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语文素质教育之根本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731 浏览:154122
论文导读:
文章编号:1673-0380(2014)02 -0108-01
“语文”一词,叶圣陶老先生解释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语文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把握语感的特征,培养相应的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

一、对语感的直觉性要有灵敏的感受力

人类对语言的感知,首先靠直觉。听到话语,马上与先前已形成的语意联系起来,一听就懂;看到文字,立刻与先前已有的字义联系起来,一看就通,即使音、形与作用之间有一定差距。也能凭语气、动作、表情的直觉,准确感悟其内容。
人们对语言的感知,主要靠直觉,在现实生活中,看文章,主要靠直觉感觉对语言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判断。既然语感的产生首先且主要靠直觉,这就意味着大量的语感是快速直接生成的。因此,在语文素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力,才能从容的适应语感的直觉性的特征。语言的敏感性是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语文素养,除了实现对语感的直觉之外,还对净化社会语言文字,提纯自己的语言有巨大作用。对小学生而言,听得准、读得快,提高听课效率,增加阅读量,必定增加知识总量。虽然语感主要来自直觉,但是灵敏的感受力却来自理性。在长期与语言打交道的经历中,大量地、用心地研究语言现象,熟悉语言规律,才熟能生巧。灵敏的感受力还需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主动地时刻关心着语言的方方面面,读文章、听广播、看电视、即使是平常的交谈或漫步街头,都处处留心,就会有意外收获。

二、对语感的异变性要有灵通的应变力。

语言环境和语文结构不同,其蕴含的语感随之发生异变。语感异变,主要动因来自语言外部,既有历史的沿革又有时代的发展。变动的内容虽然在语言内部,变化的机制却出自人的心理活动。灵通的应变力要以把握异变规律为凭借。语感尽管变化多端,但它的运动变化是有序的,有一定的规律,词有词法,句有句法,篇有章法,即使约定俗成也有习惯法则。学生一旦具备这种灵通的应变力,语文能力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对语言的感知就能透过表象领悟本质,就能对各种语言现象快速作出正确的反映,在使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时,应付自如。

三、对语感的经验性要有灵活的运用力。

语感是一种理解性的反映,理解和反映都必须有一定的基础。语感的产生需要长期生活经验积淀,众多信息知识储备。人们在语言实践中,感觉器官曾经受过各种语言方式的感应,取得对语言学习,揣摩、分析、比较、判断的经验,当同类语言现象重新出现时,就可以以这些经验为基础,作出直觉的反映。知识经验对于语感的把握“监察反馈”作用。在听话读文时,对语言文字中的无意失误,能凭借知识经验给予矫正、修复,获得符合语感发布者本意的理解。在说话,行文时,自动监察自己的语言行为,凭借知识经验发现理由,及时调节,做到准确表达。
要提高知识经验的运用和灵活度。要科学地保存语感。经常地进行语言实践,使语感成为一种习惯与本能,这是对语感的经验性灵活运用的切实保证。

四、对语感的整体性要有完善的综合力

语感的生成需要语言这一外在的物质材料,同时还需要有心理这一内在的物质材料,同时还需要有心理这一内在的精神材料,即普通心理和个性心理。完善的综合力应体现在:在感知语言的时候,能把临时快速、准确、敏捷的直觉和平时的揣摩、品味、分析、论证综合起来,在应付语感异变的时候,能把社会历史沉淀的静态规律和时展的动态现实综合起来,对于认知语感的习惯和本能,能把丰厚的知识经验积蓄和实践中自觉地深化、更新综合起来。
要具备对语感整体性有完善的综合能力,首先要多种感官参与语言感知的实践。其次,要多种心理因素投入语感活动。同时,要多种能力相互配合,同步推动,才能全面把握语感。

五、对语感的规律性要有灵巧的迁移力

增强语感对语文素质的提高是很全面的,不但表现在对语言的收受方面,而且表现在对语言的使用方向。
说写是传出信息,听读是接收信息,说写的能力是在听读中学得的。因此,要着力实现从听、读向说、写迁移。
从听、读中吸取语感的精华,完善自己的说、写,要在听、读中挑剔语感存在的差错,并引以为戒,改善自己的说、写。只有这样,说、写能力才能发展提高。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zjylw/lw27238.html上一论文:分析“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