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提高少数民族新闻翻译重要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41 浏览:18598
论文导读: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广播的优势和作用,让老百姓听好、听懂广播,为人民提供更多的服务。初创的彝语广播,以圣乍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喜德(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语音为标准音。五位身披察尔瓦、头戴英雄结的彝家“苏勒”(小伙子)和“席勒”(姑娘)成为中国彝语广播的开创者。语广播刚开播时每天只有二十分钟,节目内容主要是新闻和
摘要:少数民族翻译是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服务的重要部分,而实现民族共同繁荣需要发挥少数民族广播的主流媒体作用,关键在于坚持广播受众研究,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完善广播的舆论引导重在提高少数民族翻译水平。彝语广播作为重要的少数民族广播,提高其广播的翻译水平能有效增进彝语广播的节目影响力和感染力,提高节目的质量,增强信息传播效果,从而完善了彝语广播的舆论引导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少数民族 新闻翻译 彝语广播 舆论引导
1008-925X(2012)O9-0021-01
少数民族语言不仅是人民群众日常的交际工具,也是民族地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极为重要的工具,更是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捷径。要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忽略提高民族语言翻译的重要作用。
一、少数民族翻译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服务源于:论文格式字体www.7ctime.com
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繁荣、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目前处在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汉语文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各自在不同的使用范围内发挥其不可代替的作用。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这是任何一个民族不可缺少的东西。但要在各民族之间方便沟通,要确切表达思想感情,就是要通过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达到语言的一致。因此,提高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在西部大开发建设中,为共同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并对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加快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民族共同繁荣需要发挥少数民族广播的主流媒体作用

实现民族的和谐繁荣发展,就必须发挥少数民族的主流媒体的作用。关键是坚持广播受众研究,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期,这既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矛盾比较集中的时期。对于诸如“三农”问题、城乡差别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分配收入差距问题等等这样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如果大众传媒引导不当,就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广播作为大众传媒既要及时准确地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又要把握好度,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努力维护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广播受众研究,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监督水平、节目制作水平,真正了解受众的需要,合理有效地调节社会各阶层关系,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是广播媒体应该而且必须要起到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例如四川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彝族的主流媒体,就理应担负起这样的重任。因此,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发展为主题,以特色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指导更加有力、品位更加高雅、听众更加欢迎为目标,深化节目、栏目改革,在巩固现有名牌节目、栏目的同时,推出一批具有彝族特色,在受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节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完善广播的舆论引导重在提高少数民族翻译水平

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基本方法是提高广播的权威性、贴近性和时效性。其中最重要的途径的就是把握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贴近性原则。少数民族广播的贴近性的核心是语言的贴近性。通过广播电台的编译人员将其他的非本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成例如彝语之类的本族语言,宣传科学理论传播,传达党的各项政策,并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广播的优势和作用,让老百姓听好、听懂广播,为人民提供更多的服务。
初创的彝语广播,以圣乍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喜德(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语音为标准音。五位身披察尔瓦、头戴英雄结的彝家“苏勒”(小伙子)和“席勒”(姑娘)成为中国彝语广播的开创者。语广播刚开播时每天只有二十分钟,节目内容主要是新闻和文艺。由于地处偏僻,山高路远,当地人大部分听不懂汉语,听得懂的彝语广播成了当地群众了解外面世界的主渠道。1979年,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的彝语广播正式开播。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四省区,主要居住于大小凉山,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古老而独特的文字。
随着彝语广播内容的丰富,除新闻类节目外,科普园地、彝州通讯、环球采风等传统广播节目,近年来,常年收听四川电台彝语广播的固定听众现已超过 400 万人,占全国彝族总人口的一半。随着节目数量的增多,内容的丰富,为了更好通过彝语广播进行舆论引导,从事彝语广播的彝族工作者已 “三代同堂”,老中青组合已达几十人。他们当中多人具有中高级职称,成为四川彝语翻译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多次担任全国、全省“”的彝文翻译和大会同声传译,展示了彝语广播在省内及全国领先的彝语翻译水平。
彝语广播的翻译者充分尊重彝族的民族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将大量的新闻信息把由汉语翻译成彝语,并利用民族视角,生动叙述民族故事,深刻反映民族听众的情怀,努力维护民族听众的利益,解读党和地区政府的相关政策,解疑释惑。增进与汉族的相互了解,疏导情绪维护边缘地区的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由于翻译后语言的贴近性,听众能更为主动参与到民族广播节目中来,编译者尽可能地按听众的思维方式、理解角度进行双方互动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自身体验。实践知识、个人见识来增进共识。增强节目的“乡情感”。彝语广播在当地群中看来已成为了解党和政府政策的“空中机关”;传播科学的“学习园地”;知晓国内外大事的 “顺风耳”;欣赏民族文艺的“空中剧场”。
由于汉译彝翻译水平的提高有效增进彝语广播的节目影响力和感染力,提高了节目的质量,增强了信息传播效果,从而完善了彝语广播的舆论引导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少数民族广播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多种文化相互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媒体传播也在加速发展,特别是和一些省市的民语广播节目相继在周边邻国落地,正在全球化框架下重建话语平台。对于有着专业民族语言采编译播工作人员的民语广播来说,把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品推向市论文导读:
场进而形成产业,无疑是一个突出重围、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民族文化资源形成产业的关键是提高少数民族翻译水平,通过更完善的被翻译后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反映人情民意,坚定不移地把民语广播建成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思想文化阵地,让群众满意,让党和政府放心,不断增强民语广播的感染力与亲和力,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张燕.对我国少数民族广播事业现状的关注与思考[J].现代传播,2005年,第一期(总第132期)
余永英.民族语言文字要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服务[J].青海民族研究, 2002年,第13卷(第三期)
[3]肖玉林,张克清.提高藏语节目质量 增强节目影响力和感染力[J].中国广播,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