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基于职业素质工商管理类生实践培养模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838 浏览:159339
论文导读:
摘要:社会对工商管理类本科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市场需求与高校供给的本科毕业生质量的缺口逐渐凸显,本文通过对比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模式,分析出当前我国培养模式存在的理由,提出构建基于职业素质的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实践培养模式。
关键字: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674-9324(2014)28-0063-03
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我国高校的发展历史已有百余年,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面对国际化和市场化的挑战,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要强调职业素质和行为能力。

一、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实践培养模式改革的作用

当前我国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困境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许多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没有在市场上找到满意的工作;第二,大量的企业招不到上手快、职业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管理人才。这一矛盾引起了实业界和理论界对我国“是否应该”、“应该如何”发展本科阶段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深思。
国内高校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多有教学理论化的理由,都在不同程度上偏离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的灌输,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学生的实践行为能力不足,缺乏职业素质的培养,缺少个性化引导,过分功利化而缺乏人文素养,等等。近年许多高校聘用的教师大多都是直接毕业的年轻博士,缺少企业工作经验,任教同时还面对着科研压力,导致教师过分偏重学术研究而轻视社会咨询等。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和营销、人力资源、计划、生产等管理与分析工作,对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高。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突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互动性,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职业引导,帮助学生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提升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中美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比较

工业革命、劳动分工和市场经济是工商管理教育产生的根源,受到经济基础、社会文化、教育哲学和价值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两国间工商管理高等教育也具有较大的差异。
1.培养目标比较。美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注重自由与实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具有个性化、多样化等特点。强调面向企业、公共和私人机构、政府,从提高学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加强道德修养三方面造就未来的领导者和全面管理者,体现了在宽广的基础教育基石之上,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管理类通才。
中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仍然高度重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少数高校开始注重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和人文与科学知识的注入。在人才培养上,大部分高校商学院按照“通才+专才”的培养模式进行。
2.教育课程设置和实施比较。在中美大学培养计划中,按照课程性质均可分为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按课程要求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但是课程总学分和学分分配比例却有很大不同。
美国的课程设置总体上体现高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知识通融面宽,又彰显个性,富有创新活力;我国则选修课少,专业技能趋同,创新不足。
在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即第二课堂和毕业阶段考核。第二课程常称为课外实践,主要表现为寒暑假实习、调研或者创业等,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则必须完成。美国高校对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没有与学分挂钩的强制要求,更注重案例教学和“第二课堂”,如团队活动、小组研讨、俱乐部活动或专业协会,鼓励学生打工积累工作经验,且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有企业工作经历或经历。

三、我国大学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培养模式目前状况与存在的理由

1.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同质化现象严重。我国各院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培养目标大多定位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各高校培养目标同质化现象严重,且缺少个性和创新以及人文关怀,“批量化生产”的模式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对多样化和个性化人才的需求。
2.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我国大学课程体系是在学问中心思想教育理念下形成的,工商管理专业也不例外。在学问中心思想的指导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呈现出了诸多特点和矛盾:一是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二是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和市场的需求;三是专业划分细,整合力不够;第四,课程内容的组织突出了课程要素在时间上相互关联形成的“纵向结构”,忽视了其在空间上相互关联的“横向结构”。
此外,我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借鉴性,从教材到教学策略等,均可看到美国工商管理教育模式的影子。由于工商管理学科与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及价值理念等联系紧密,这种借鉴性,短期来看对工商管理教育体系建设的效果显著。但是,从长远来说并不利于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
最后,虽然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并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教师中心观”、“课堂中心观”和“书本中心观”所形成的灌输式传授的方式上。
3.单主体与大课堂教学模式。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课程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单主体,主要表现为知识的单向流动,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沟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单主体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但是培养目标中的能力要素,如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和决策能力、理由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得不到培养。
此外,受高校扩招的影响,我国大学课程实施更为关注经济效率,最为明显的现象就是大课堂课程教学。大课堂教学氛围不佳,教师与学生无法开展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4.教师缺乏社会工作经验。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留校或被引进的博士,基本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普遍缺乏实战经验,教学内容自然更偏向于理论知识。同时由于经费的限制等其他理由,我国高校较少聘请实业界人士为学生授课。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zxwxlw/lw33588.html上一论文:研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目前状况及改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