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高职院校开设“艺术设计史”课程思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996 浏览:82776
论文导读: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呢?一、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1.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背景。近二十年来,国家对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1988年4月,国家教委制定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1996年7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
[摘要]文章指出“艺术设计史”课程的设置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符合教育部对艺术教育课程的规划。“艺术设计史”与“美术鉴赏”之间大相径庭。“艺术设计史”对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将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史创造能力
[作者简介]郑丽伟(1972-),女,河南许昌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河南济源454650)
[]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23-01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由于人文、艺术教育的缺失,培养出的学生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没有个性和艺术涵养,缺乏创新能力。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没有创造性的技术工人如何能快速促进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呢?

一、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1.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背景。近二十年来,国家对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1988年4月,国家教委制定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1996年7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1999年6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2年教育部下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2006年教育部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这一系列相关文件体现了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推动了高校艺术教育快速发展。
在以上文件中,对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有所涉及的表述为“职业学校应当开设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艺术课程”“普通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专科可参照执行”。国家在对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问题上,没有作出硬性规定,要求较宽松,规定较灵活,提供了较大的可发挥空间。
2.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十分薄弱,有的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职业教育是饭碗教育、专才教育,是培养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一线技能人员的教育。所有高职院校都把工作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就业率方面,这固然是目前高职教育的形势所迫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所在。但当今社会,科技生产发展迅速、职业岗位分化更细、更新周期明显偏短,社会要求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一技之长,更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对职业变更的源于:期刊论文www.7ctime.com
适应能力。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渗透、结合人文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已成为新的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理念。高职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应该是培养出既有一技之长能够服务于社会,又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艺术设计史”的必要性

1.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趋多元化,社会不仅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同样需要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将“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并倡导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不仅是一种理性思维使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对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对接与呼应。然而,人们在界定“能力本位”这一理念时,却模糊了它的内涵与外延,把能力简单地理解为“职业能力”,这无疑是一种误解与偏颇,它无异于将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本来充满理性思维又富有人文关怀的教育行为蜕变为一种职业工具,其结果很可能将自身引入歧途。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倡导发展学生能力,但这种能力绝不是某种职业技能或就业能力的拓展与架构,这种能力就其内涵与外延讲,应该体现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体现在目标追求上,它强调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却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第二,体现在人才规格上,它虽然强调的是职业能力培养,张扬的却是“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智力、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2.符合教育部对艺术教育课程的规划。《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规定: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任意性选修课程包括:作品赏析类(“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艺术史论类(“中国音乐简史”“外国美术简史”);艺术批评类(“当代影视评论”“现代艺术评论”);艺术实践类(“合唱艺术”“DV制作”)。
高职院校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现阶段,我国处在急需创新型人才的时期,要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必须要对世界工业设计史、中国工业在世界工业设计史的地位、工业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才能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因此,“艺术设计史”是高职院校必开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
3.“艺术设计史”与“美术鉴赏”的不同。在教育部规定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已经有“美术鉴赏”这门课程,有的老师认为没有必要再开设“艺术设计史”这门课程,其实二者之间大相径庭。“美术鉴赏”是以古今中外经典美术作品的鉴赏为直接目的,让学生学会认识绘美的法则,欣赏各自代表作的美的形式与内涵,理解其文化价值功能,由此帮助学生了解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与园林、工艺美术、民间美术等美术门类的艺术语言,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艺术设计史”是通过对历史上优秀设计的欣赏和理解,启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通过了解工业设计的发展史,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精华、借鉴工业设计史上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正确把握工业设计史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工业设计内在的动力与源泉、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对开设“艺术设计史”课程的建议

“艺术设计史”在实际开设的过程论文导读:
中会有许多难题。首先,“艺术设计史”是一门新兴的课程,特别是在我国的高职院校,能够较系统地讲授“艺术设计史”的老师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其次,高职院校一般采用的是三年制,真正上课的时间只有两年或两年半,除去教育部规定必须安排的英语、政治、计算机等课程所需的时间,余下的课时非常有限。由于课时紧张,像其他课程一样按学期安排“艺术设计史”是不可能的。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各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史”可以讲座的形式进行。这样可以不占用正常课时,解决了课时紧张的问题。讲座的内容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本着够用原则进行精简,每届学生安排四次就可以了。因为高职生不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对艺术设计史了解得非常详细,通过讲座,学生能够了解现代工业的发展脉络、工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就达到目的了。
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还处于起步阶段,课程的设置需要不断地摸索,结合职业特点的“艺术设计史”必然会受到高职学生的欢迎,对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将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Z].2006-03-08.
[2]陈洛加.美术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栏目编辑:孙玲玲黄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