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与护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106 浏览:121092
论文导读:医生治疗。同时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情绪也利于患者疾病的转归。3.2.2切口护理(1)物理治疗:采取物理方法对创口进行处理,以降低并发症的出现,促进切口愈12下一页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的原因,并针对发病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和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并发切口脂肪液化患者32例,对其发病原因及护理方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肥胖、妊娠期水肿、糖尿病、手术使用高频电刀等,这些因素提升了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病率;经我院进行相关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无感染病例。结论:对于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处理时应遵循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通过对高危因素进行合理的预防及发病后及时有效地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1672-3783(2012)09-0019-01
切口脂肪液化是妇产科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将引发感染,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术后及时有效的护理工作对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2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对其引发因素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研究过程及相关数据简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2例患者经确诊均为腹部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而入院治疗,患者年龄在22-48岁之间,平均年龄28.6岁;按手术类型分类:妇科手术9例,剖宫产23例;按手术切口分类:纵切21例,横切11例;患者病程在4-11天之间,平均病程

6.4天;临床症状:患者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7ctime.com

手术后均未出现高热、切口红肿等明显症状,在术后伤口换药过程中出现切口处渗出淡液体。伤口观察,伤口愈合不良,未见明显红肿。部分患者体温升高。
1.2 处理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检查及病情进行系统的治疗。整个治疗过程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原发病治疗:对患者的贫血、低蛋白血症及原发病进行对症治疗;②伤口护理:患者腹部手术后要加强对切口的护理,手术48小时后对切口进行微波治疗,2次/日,起到加速水肿和渗出物的吸收,加速伤口周围血液循环,促进愈合的作用;③小量渗出液处理:当切口出现淡渗出液并未感染时,根据渗出液的多少,1-2次/日挤压切口,将渗液挤净后,用碘伏纱布覆盖伤口,并配合相应的物理治疗;④大量渗出液处理:当切口处出现大量的渗出液时,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将切口处的缝线部分拆除,先后用大量的甲硝唑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对窗口进行冲洗,根据伤口情况可分别采取加压包扎或进一步处理。伤口液化较为严重时需对坏死组织进行处理,对伤口周围进行严格的消毒,将坏死的液化组织清除,使用α-糜蛋白酶覆盖后加压包扎,1次/日对创口进行常规换药处理;⑤特殊处理:按上述方法处理后处仍未得到满意的效果,则需进行特殊处理,将切口的缝线全部拆开,进行引流,待创口有新鲜肉芽组织生成且无渗液后进行缝合。与此同时通过口服或静脉予以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患者的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具体如下:贫血18例,肥胖11例,滞产3例。9例妇科手术均使用了高频电刀。
2 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肥胖、妊娠期水肿、糖尿病、手术使用高频电刀等,这些因素提升了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病率;在认清致病因素后,经我院进行相关治疗和护理后全部痊愈出院,其中8例进行了特殊处理,无切口感染病例。患者愈合时间在6-18天之间,平均8.9天。
3 讨论
3.1 致病因素:经对患者病例分析可知,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肥胖、妊娠期水肿、糖尿病、手术使用高频电刀以及操作失误等。先对发病因素进行分类分析:①肥胖:对腹部手术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研究数据显示,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有75%合并肥胖。由此可见肥胖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病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肥胖患者拥有较厚的皮下脂肪,所以致使手术中对脂肪的损伤较大,脂肪损伤后造成局部的供血障碍,导致无菌性坏死,进而引发切口处的脂肪液化;②妊娠期水肿:剖腹产手术中以滞产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较多。这与滞产患者的手术难度大,操作时间常有着直接关系,长时间手术大大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进而增大了引发切口处的脂肪液化的几率;③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这部分患者因为缺乏足够的营养供应,使得切口愈合能力较差,容易引发脂肪细胞的缺血和肿胀,提高了出现无菌性坏死进而并发脂肪液化的几率;④高频电刀: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高频电刀已成为临床的常用治疗工具,但是据临床研究证实,使用高频电刀发生切口处的脂肪液化的占36%。使用高频电刀进行妇科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显著高于使用传统手术刀的病例。这与电刀产生高温导致脂肪组织烧伤及变性有关,脂肪细胞的变性及脂肪组织的烧伤导致组织供血障碍,引发切口处的脂肪液化。⑤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中医生的操作对切口脂肪液化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医生手术操作及缝合技术不熟练直接导致切口暴露时间过长,直接影响切口愈合。缝合技巧掌握不好,缝合的过紧、过密均是导致血运不佳的原因,最终导致组织缺血进而出现脂肪液化。若缝扎过松影响止血作用,导致血肿或出血进而引发切口处脂肪液化。消毒过程中酒精接触切口,手术过程中手法不当,手术器械对组织造成损伤等,均可导致脂肪液化。⑥其他因素:缝合引发的异物排斥反应、术后咳嗽、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损害等都是影响切口脂肪液化的致病因素。

3.2 护理方法

3. 2.1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往往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展及转归,并对疾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讲解,树立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自觉的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情绪也利于患者疾病的转归。
3.

2.2 切口护理

(1)物理治疗:采取物理方法对创口进行处理,以降低并发症的出现,促进切口愈论文导读:陈金明,何敏君.皮下置管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9例[J].浙江医学,2007,29(7)陈丽函,朱楚刁.综合物理治疗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任东芳.联合应用大黄、芒硝外敷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J].淮海医学,2008,26(6)张继志,孔庆平,陈建雅.丹参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合。使用微波切口,能够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再生,促进渗出物吸收和水肿的消退。使用微波治疗仪对产妇切口处,以30 -50 cm的距离,照射20-30 min,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度, 2次/d。治疗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反映,防止烫伤,同时注意保暖。
(2)一般护理:教授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翻身、咳嗽、大便时的动作要领,提醒其时刻注意对切口的保护;密切观察患者切口的变化,如颜色、温度、张力、硬结变化渗出液情况,出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每日的换药处理。
3.2.3 提高手术操作水平: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医生外科基本操作的水平及熟练程度,手术操作要尽量做到轻、巧、稳、准,减少手术器械及消品对脂肪组织的损害,提高熟练程度以缩短手术时间。进行创口缝合时要选择好患者的体位,同时做到松紧适度,不留死腔。降低高频电刀的使用率,提高手术速率减少电凝止血的使用率。
综上所述,术前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病史应做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提高医生的手术操作水平,尽量避免使用高频电刀,术后护理人员应积极的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密切留意切口变化,对出现的各种不良症状进行及时处理,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减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陈金明,何敏君.皮下置管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9例[J].浙江医学,2007,29(7)
陈丽函,朱楚刁.综合物理治疗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
[3] 任东芳.联合应用大黄、芒硝外敷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J].淮海医学,2008,26(6)
[4] 张继志,孔庆平,陈建雅.丹参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J].新医学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