socio- 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2003(37):215-234.
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38-45.
[3]韩鹏.研发能力与研发效率的比较研究—以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1):17-20.
[4]池仁勇,虞晓芬,李卫平.我国东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8):128-131.
[5]闫冰,冯根福.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中国工业R&D效率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6):14-18.
[源于:期刊论文www.7ctime.com
6]陈修德,梁彤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PF模型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8):1198-1205.
[7] Seema, Sharma, V.J.Thomas. Inter-country R&D Efficiency Analysis: An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Scientice metrics,2008,76(3):483-501.
[8]韩鹏.我国高技术产业R&D产出弹性及其投资边际收益率测算[J].技术经济,2012(5):44-48.
作者简介:周雯(1985—),女,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