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拆迁安居型社区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470 浏览:106295
论文导读:
[摘要]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整体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借助文化建设来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是社区建设的关键。本文对苏州工业园区中莲花社区、高浜社区进行调查发现,社区文化资源的相对匮乏、整合乏力以及新的社区文化生成困难是拆迁安居型社区成长面临的基本障碍。为此,需要形成政府引导、社区创建与居民参与的动态互动,构建起社区管理新机制,以逐渐减少和消解文化排斥与居民冷漠,从而形成真正有文化归宿感的宜居社区。
[关键词]拆迁安居型社区;社区文化;社区建设
现代社会学认为社区由五个因素构成: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联系社区与社会的纽带,是社区居民之间沟通、联系、增加了解的桥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与认同感。从更高层面来看,社区文化建设水平还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民族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拆迁安居型社区作为过渡类型的社区,居要是农转非人员和外来流动人口,其文化形态表现出独特性。加强拆迁安居型社区文化的建设,对于我国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转型和发展意义重大。

一、概念释义

1、拆迁安居型社区

拆迁安居型社区作为新农村社区的一种类型,是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的产物。全国各地新农村社区类型颇多,苏州新农村社区结合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形成六种主要类型:股份合作型、融入城镇型、规模经营型、投资开发型、休闲景观型、拆迁安居型。由于道路建设,城镇扩张,尤其是各类经济开发区、自然生态区的建立,一批拆迁安居型社区相继建成。苏州工业园区由于经济开发的需要,占用了原吴县市的部分土地,后建成一批社区用以安置被占用地的村民,拆迁安居型社区就此建成。

2、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人们在社区活动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一种价值认同。因社区功能、结构、人群的组成等方面的差异,社区文化也呈现差异化,但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基本内容:(1)物质条件(社区所依赖的硬件设施);(2)文化精神(社区居民长期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道德);(3)文化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风俗习惯);(4)文化制度(保证社区居民顺利进行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而建立的一系列法律及规章制度);(5)社会团体及相关组织(实现各种关系的结构实体,例如家庭、学校、企业、居委会)[3]。

二、拆迁安居型社区文化建设

1、现状
笔者调查发现,拆迁安居型社区中文化设施(老年活动中心、家长学校、校外辅导站、成人培训班、太极拳协会、运动场、图书馆等,约有70%的居民对社区的文化设施表示满意)较全,基本文化活动可保证,但仍存在一些阻碍社区文化发展的障碍。
一是文化资源匮乏。政府投入不足(文化活动难以开展,形式单一;设施更新慢,健身器材陈旧、篮球场等损坏的设施未及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7ctime.com
时修复、图书馆图书少且陈旧);社区体育馆、电子屏幕、网站、群等新型设施少;居民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利用率高的设施缺乏如健身馆;针对老年人、儿童的文化服务内容单调,形式陈旧,对于年轻群众吸引力小)等制约社区文化建设。
二是整合乏力。首先,多头管理淡化了文化资源的整合。社区文化建设并没有纳入社区整体规划中,社区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不明确,如共青团提出要有青年之家,文化局提出要有图书馆,民政局提出要有社区服务中心,且都有各自的正式文件作为依据。政出多门,各行其是,无法产生整合效应。其次,管理不到位。社区事务性职能过重,乡镇与社区仍保持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自治意识不强;拆迁安居型社区流动人员多,他们对社区文化建设影响重大,却不被纳入管理的范围;社区文化建设脱离社区实际,难有特色;服务不到位(约64%的居民对建有的社区服务站不满意,20%的居民不知道建有社区服务站)。
三是新的文化生成困难。首先,旧文化改变难。居民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难以转变(卖衣服鞋子的小摊随处可见,绿化带成了菜园,看电视、打仍是茶余饭后主要的娱乐方式);其次,人员组成复杂,难以找到适合各类人群的文化模式。 再次,文化精神欠缺。社区尚未形成新的健康稳定的社区文化氛围,邻里纠纷、偷盗等事件时有发生;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主动性不足;集体意识淡薄,政治冷漠现象严重。最后,人才缺乏。年轻人偏少(只原则上规定社区工作者不超过55周岁),缺乏朝气与活力。
2、原因
一是投入不足。社区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到位耗时长且数额少,致使相关工作难以开展。社区文化工作者薪资福利难以保障(人均月薪720元左右),影响社区工作者积极性。
二是现代化的影响。首先,现代化使社会产生异化,冲击着传统社会中的整体意识和人情,市场将社会成员切割成为原子式的异质性很强的个体[4],促使之前村民的公共文化解体,加之拆迁安居型社区居民组成复杂,社区认同失去了仪式化的强化机制,很难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精神氛围。其次现代化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价值观和人生观趋向多元,文化认同的难度加大。
三是传统互动方式的影响。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乡土文化中的互动方式是基于血缘、地缘、固定的业缘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5]。拆迁安居型社区中,这种互动方式被打破,居民文化背景趋向多样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汇聚,血缘凝聚力逐步消解,人际关系转型,生活方式多元化等一系列因素增加了社区文化建设的难度(流动人员“文化孤立现象”严重)。

三、加强拆迁安居型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政府主导下的社区文化建设很容易成为一种行政行为,文化性、群众性很难体现。笔者认为,减少和消解文化排斥与居民冷漠,建设有文化归宿感的宜居社区,应形成政府引导、社区创建与居民参与的动态互动,构建起社区管理新机制。

1、政府引导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