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略论在教育教学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283 浏览:94929
论文导读: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效的基础和保证。作为人民教师,应认清师生关系的本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和教学观,营造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关键词】教育教学 建立 良好 师生关系
1006-5962(2012)08(a)-0112-01
1 引言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关系如何”。苏霍姆林斯基进一步指出:“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是教师跟学生活生生的相互关系”。其实,教育是施教与受育的双边活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想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教育理论和实践界一致公认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至关重要,这也是当今教育教学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2 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1 创设优美、和谐的教学外部环境

在这里,教学外部环境主要是指教室的环境,由于人的情绪、情感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布置优雅、井然有序的教室环境对学生来说能起到振奋精神、活跃气氛、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教学环境的布置。例如教室的挂图,可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更多地以学生的作品为主,包括书法、绘画、小制作等等,一个月或两个月更换一次,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成就感。

2.2 营造、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自尊心,所以尊重学生是对教师的首要要求。这样,当学生在课堂上无意识地违犯纪律或任务没有完成时,教师处理的方式应该是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讽刺、挖苦、体罚都只会严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心理上拒绝教师。相反,如果教师能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并能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进行耐心教育,这样学生不仅会改正缺点,增强信心,努力学习,还会促使学生从心理上接纳教师,达到师生间情感沟通的目的。所以教师只有尊重信任学生,才可以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情谊,做到教师不仅是教师,更是学生知心的朋友,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此外,在课堂上教师不但要能欣赏学生的成就和优秀的一面,而且还要有能力去体谅和接纳学生的过失和“短处”。教师应该尽量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学生的成绩和课堂表现,不能因学生的成绩差而存有偏见,不予关注或放任自流。在课堂上,平等和是师生交流的前提。教师应该从台上走下来,用学生的心理和眼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或观点,能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简单地强加给学生,这样气氛才和谐,学生才学得有趣,教师才能发现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学生也愿意与老师积极配合,共同交流探讨,让学生生活在创造的世界里,主动地发展。

2.3 改革教学方法策略,实施开放式教学

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阻碍才能的发挥。”可见方法与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它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气氛。因此,改革教学方法策略,实施课堂开放,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跟着教案走,而应随着学生的思维走。不应一口否决学生回答不是教师预设的答案,应鼓励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给学生以足够的时空进行独立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做到灵活多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恰当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另外,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还减轻了学生的精神负担。同时学生在成功感中不断浓厚兴趣、活跃思维,如此良性循环,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3 师生共同参与课外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人说,课外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补充。实践证明,教师组织安排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并亲自参与共间,能有效促使师生间情感交流,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最佳时机。由于课外活动一般在室外进行,空间广,相对室内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主动参与,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应把握这一良机,与学生一起游戏、活动,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消除彼此间的隔阂。学生在这种活动中与教师零距离接触,最容易亲近教师,并把教师看成他们其中的一个“大小伙伴”,从而进行朋友式的平等交流,促使师生间感情的沟通。另一方面,教师在活动中,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点头、微笑等动作鼓励学生,传达对学生关心,此时师生间最容易产生“同感”或“共鸣”,有了“同感”,便容易获取学生的信任,建立有效的思想沟通的基础。在活动中,教师能和学生一起面对困难和障碍、解决困难,同时传达着教师对学生的感情,学生受到教师情感的感染,从而获取情感,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愉悦的心理风貌,促使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从而建构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4 小结
实践证明,师生关系是为实现共同的教育教学目标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交往关系,应是一种平等交流、管理、互尊互爱的朋友式关系。这种关系产生于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之中,同时又服务教育教学活动。只有在良好师生关系的交往中才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教育者才能更好的调控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