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生本教育理论实践背后关于教育思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99 浏览:16239
论文导读: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一些伟大的教育思想如对教育本质的思考、生活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精神都给新课程标准以很大的启示。教育教学不是没有变革,而是不够深刻。生本教育理论的提出给了我们一些惊喜,同时不可否认的还带来一些忧虑,启示我们对当今教改再度作出思考。教改之路举步维艰。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两点:第一,自上而下进行的一场大战役一定要打;第

二、在整个的教改中我们对科学精神和国民的创造力的培养一定要强化。

【关键词】生本教育 反思 科学精神 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的一些伟大的教育思想依旧启迪着今日的我们。时代不同了,但教育面临的问题是何其相似。他的对教育本质的思考、生活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精神都给新课程标准以很大的启示。教育教学不是没有变革,而是不够深刻。生本教育理论的提出给了我们一些惊喜,同时不可否认的还带来一些忧虑,启示我们对当今教改再度做出深深的思考。
生本教育理论思想,早些时候就有所听闻,而当亲耳听闻,亲眼所见郝思乐教授对其做了阐述与示例后,心中不免再次为之震动,心中涌动着蓬勃的血气。变革势在必行,传统教育教学课堂模式一定要打破。提出课改已经有几十年了。回溯教育教学改革之路我们看到已有很多很多变化。然而,中学的课堂到底发生什么变化了?当下的教学又不断在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可是主体变了吗?生本教育理论值得倡导的,就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由快乐的获得知识,发现问题,体会喜悦;让教师由控制生命而转变为激扬生命。我认为,这也应该是对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最生动的解析。但是,至今生本教育却未能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从几个省市的几所学校教改课堂中我们也一度感受到迎面而来的清风,可是凤毛麟角的几例又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实际上教改之路举步维艰。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两点:第一,自上而下进行的一场大战役一定要打;第二,在整个教改中我们对科学精神和国民的创造力的培养一定要强化。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我们教改现状:

一、从教育教学对象角度的反思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倡导了很多年,但只是一个高调的论谈。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依然无可逾越。就拿市里的几所不错的中学来说吧,教学研讨和课堂上课根本就是两码事。真正的声音是:我们学校的孩子都是好学生,知识接受得快,课堂容量大,放不了,一旦放下去,计划都完不成,谁来保证高考重本率呢?
而我们的学生说:老师给讲解,听起来更清楚些、更快捷些。问:那么多你能记住吗?回答:课下多看看多复习一会、少休息一会就行,还是这样好,安全有保证。家长们说:都让孩子自己学,要老师干什么呢?观念很难改变。几千年来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师道功能似乎已经坚不可摧了。
我们的孩子也已经习惯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思维,十二年的寒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窗苦读没有关系,“学海无涯苦作舟”那是不二的信条。中外教育对照,我们看到中国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最大的差别是,我们的小孩更习惯于等待和适应,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等待老师来安排本节课的题目,本节课的目标,到最后是本道题的答案。而到了大学就算是读了研那也是识记本学段的科研内容,依样完成本学段的科研论文。至于为什么要完成,那是导师的问题,不用我来操心,过关就一切OK。而国外的孩子更多的是自由的学习。教师能给你最大的选择空间,然后自由学习,快乐发现,最后自豪地展示,以至于终究有一天,能够饶有乐趣的去创造。

二、新课程标准教育教学目标的反思

当前,教育的功利主义以及传统中保守的思想,使我们很多时候忘记了教育应有的追求,忽略了培养科学精神和培养民族创新力这一远大任务,也把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看作了一种普遍性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用最最简单的词语加以概括——人才和素养。教学生涯中,让我看到的记得的是,学习的功能或者说目的似乎就这样简单:学习——生活——位置。而学习中的科学、创造的层次,科学精神、探索精神从我们的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从来都是那样的模糊,甚至虚无。而人类这极为宝贵的想象力、猎奇想法、冒险意识和探索精神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涯中就被如此不经意的给抹去了。中国的孩子们真的不是创造性人才,真的不是未来的科学者探索者发现者吗?——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反思。
因此,生本教育理论的实施应该郑重地予以倡行起来,它让我们在新课程的标准下的教育教学中,真正地由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让教师成为引导生命去感受世界、发现世界进而创造世界的使者。知识是什么?知识不过是感受、发现和创造过程中所要凭借的手段罢了。无论生本教育理论还是新课程改革,其内涵之中不可缺少都应该是“对科学世界的探索与创造”,在思想上理念上必须要有科学这层含义的制高点。或许有人说,现在我们在小学和初中还可以做到这样的改革,但是,在高中就不一样了,高中有高考,高考的指挥棒让我们迷失。事实上,高考是什么?高考不就是选拔人才吗?这些人才,无外两个去处:一是培养出于其将来生命体验有个性意义的生命机体,让他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成为一个在社会中能相互合作相互依赖的群体中的一员;而另一个去处则是,有利于生命的发现与创造和对世界的发现与创造的科学型人才。爱因斯坦只有一个,他在美国;居里夫人也只有一个,她在波兰;中国的科学家是否也应该有呢?让他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说到这里我不觉想到古今中外名人。我们正在弘扬的是道德英雄和文明楷模,传统的文明无疑是我们捍卫这个世界和平与稳定不可变更的法宝。当然,我们在教改中还要让传统文明肩负它的历史使命,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改变我们物质生活世界的是比尔盖茨,是乔布斯,社会经济利益最大的源泉不正是他们开创的世界名品吗?不是知识改变命运,而是科学和创造力改变命运!因此,所谓的自由的个性,飞扬的色彩,大胆的构想,奇异的想象力,执著的科学精神应该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洞察力,他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而这一切,如果没有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对创新教育坚定的追求,恐怕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

三、教改论文导读:

社会环境的反思
从古至今,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讲,“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最终带来的无外是“苦尽甘来”。苦是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甘是什么,是获得一个安稳的工作平台和相对稳定的收入。还要创造吗?是的,要。要创造财富和权力,也许不很确切,可是,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学习目的。
任何一个变革的缘由都是社会现实,那么当今的社会现实促使我们去思考的是什么?其一,科学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其二,国民素养的提高。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到,从古至今,一直以来是以自私狭隘的功利为中心:一个小孩子一生下来家庭就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抓周”就要看看孩子未来会干什么,而一旦抓的是笔呀,书呀,那么这不知要高兴多少人呢——孩子长大一定能念书啊。那好啊,能念书就好,因为学习就一定有出息。这本来是好事,可是一旦要说说那个“出息”的时候,则无外是将来当大官,做大事——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可见,个人的功名利禄思想已经成为这个社会人们对学习者最大期望值的主导。相反没听到有人说,这孩子将来要是个科学家,是个领军人物。不是要所有的学习者都具备如此之境界,但必须有如此之境界才能去塑造如此之人才。因此,这种社会环境必须有所改变,真正为社会进步,为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未来而学者一定要有,也只有有了这样的教育观念才可能培养出有科学精神、有创造思想的人,他们应该是可以为了更伟大的事业而生的人才。

四、对孩子教育的反思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提倡教学要从根本做起,从孩子做起,可是结果并不如人意。生本教育课堂也关注对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启发学生,你还了解《三国演义》中哪些人、哪些故事?然后就是学生自由发挥,一节课下来,学生展示的东西可谓真多。可是细细想来,这就是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吗?固然学生在本节课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见识、才华,可是语文课堂中教师的培养目标仅此足矣?我想语文课中更要引导孩子们对科学对道德对精神对美等等的兴趣与探究。而在孩子小小的童心中各个学科都有他们那份独特的兴趣和爱好,我们一定能找到那个碰触点。因为科学的中国需要孩子来创造。陶行知提倡科学,尤重科学精神与方法。1926年他在上海,寄给在北京的长子陶宏一本《电磁学》,并在书上附诗《攀知识塔》:“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看谁找得真知识?”1931年,他又倡导科学下嫁运动,将科学教育推向新的,同年11月,陶行知称他的次子陶晓光和三子陶刚为“问真、探真两位小宝宝”,写信鼓励他们成科学的孩子,创造科学的中国。要做“有智慧,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国民。
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说美国孩子上学前班,班里没有班干部,老师给全班同学分配任务:有的是把门人,即孩子们列队进教室时,把门打开,等全班进去后再关上;有的是领队,走在第一个,引导全班进入教室。可想而知,孩子们都想当领队,不想当把门人。不过,这些角色,从来是每个人轮流,绝对平等。目的是教育孩子,每个人都要给大家服务,对别人都应该尽责任。这大概也是培养集体精神的第一步吧。开始上小学后,班里还是没有学生干部。而是任由孩子们成立各种俱乐部。自己定规矩,拿主意,给手下人定职位、评分。但是你要成为领袖要有条件的。一,自己要比别人有主见,有勇气,人家还要愿意和你玩儿;二,你发起组织要有意思,有吸引力;三,你要能干,会管理,能服人。实际上许多孩子都在为确立自己的领袖位置而努力。和我们班干部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7ctime.com
的法则不同的是,他们都懂得,自己行不行,不是老师说的算,要小伙伴们认同,而且必须懂得为别人谋利益。对比之下,我们今天更多的关注是不是只在那美丽的形式,美好的话语上,而真正落到实处的又有多少呢?
作为国民一分子,我们也应该真正地关心我们的孩子们,虽然,我不能为这个世界的发展去做什么,但是我的孩子要有为世界的改变而尽力的思想。那么,就试着去发现他们是不是有那么一种天分值得去激扬,有那么一种精神值得去激励?从而让教育教学中生命的意识和科学的精神被真正地关注,从国民小学生到国民大学生这个巨大的教育链条中有我们的支撑,我们的未来才会更美好。
作者单位:河北秦皇岛新世纪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