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128 浏览:133456
论文导读:
新课标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1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口授和板书都有板有眼,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一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听课。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采、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投影仪等现代教学手段,以及色彩的烘托等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待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2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潜在心理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2.1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情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及国际主义情感等,而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内容。如教材中《别了,我爱的中国》表现了作者离别祖国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报国之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这些爱国者的行动中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培养自己的热爱祖国的感情。《赵洲桥》、《卢沟桥的狮子》这几篇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赵洲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卢沟桥的狮子令人叹为观止,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让学生为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而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审美感是一种与人的审美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社会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的课文举不胜举。
2.2以榜样为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教材中《信任》一文中宋庆龄严格遵守自己的诺言,《不瞒真相》一文中老舍诚实,不隐瞒真相,《一次著名的冲刺》一文中派特利不屈不挠地坚持跑完全程,这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文记述了体操选手桑兰在比赛时发生意外后,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拼搏,顽强的毅力,微笑着面对伤痛,学了课文后,可让学生写篇读后感,感受桑兰微笑面对人生,与病魔顽强搏斗的人生态度。同时写作教学是渗透个性教育的最佳机会,在写作教学中及时发现、恰当肯定、正确鼓励与引导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策略很多,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让学生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zjylw/lw28189.html上一论文:浅议第66届我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发布会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