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网络时代聋人媒介素养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47 浏览:11817
论文导读:
[摘要]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部分,大学生在享受媒介技术变革带来的便利和更多参与传播权利的同时,也需要肩负更重的责任和适应更高的要求。而聋人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受其特定心理特点的限定,展现出了相应的媒介素养。文章以聋人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基础,结合聋人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参与状况,进一步探析了聋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对策。
[关键词]聋人大学生媒介素养网络教育
[作者简介]韩梅(1964-),女,河北秦皇岛人,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聋人高等教育;贾林(1986-),女,山东滨州人,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残疾人高等教育管理;袁群(1986-),女,山东滨州人,天津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7ctime.com
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残疾人高等教育管理。(天津30019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我国聋人特殊高等教育结构及聋哑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BSH037)
[]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75-02
大学生是社会科学文化潮流的领军人群,而网络传媒又是我国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大学生作为当前中国网民中比例最高的一个群体,在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而这一群体中的特殊人群——聋人大学生,遇到的问题也会比较特殊,正因如此,对新媒体时代中聋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一)媒介素养

关于“媒介素养”的概念界定很多,目前学界引用较多的是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的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可以看出,媒介素养研究强调的是受众认知信息时的综合分析处理能力。

(二)媒介素养教育

20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欧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媒介素养教育也改变了许多,变得更加适应于当前社会的需要。就目前情况而言,媒介素养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素养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媒介传播实质的解剖,使受众深刻认识到隐含在传播文本后的各种权利和社会因素,使他们洞悉传播实质,熟悉编码规则,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勇气挑战社会上有偏颇的意识形态。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挪威、芬兰、瑞典等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学校的正规教育内容。可见,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二、受众——聋人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聋人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教育群体,兼有残疾人和大学生的双重特征。一方面,聋人大学生经历着较大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处于后青春期,对于大学环境中的学业、生活、人际等各方面的问题,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反应和心理冲突;另一方面,聋人大学生自身存在听觉障碍和使用手语对话等面对面交流的限制,比较容易形成特殊的心理特征,进而导致特殊的行为反应。对于我国聋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国内也曾有研究报告指出,聋人大学生较之健全大学生更具有易冲动、脆弱、自卑、焦虑等特点。
聋人大学生受其生理特点限定,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很多关注,而事实上,随着网络覆盖范围的逐渐扩大和网络互动效应的增强,聋人大学生网络媒体参与接近无障碍化,网络媒体参与性也越来越强。极大的网络参与积极性能帮助学生通过网络媒介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各类群体,展现个人的表达能力和互动能力,开阔视野。因此,应根据聋人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恰当地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实现媒介素养能力的提高以及聋人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真正实现双赢。

三、网络时代聋人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不同,网络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渠道,强大的交互性使个体成了信息的生产者、主动接受者和传播者。为了通过实证法来了解聋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评估网络时代聋人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状况并提出有针对性对策,笔者对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308名聋人大学生的网络媒体参与性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8份,回收298份,回收率96.8%。有效问卷280份,占回收卷的9

4.0%,有效回收率为90.9%。调查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时代聋人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1.媒介消费行为状况。调查问卷显示,聋人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深,平均网龄达到3年,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达3.1小时,大部分人的多数课余时间都在上网。聋人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使用也具有较明确的目的性。在上网原因方面,“课业学习”“娱乐”“情感需求”和“获取必需信息”排在前面,当然,出于“无聊”的原因也占少部分比例。而对于“网络能否满足自己的期望”,占一半比例。在“网络中不愿与健全人交往”的聋人大学生只占8%的比例,约有48%的人“更倾向于参与专属论坛”,说明大部分的聋人大学生在网络中的社交范围比较宽泛。
2.媒介解读能力。在参与调查问卷的聋人大学生中,约有96%的聋人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他们对网络的总体评价是处于中上水平,大部分人认为网络信息比传统媒体更具优势。在“网络社交圈对个体的帮助和需求满足”上,聋人大学生认为,在“情感沟通”“求职就业”和“学习研究”方面认为网络有帮助或帮助很大。
3.媒介道德规范。参与调查的大部分聋人大学生认为网络与主流媒体价值观“不尽相同”,并认为通过网络媒介的影响,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得到加强”或有“很大改变”,对于自己的道德规范有重要影响作用。在网络形成的“拟态环境”中,聋人大学生基本能够认识到网络传媒对自己有直接的影响,但对自身潜移默化的以及深层次的影响力理解还处于表面化阶段。
4.媒介运用和传播能力。问卷中有95%的聋人大学生是“网络社交平台的用户”,网友总数量平均在二百人左右,这也说明,聋人大学生参与网络社交的比例大,在传播上有重要作用。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聋人大学生来说,他们论文导读:
对媒介的运用与制作能力也相对较强,而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这些能力上则相对较弱。

(二)网络时代聋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原因分析

1.媒介运用不够深入。快速有效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是适应和参与网络时代的必要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媒介素养。有近一半的聋人大学生能够熟练地通过网络媒体获取必需的信息,这说明只有半数能够充分地使网络成为自己需求的服务,远远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说明聋人大学生对网络的运用还只处于“蜻蜓点水”的表层,相关知识不够全面,应用也不够深入,这就必然不能使网络更好地为聋人大学生服务。
2.聋人大学生对媒介的批判能力较弱。媒介批判能力是衡量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不仅包括大学生对传播内容的鉴别能力,也包括大学生对传媒影响力的深层次领会能力。在长期接触网络媒介提供的信息过程中,聋人大学生对网络媒介逐渐产生了依赖性,这就容易导致学生不具备辨别信息真实度的能力,缺乏对媒介判断评价的能力。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聋人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知识的匮乏、传统大众传媒过于强势以及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复杂多样性。
3.聋人大学生道德规范性弱。当代大学生具有的媒介素养尚处于低水平的自发状态,忽视了传媒素养的提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媒介的道德规范认识比较模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聋人大学生对媒介道德规范的认知与自律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不能自觉有效地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具有较明显的实用倾向。同时,聋人大学生思想上也存在许多不清晰认识,在道德评价上容易产生偏差。另一方面,我国当前处于转型期的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面对公共危机信息的传播,聋人大学生也会较容易缺失甄别力,进而引发失范的行为反应。

四、针对聋人大学生实施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基于当前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和聋人大学生较强的网络媒体参与性,媒介素养教育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如何用好网络媒介这把“双刃剑”,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聋人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对聋人大学生个体和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对聋人大学生实施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力量都很重要。

(一)学校层面的教育是关键

高校是聋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大本营,是接受正规系统教育的平台,理应成为聋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中坚力量。
首先,学校应逐步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列入聋人大学生课程教学计划,初期可通过加入选修课形式,确立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次,通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带动对聋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开展个人网页制作交流、网络文学征集等有益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另外,大学可与网络传媒企业合作,参与媒介实践,通过实践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媒介内部,了解网络媒体,生动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二)国家层面要给予支持

国家负责社会环境建设,网络媒介环境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规范媒介行为,为聋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提供必要保护;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惩罚违反法律规定、散发不良信息的企业和个人,规范公众的媒介素养。同时,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另外,建立媒介素养监督体系也很重要,让公众参与其中,共同监督网络媒介发展,促进社会整体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

(三)家庭和社会层面紧密配合

家庭是教育的天然场所,可以无处不在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由于聋人大学生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所以家长更应该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动态,给予关怀和帮助,激发孩子的进取心,积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之运用于网络生活中。社会各机构团体也应努力发挥作用。残联、聋人协会等要对聋人大学生给予关注,结合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吸取有益经验。相关机构可开展有关聋人大学生媒介素养方面的调查,提供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讲座、开设聋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专属论坛等。
总体而言,媒介素养教育是当前网络传媒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引起了众多的关注和重视。聋人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也是网络媒介的主要接触人群之一,他们媒介素养的提高,不仅有助于聋人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更有助于整个社会理性公民精神的培养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刘虹.关于传媒素养教育的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11).
[2]严功军.媒介素养教育:“受众中心”话语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
[3]刘勇,汪海霞.当代媒介素养教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4]郝均倩.国内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1(1).
[5]秦永芳,吴琼.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及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4).
[6]刘佳.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J].新闻记者,2006(3).
[7]张中.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德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