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2012首届老子文化天津论坛”综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015 浏览:84114
论文导读:授葛荣晋分别以《老子的战略思想》、《“无为”智慧与企业管理》为题作了专题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老子思想与现代管理”这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现综述如下。一、《老子》文本辨析与诠释首都师范大学白奚教授以对《老子》中“不争”和“柔弱胜刚强”的辨析为例,主张在《老子》文本诠释中应区分老子
“2012首届老子文化天津论坛”于2012年6月16日至6月17日在天津召开。本次论坛由河南省老子学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驻天津办事处、南开大学哲学院主办,天津市周口商会承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30余人与会,提交学术论文33篇。国家原部长、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葛荣晋分别以《老子的战略思想》、《“无为”智慧与企业管理》为题作了专题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老子思想与现代管理”这个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现综述如下。

一、《老子》文本辨析与诠释

首都师范大学白奚教授以对《老子》中“不争”和“柔弱胜刚强”的辨析为例,主张在《老子》文本诠释中应区分老子思想的本义摘自: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7ctime.com
和引申义。他认为老子的“不争”、“柔弱胜刚强”是价值而不是工具,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以不争为争”、“以柔克刚”是后人对“不争”、“柔弱胜刚强”的发挥、转化和应用,两者不应混为一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丁巍研究馆员通过对《老子》第2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辨析阐发老子的道治要义。他认为“圣人”指有道之人,“无为”是圣人理国理身、爱民治世的方式,其功能是使人民自然化为完美之人,“不言之教”是无为之治的自然延伸,意指圣人化民时不通过政教号令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来实现。浙江农林大学曹振杰副教授基于“道”字语义场对“道可道非常道”进行重新解释,并讨论它对现代管理中异化问题的启示。南开大学严正教授以现代西方关于人的认识有限性观念为背景,以“正确认识如何可能”为切入点,探讨老子“道”概念在哲学史上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张永路博士以“生活世界”这一西方现代哲学重要概念为参照探讨生活世界中的老子哲学。他认为老子哲学是一种生活哲学。北京大学郑开教授通过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和汤川秀树《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等著作的理解评述《老子》文本中生发出来的若干可能问题。河南大学臧要科副教授以哲学解释学为理论背景,对《老子》文本作出个性化理解与诠释。河南大学张枫林讲师通过考察王夫之《老子衍》对《老子》文本的重新解读,探讨老子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南开大学教授齐善鸿、博士生肖华从人类文化演进与东西方文明冲突的描述入手,主张“中华道”是人类文明的统摄与升华。他们认为“中华道”不仅揭示了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还类指出了如何顺应天地之道、构建人与自身、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系统。

二、老子哲学与现代管理哲学

北京大学许抗生教授从管理学角度探讨老子道家哲学及其现代价值。他认为老子管理思想的精神实质是无为而治,他并指出老子管理思想的四大原则、管理谋略及对管理者的素质和修养的要求。武汉大学田文军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国学热”入手讨论道家学说在“道”与“术”两个层面对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四川大学盖建民教授从五个方面讨论道家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无为而治”体现道法自然的管理智慧、道家“无为”的目的是达到一种“真有为”、“治大国若烹小鲜”体现抓大放小的管理原则、上善若水表现出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的处世智慧与管理艺术、人无弃人,物无弃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用人观。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赵保佑研究员认为老子思想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管理思想,其核心内容是“无为而治”,其思想方法是“柔弱胜刚强”,其基本内容是“以人为本”。“无为而治”
收稿日期:2012—07—20
作者简介:赵保佑,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州450002)。
代云,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郑州450002)。
的思想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柔弱胜刚强”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化和完善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老子的人本思想与现代柔性管理方法的基本内核是深度一致的,仍然是指导我们发展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理念。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编辑部任晓莉编审从老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与西方管理理念的变革入手,讨论老子管理理论与新时代管理变革的契合与弘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袁永飞助理研究员通过考察《老子》社会管理原则与“道法”制度观来探讨《老子》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代云助理研究员以管理学理论为分析框架,在考察《老子》社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探讨它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三、老子自然、无为的管理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陈静研究员通过探讨自然和无为观念的现代意义,考察老子哲学在现代管理方面的应用。她认为自然和无为提示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要保持良性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即被管理者需要自然,而管理者应当无为,因为管理者的“无为”是被管理者得以“自然”的前提。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董京泉从讨论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入手考察老子哲学中的人性化管理智慧。他认为老子关于人性的论述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天性淳朴、求生存、图发展、有思想,他并以此考察无为而治在管理实践中的表现。河南省老子学会副秘书长陈大明先生通过分析楚简《老子》“恒道”、“恒无为”的内涵及其关系来探求其现代意义。他认为楚简《老子》中的“道”是“恒道”,即“无名”的宇宙本体和“有名”的物质规律这两者的相对相容。楚简《老子》中出现的“能为道,恒无为也”这个崭新命题说明:“道”与“无为”密不可分,“恒”与“无为”紧相联系,“恒无为”的基本含义是符合“恒道”的就为,不符合“恒道”的就不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卫绍生研究员从“自然”与“无为”入手,深入分析老子思想对现代管理的镜鉴意义。他认为老子视道、天、地、人为域中“四大”,并以人为基础,形成了人→地→天→道→自然五个递进层级,人是五个层级的基础,“自然”则是最高境界。五者之间,由低向高,形成了一种相互仿效取法的关系。这样一种相互仿效取法的关系,实际上是管理和控制关系。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论文导读: 六、老子“以人为本”的管理之道武汉大学朱传棨教授从《老子》对人在宇宙中的定位入手探讨老子“以人为本”的管理之道。他认为《老子》第25章中把“人”与“道、天、地”并列提出,这在中外哲学发展史上是少有的,其意义也是重大的。《老子》对人在宇宙中的定位,说明“以人为本”的管理之道的首要之点,就是管理者对被管
由低向高逐级仿效,才有可能达至自然无为之最高境界。这种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对现代管理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无为”就是给被管理者最大的自由,最大的信任,以此来调动和发挥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争”,就是任其自然,有各守其分、各尽其责、不抢位、不越位、不竞争、不倾轧之意。他还分析了它们对现代管理的价值与启示。

四、老子的辩证智慧与现代管理

华东师范大学刘仲宇教授讨论了老子物极必反的思想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他认为道家本质上是主张辩证法的。《老子》第58章中“孰知其极”的“极”,就是祸福发生转化的那一关节点。老子的后继者进而概括为“极而反,天之道也”。极而反的思想,要求我们注意转折点到来的时机。时机不成熟,不能拔苗助长,时机到来时不能优柔寡断。我们可以在天时地利人和相配合的条件下,促进时机的到来,但不能人为地“跑步前进”。积极的态度,还得与客观的时机合拍。同时还要注意,成绩很大、近于盈满之时,也是容易出问题之时,须保持高度的警惕。一旦倾侧出现,也得及时补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高秀昌研究员通过分析老子“三宝”的内涵探讨其对哲人企业家的启示与指导作用。他主张哲人企业家修“德”进“道”,为人处事(或为人处世),应该也必须持守老子“仁慈”、“俭约”、“居后”之“三宝”,方能够成“大器”,即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商丘师范学院高建立教授从经营哲学的角度,对《老子》第36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进行现代解读,从中寻找其与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思想的契合之处。他认为《老子》道法自然的价值法则、守柔不争的价值取向、正言若反的负向思维,都为“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的“夺”与“与”之道提供了哲学诠释,从而使得老子这一辩证思维充满了理性价值判断。他还分析了这一思想在经营管理战略和策略上的作用。南开大学博士生李亚楠以老子“阴阳观”解析“以道为本”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她认为阴阳辩证思维反映了运动变化的本质,主张提高企业文化“阳势”、建立“以道为本”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老子的柔性管理思想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王伟凯研究员通过对《老子》文本中“柔”的诠释探讨其当代价值。他认为《老子》中11处“柔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7ctime.com
”字基本上同一地反映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观点,不容否认,由于老子看到世间诸多事物的灭亡总是因为其过于强大,所以劝戒执政者不要总看到强大或强盛的一面,而要重视用“柔”政,要意识到“柔”的价值,通过“柔”来达到“强”的目的。虽然他的这一观点存在着抽象化和绝对化的缺陷,但却对后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当代价值表现在:“柔”蕴涵着一种处世方式,这种方式在人类的生活哲学中是难以绕开的、“柔”是“刚”另外一种实现方式,是达到“强”目的的另一条路径、“柔”是一种战略,更是一种智慧、“柔”是培养个体道德情操与涵养,实现修身的一种法则。南开大学周德丰教授从老子的辩证思维探讨其“柔道”及其柔性管理思想。他认为老子的柔性管理充满辩证思维,故具永恒的价值。老子柔性管理涉及刚与柔的辩证关系,进与退的辩证关系,高与下的辩证关系,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取与予的辩证关系,迂与直的辩证关系,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小与大的辩证关系,一与多的辩证关系,等等,处处皆能显现柔性管理的思想睿智。老子的柔性管理方式中包含弱者取胜之道、强者无败之道和处在中间者的持续发展之道,与刚建有为的管理方式互补的认识机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柯可研究员以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阶段性表现为背景探讨老子柔性管理思想,他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守静复根的统一管理、自强自重的无为管理、见素抱朴的小邦管理。

六、老子“以人为本”的管理之道

武汉大学朱传棨教授从《老子》对人在宇宙中的定位入手探讨老子“以人为本”的管理之道。他认为《老子》第25章中把“人”与“道、天、地”并列提出,这在中外哲学发展史上是少有的,其意义也是重大的。《老子》对人在宇宙中的定位,说明“以人为本”的管理之道的首要之点,就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要予以尊重,要予以作为人的应有地位和尊严的要求而待之。他还考察了人与道、天、地的关系。根据对“人法地”的诠释,他主张“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其他性质的管理,不要孤立地只看到人、看到被管理者,还要着眼于他们和他们生存环境的关系,是否有利于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持续而为的良好环境,为政者或管理者不要过多地干扰,一定要根据“人法地”的原则构筑起良好的生态环境。他认为《老子》“以人为本”的管理之“道”的核心是“和”,这首先要求营造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其次要使被管理者身心和谐。南开大学博士生徐明从道的视角解读“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他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指出人本管理的理论其目的是为把人从传统的管理束缚中解脱出来,避免管理过程中管理工具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具有其时代的进步性与科学价值。但由于实现其目标的根本立足点错误,导致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对外部环境造成破坏,环境污染又反过来伤害人类自身,造成不可避免的“二次污染”。经过分析,得出只有以“道”的理念对人本管理解构,并把道本管理作为其实施的根本保障,以人为本的管理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七、老子之道与商道

南开大学博士生张党珠结合《老子》思想中“名利”、“身货”等相关思想,重新思考企业定位,从社会企业的角度来探讨企业经营者如何融合中国企业经营者的盈利性诉求与责任性要求这一核心问题。他认为社会企业即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结合的企业,这种实现了盈利性与责任性相结合的经营者称为“道商”,其与一般企业经营者的不同表现在对生命与名利的关系处理以及对盈利性作为目标与目的的关系处理方面。南开大学博士生邢宝学、程江从管理本体论的缺失和管理主体论的错误入手,提出并论述了以“道本”管理思想为纲领,以“管理五主体论”为核心的角色与情境互动的管理理念,并用实际管理案例做了论证说明。此外,三门峡市人大原副主任宋育文先生通过对《老子》第27章中“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的解读,发掘老子的资源观及其现代价值。论文导读:,而秀于内,不露不耀,是一种明智大慧,即所谓的“袭明”。他认为认真研究、掌握他的资源观的内涵和意义,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经济发展空间,把资源变成现实的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责任编辑:兰雨上一页123
他认为这句话的内涵和要义有三点:其一,凡是世界上存在的资源,都有其存在的必然,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都具有可使用性;其二,人要善待资源,珍惜资源的可贵性,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三,利用和保护资源,要靠人的智慧。要用知识和技术的力量把资源变成现实的财富。善用自然界资源是人类有智慧的表现,这种智慧的特征表现是具有深蕴性的。不表于外,而秀于内,不露不耀,是一种明智大慧,即所谓的“袭明”。他认为认真研究、掌握他的资源观的内涵和意义,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经济发展空间,把资源变成现实的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