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提高探究式课堂教学效果初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256 浏览:131046
论文导读:呢?大部分小组只组装出定滑轮,不过个别小组组装出动滑轮,于是笔者进行了如下的追问。问题2:老师发现我们大多数小组都是将物体挂在绳子的下面,将绳子绕过滑轮来把重物拉高的,想一想如果我们将物体挂在滑轮下面,我们同学再试一试是否可以组装成装置来提升重物呢?问题3:在使物体上升的过程中,两个滑轮有什么区别吗
随着新课程的深化,教学的关注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升,强调教学应以生为本,于是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的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物理知识的获得本身就经历了一系列探究的过程,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非常符合物理学科特点,那么如何提高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效率呢?笔者就这一话题和大家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精心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布鲁纳的这一句话道破了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原动力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从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出发,进行学习情绪的调动与兴趣的激发。

1.超出预期,引发好奇

从初中学生的学龄特点来看,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学习情绪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发生波动。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激发学生兴趣,制造一些超出学生预期的物理现象,引发其好奇心,维系其学习注意力和内在的学习动机。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大小变化的关系”时,笔者事先并没有进行实验的演示,而是让学生自由猜想实验将有可能出现的结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对实验进行观察,接着笔者再演示实验,观察到“原来停止沸腾的水浇冷水后重新沸腾”的物理现象,这一实验现象显然超出学生的原有预期,激发了学生好奇心,个个都持有怀疑的态度,从其内心生成要亲身验证的学习心理需要,进一步探究显得顺理成章。

2.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物理源于对生活的发现,用于生活又是学习物理的目的之所在。从生活中拣选素材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感觉亲切,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价值所在,从初中物理课本的编排来看,教材中也有许多选自于生活的精美插图,这给我们教学提供了一条诱发学生的求知,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同时,生活化的图景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噪声”一节内容时,如果空洞的说教控制噪声有哪些措施,学生势必感觉枯燥,难以记住,如果能够联系教材中的插图,从表象出发,直观化分析,学生很容易将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与插图反映的内容联系起来,增加了对具体措施的理解度。

二、铺设探究平台,引领学生拾级而上

1.以问题为中心,串接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满堂灌”,这一做法无疑剥夺了学生思考的发现的权利,教师的越俎代庖式教授,学生只能做到知其然,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应该用任务和问题来串接课堂,应当仔细分析学生的学情后,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动态地设置问题,一环扣住一环地,帮助学生从未知走向已知,很自然地完成知识重难点的突破。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探究“滑轮”一节内容时,笔者首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自己组装滑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都动手操作起来,接着给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要求他们合作尝试着用自己组装的滑轮提升重物。学生通过上述任务的完成获得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了问题的设置。
问题1:你们在操作中,借助于滑轮有几种方法来提升物体呢?
大部分小组只组装出定滑轮,不过个别小组组装出动滑轮,于是笔者进行了如下的追问。
问题2:老师发现我们大多数小组都是将物体挂在绳子的下面,将绳子绕过滑轮来把重物拉高的,想一想如果我们将物体挂在滑轮下面,我们同学再试一试是否可以组装成装置来提升重物呢?
问题3:在使物体上升的过程中,两个滑轮有什么区别吗?
在问题2和问题3的引导下,学生进一步尝试,不仅仅能够组装到两种提升装置,而且在对比中,对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了初步的认识,概念得以初步建立。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设置问题。
问题4:使用滑轮来提升重物有什么好处呢?
引导学生从拉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考虑,为进一步探究做了良好的铺垫。

2.渗透物理思想方法,提升探究品质

从新课程教学目标来看,初中物理教学不应该仅仅教授给学生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物理思想方法更为重要,物理思想方法是比知识内容更高层次的物理素养,思想方法是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知识探究的必备素养,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符合物理学科特点,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物理思想方法也比较多。
例如,控制变量法是我们在用实验探究物理量之间关系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当我们和学生一起探究某一条规律时,首先应该鼓励学生凭生活经验或实验现象源于:科技论文www.7ctime.com
对影响物理量的因素进行猜想,猜想是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学生能够想到的因素应该是多元化的,那么到底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此时,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这一因素,来验证该因素与物理量之间的量化关系,这种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有: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等等。还有,等效替代法也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帮助我们简化复杂问题,起到转变思路的作用。比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对于如何确定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可以运用等效替代法,借助于另外一支蜡烛,当另一根蜡烛与前一根蜡烛的像重合时,那么像的大小、位置就找到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城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