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生活中哲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273 浏览:129694
论文导读:若应了那句‘树倒狐猴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从这句话中看到了宿命论的认识。宿命论是源于东方文化中并且较早出现的一种世界观。宿命论认为在人类诸多的神秘变化的命运现象中存在一些必定法则的定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于这一系列的判断,可得出
摘要:哲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哲学。哲学来源于生活,人们通过学习哲学来丰富自己,指导自己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方东美先生说过“哲学虽然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可以说哲学虽然不能主宰生活,但是能使生活被我们主宰。我们可以借助哲学的慧眼关注生活,然后运用哲学更好地规划生活、理解生活、创造生活、珍惜生活、享受生活。
关键词:哲学;人生
中国人有句老话,是“人生在世”。人是怎么生活着这个世界上?对这个时间抱有怎样的态度?这是人生最根本的理由,同时这也是哲学上的理由。哲学不以追求知识体系或外部事物的普遍规律为最终目标,而是人对世界的态度,讲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真理能带给我们自由,科学给予我们知识,只有哲学才会赋予我们智慧。哲学有两大领域,一个是对世界的深思,追问世界到底是什么?另一个是对人生的深思,追问人生到底有什么作用?因此,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人的一生是充满矛盾和痛苦的过程,哲学就是教人以经得起痛苦和磨炼的人生态度之学。
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充满哲学。《红楼梦》是我最爱的书,百看不腻,里面有很多的哲学观点,这些观点也会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原书第三十一回史湘云在大观园中看荷花时教导丫鬟翠缕说:“天地间都有阴阳之分。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说起阴阳自然就联想到中国道教的八卦,黑白之分即为阴、阳之分。道家哲学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这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阴”、“阳”变化的原理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资料上说古人称“阴阳”而不称“阳阴”,看似简单的先后顺序却与古人对世界起源的逻辑有关。古人是从物质世界的本质气体及其运动定义“阴阳”。古人认为的世界创生次序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天地)。“无极”即“混沌”,即散漫飘荡的水汽;“太极”即“圆心”,圆心的出现和圆周运动的发生同时进行,圆周运动加速旋转,上下两端随即产生离心力,轻者便上升形成天,浊重者便下降形成地。“天”“地”就组成了世界,便有了阴阳之分,也因此有了阴前阳后之分。而在我们生活中,有“阴”便有“阳”,这也是作为一个统一体中的矛盾双方,相互排斥、斗争,却又相互依存互为所用,二者在一定的限度内平衡。比如黎明前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过后天便会大亮,正说明“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这一阴阳互恒的规律。
还有一处就是第十三回中秦可卿逝后托梦王熙凤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狐猴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从这句话中看到了宿命论的认识。宿命论是源于东方文化中并且较早出现的一种世界观。宿命论认为在人类诸多的神秘变化的命运现象中存在一些必定法则的定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于这一系列的判断,可得出“世界是宿命的”结论。所以无论贾府还是现代的我们,都不应该由于宿命论的存在而消极沉沦,自暴自弃,因该积极发现、认识规律,再利用规律,转变可以转变的命运。
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大家可能随时当了“哲学家”、说了一句饱函内涵的哲理句子,却没想到这就是在哲学的层面上。一次家庭聚餐,就流行趋势进行讨论,舅舅说三十年前流行喇叭裤、长裙,今年又流行这些,生活看来就是一个圆,走一圈又回到原点。当时觉得这句话说得真是太贴切了,事实也确实如此,随之心里一惊,人人都是生活的“哲学家”啊。
小学作文课上,一名小学生写到自己今后的梦想是当一个小丑。在应试教育的强压下,中国的大部分老师都会觉得这个小孩“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换做国外轻松的教育环境,老师会说“感谢你把欢乐带给了大家。”教育模式的不同导致了对同一结果的不同反应。无论想干什么都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所在,今后因为种种理由也不一定实现,但是作为长辈,过于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作用,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也许当孩子说他想当科学家、医生、宇航员等等的时候,家长和老师会开心的赞赏,但是长大成人后有多少人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还在很单纯,五彩绚丽,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视角去扼杀他们美好的梦想。任何事情都应该从长远考虑。
“至于教育,我们知道关键在于内涵而不在于程度。”《哲学与人生》一书第十四章中说到。前段时间某大学的教授病情已经稳定但还是不愿转入普通病房,他觉得自己的生命比其他那些文凭一般但等待急救的人更珍贵。一个人的人品不能按受教育程度来排列。学历高的人,难道就一定很有涵养吗?教育工作所承担的是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肩负的责任是重大。论语中提到,君子要三省吾身,其一就是“传不习乎?”意思就是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了么?
有时候假期出去旅游,人山人海,很多著名的景点因为拥挤和长时间赶路的疲惫都懒得去挤一挤看一看。旁边的家人要去看还催促他们快点,赶紧离开。等到休息时听到他们的介绍又觉得无比可惜。生活中太多时候我们因为种种理由忙着赶路而忽略了路上的景色。在停下脚步观看的时候不也是给自己一点时间休息,走好下面的路吗?我们太容易追求自己想要的结果而忽视过程中的“美景”,殊不知有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对人生境界的理由,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哲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难懂,她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哲学的观点去理解生活,用生活的片段去诠释哲学。借助哲学的慧眼帮助我们一起追寻生活的真相。
参考文献
[1]姜朝晖. 生活中的哲学[J]. 海潮出版社,2010.
[2]林宏华.哲学与人生
作者简介:张珊睿(1990~),女,汉族,云南曲靖,学生,硕士研究生,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zzxlw/lw49111.html上一论文:关于的穿越幽暗人性与超然的生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