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基于SWOT分析我国招商银行营销环境浅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767 浏览:96546
论文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也迎来了不错的发展契机。在国有商业银行不断进步的同时,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迅速成长。本文以中国招商银行为例,利用SWOT分析对招商银行营销环境进行相关分析,并且基于我国招商银行的内部优势及劣势、外部的机会及威胁,提出改善招商银行营销环境现状的若干启示,同时也能够为其他商业银行提供相关决策依据。
【关键字】招商银行SWOT分析营销环境

一、招商银行简介

1987年4月8日,招商银行在深圳成立,是我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招商银行已发展成为一家分支机构网点达900余家,资产总额达2.8万余亿、全行员工人数超5万人的规模实力能够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相抗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实力中排名第六位,跻身全球银行百强之列。

二、SWOT分析原理

SWOT分析是金融企业进行战略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和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等现实情况,进而制定适合本银行的竞争和营销战略的常用方法。其中,S代表优势,指银行内部为达到特定目标所拥有的可以利用的能力、资源及技能等;W代表劣势,指银行在能力资源方面的不足及限制银行发展方面的缺陷;O代表机会,指对银行行为有吸引力且拥有比较优势的领域;T代表威胁,指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给银行带来的挑战,有可能削弱银行的市场地位。

三、招商银行的SWOT分析

1.招商银行营销环境的优势分析
第一,良好的公司治理机构。招商银行作为我国第一家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后来逐步完善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相关制度,依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要求实现两权分离,权责明确,相互制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及机制。招商银行董事会下设六个专门委员会,通过对专业问题的研究,对招商银行未来的发展战略、管理结构的调整、经营业务重点的把握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品牌认知优势。招商银行坚持“因您而变”的经营理念,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整体品牌体系的竞争力提升。多次被中外权威媒体机构评为“中国最佳零售银行”“中国最佳本土银行”“中国最佳私人银行”等。在香港上市后,其良好的市场口碑与“力创股市蓝筹、打造百年招银”的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比拟的市场优势。英国权威金融杂志《银行家》公布的2011年银行核心资本排序的全球银行千强榜单,招商银行排名第56位,相比2010年上升了4位。
第三,稳定的客户关系。招商银行经历了25周年的发展,与客户之间产生一种互利互惠的中专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共赢关系,不可能轻易地被其他商业银行所割裂。大连315组委会联合《中国消费者报》在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专家指导下,在大连地区开展“2011年度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活动,招商银行的一卡通凭借在申请过程、网上银行服务功能、各项手续费合理性、同行异地存取方便性、服务的接通率及服务质量等满意度评价方面的优异表现,力压中国银行长城卡和中信卡排名首位。
2.招商银行营销环境的劣势分析
第一,规模较小。招商银行于1987年成立,起步较晚,与五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资产规模仅为27950亿元,与工商银行154769亿元的差距较大,与资产规模最小的交通银行差距也接近一半,不利于招商银行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即长期平均成本随着客户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2011年度招商银行的一级资本仅为193.24亿美元,而中国工商银行的一级资本为1133.93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的一级资本约为招商银行的六倍。
第二,机构网点不足,限制业务拓展。目前,招商银行的营业网点仅为900余个,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规模最小的交通银行营业网点为2600个,约为招商银行的三倍,规模最大的中国农业银行营业网点为23461个,约为招商银行的26倍。网点不足是不争的事实,根源在于招商的资产规模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规模差距较大。2012年,在大连地区开展的“2011年度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活动中,招商存提款网点数量满意度在16家银行排名仅列第九位。
第三,缺少相关政策支持。与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相比,无法享受地方政府支持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缺少国家信用优势,国有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再差也不会破产。针对不良资产处理方面,国家为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别配置了一个资产管理公司,能够有效地降低不良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指标水平,而招商银行必须通过利润的有效积累来“消化”不良资产。
3.招商银行营销环境的机会分析
第一,外资银行的参与带来先进的经营管理和营销实践经验。有关营销理论及活动最早产生于市场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银行营销的相关理论在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得到长久应用,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银行营销的理论及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2006年,随着5年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外资银行涉及的领域及层次得到进一步拓展,更加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引入成熟而又系统的经营管理和营销相关理论及经验,创造一个不错的学习机会。
第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孕育网上银行巨大的市场需求。虽然国有商业银行有国家信用的支持,遍布全国的网点布局,在传统银行业务的开展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无形渠道的迅猛拓展。招商银行的一网通是我国国内第一家网上银行,电子银行渠道的快速成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弥补招商银行网点的不足。2011年,招商银行的电子渠道在个人零售业务方面的柜面替代率为8

6.57%。

第三,零售、中间业务市场潜力巨大。银监会等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对金融业的分业经营政策进行了相关调整,允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也放宽了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限制。备受关注的《商业银行服务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其暂行办法已于2003年10月1日实施,取消了对银行中间业务的管理。新兴中间业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政府论文导读:
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商业银行扩大信贷的投放范围,招商规模基数较小,机动灵活,在发展速度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4.招商银行营销环境的威胁分析
第一,银行间同业竞争更加激烈。除了传统的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外,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大连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受到地方政府政策扶持,对地方人文风情较为了解,便于相关银行业务的开展。2006年,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截止2011年9月,我国境内已设有39家外资法人银行(下设247家分行)、1家外资财务公司、93家外国银行分行和207个代表处。
第二,零售中间业务市场份额受到威胁。外资银行在产品创新能力、营销组合能力,以及资本运营能力方面优于国内商业银行,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他相关商业银行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金融产品创新、调整营销策略、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市场份额就有可能被挤占,保险、信托、基金托管、结算、理财等零售中间业务将是中外资银行的竞争焦点。随着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在国际结算、外汇贷款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形成了重大威胁。
第三,争抢专业营销人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时间还不是太长,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就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营销人才,而这些专业营销人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因为中西方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适应,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过程,最好的策略就是抢夺本土优质的业务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据调查,外资银行在我国共聘用3.3万名员工,在员工总数中所占比例为90%左右;在高级管理人员中,中国本土人员约占45%左右。

四、改善招商银行营销现状的启示

1.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营销渠道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应用推广,给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使得客户对银行服务提出新的需求,谁能够准确了解并满足客户在这一需求上的变化,谁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招商银行率先推出“一网通”并成为国内第一家开通网上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抢占了市场先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银行渠道不断完善健全,形成以iPhone版、Android版、网页版为主的手机银行服务平台,使得更多的查询交易能够在网络渠道实现。
2.积极拓展零售中间业务
在金融行业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将不局限于传统行业,更加偏重中间业务的竞争。招商银行“一卡通”业务的推出拓展了一部分个人中间业务。零售中间业务的种类较多,如保险、信托、证券、金融衍生业务、基金托管业务等,在零售中间业务的开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吸引存贷业务之外的大量客户,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7ctime.com
扩大招商银行的市场份额,有效地推动招商银行的长远稳定发展。
3.重视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兴行战略
未来的市场竞争不仅在于产品和高新技术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对于银行而言,客户经理是银行在执行营销策略计划的前锋,同时也是银行良好品牌形象的外在表现。招商银行在吸收国内优秀人才的同时,如果看到国外的专业化人才同样也可以吸收进来。对于专业人才,可以享受高级培训、旅游、增加授权等,增强其成就感和归属感,此项策略可以推动人才兴行战略,促进招商银行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升民、邵华冬、庞全等.葵花向阳 招商银行25年品牌成长的奥秘[J].市场观察,2012(4)
[2]郭霄星.金融危机下中国商业银行营销战略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2)
[3]林铁钢.因时而变 应对新的挑战——访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J].中国金融,2008(17)
[4]李石凯、王晓雷.2011年度“全球银行1000排行榜”述评[J].新金融,2011(9)
[5]胡宇浩、薛晓蕾.商业银行营销战略与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