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药物外渗预防和护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445 浏览:68657
论文导读:
1672-3783(2012)09-0204-01
【摘要】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也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常用手段。随着临床上输液技术的广泛使用,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的隐患。由于小儿天性好动、年幼无知及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管脆等种种原因,造成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时有发生。药物外渗最为多见的是引起局部组织的损伤,甚至皮肤坏死,留下瘢痕 。 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痛苦。
【关键词】 药物外渗预防护理
药物外渗容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的药物以抗癌药物多见,特别是阿霉素、丝裂霉素等,只要有少量外渗,即可引起皮肤水疱样坏死,环磷酰胺等刺激性强的药物,一般可引起局部炎症。除抗癌药物外,还有不少药物外渗可引起皮肤损伤,具有代表性的如苯妥英钠、硫苯妥钠等强碱性药物,一旦渗出后,可向四周浸润,引起大范围皮肤坏死。而临床抢救患者常用的急救药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缺血,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7ctime.com
也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1  选择合适的静脉
长期输注抗癌药物者,应有计划地合理使用和保护静脉血管,防止药液外渗。对慢性病患者需长期输液治疗时一般由远端小静脉开始,常选择四肢末梢充盈,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血管,避免使用靠近关节末梢循环差的静脉血管。当输入高浓度的药物、营养液,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较粗而直的血管穿刺,并交替使用静脉,如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使损伤静脉得以修复。切忌连续多次使用一条血管,特别是进行化疗时,应尽量每次更换血管,以保证其有进行自身修复的时间,避免外渗。
2  合理使用针头
根据血管直径大小及输入药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头越细、针尖斜面越短,对血管的损伤面越小,越有利于保护血管。一般成人用6-7号头皮静脉针头,小儿4~5头皮静脉针头,如果同时输血或输血浆蛋白之类的溶液时,可改用7号或9号头皮静脉针头。
3  注意药物浓度
对于浓度高和刺激性强的药物,尤其是肿瘤患者的化疗药物。首先应静脉滴入等渗盐水,观察5~10min,确定静脉滴注通畅,无外渗后方可输注药物,结束时再给予等渗盐水滴入,以缩短药物在周围血管中停留的时间,降低对血管的刺激。对于刺激性大的药物,其给药浓度必须按医嘱稀释和摇匀,不可在输液中直接在瓶口刺入针头给药,避免近针头处的药物浓度较高刺激血管,一旦渗出血管将导致局部组织损伤。
4  根据治疗要求调节输液速度
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适当减慢输液速度,以保持输液速度既适合治疗的要求,又能尽量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使患者在相对舒适和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输液。并根据年龄滴速。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在40~60滴/min,小儿、老年人速度宜慢,一般在20~40滴/min,不宜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荷,从而出现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5  正确的拔针和按压方法
先拔针后按压,拔针时应先关紧调节器,使点滴停止,在针头拔出血管壁后再按压,棉签应顺着血管方向按压针眼,这样可将血管和表皮的2个针眼同时压住,时间为3~5min,有凝血机制障碍者,要延长按压时间。注意不要揉搓穿刺部位,减少局部淤血。刺激性强的药物拔针前输入等渗盐水以保证血管内不留有药液,因液体滴完即行拔针、加压。告知患者按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6  严密监测
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多巡视病房,特别是病情危重、神志不清、小儿和年老体弱的患者,争取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尤其是冬天,天气寒冷,静脉输液侧肢体被衣服或被盖遮挡,不易被发现,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及时处理,尽量减少药物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7  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是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药物外渗,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点滴,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1) 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2) 使用0.25%普鲁卡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局部封闭:在外渗肿胀、疼痛明显的皮肤周围皮射0.25%普鲁卡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地塞米松,用量根据年龄、体重而定,此法用药愈早,疗效愈好。
(3) 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处理,1~2周后可出现皮肤坏死,请外科医生会诊进行清创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