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应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121 浏览:97606
论文导读: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推动,使每一个小组都成为班级的缩影,各小组之间力量均衡,便于对各个小组的工作成效进行公平的比较和评价,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一、科学分组,优化组合。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人数要合理,成员要互补,并可以实行动态管理。
二、明确分工,合作有序。小组岗位的确立可以由小组成员实行产生,也可以由学生自荐。每一个小组可以设立组长、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评价员等。
三、有效指导,综合评价。教师要充当“管理者”、“推动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要全程参与和观察,适时调控与引导,并及时鼓励与评价。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组
当前,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大多数小学科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作用上的合作。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理由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或者教师未说明目标、要求,就让学生分组实验,教室里也许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或分组实验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场面混乱;有的小组只是个别学生主宰“合作”过程;有的小组汇报积极,但未能表达小组的意见;有的小组心不在焉,一言不发。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形同虚设。这种表面上的合作讨论,学生很难有实实在在的体验和感悟。
面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种种理由,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除其弊端,扬其所长,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一、科学分组,优化组合

分组是否科学是学生合作成功的前提。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推动。可以尽其所能,投其所好。比如,有的学生好动,尤其是学喜欢制作,就让这样的同学动手操作;有的同学喜欢静,多数女同学就安排她们负责记录;还有的同学喜欢深思与观察,就让这样的同学带来同学们去质疑;还有的同学组织能力强,就让这样的同学担任组长,带领和协调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分组实验。
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推动,使每一个小组都成为班级的缩影,各小组之间力量均衡,便于对各个小组的工作成效进行公平的比较和评价,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提高新鲜感和合作学习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明确分工,合作有序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明确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组长、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评价员各一名。具体分工如下:
小组长:统领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制定活动计划,组织、分配、协调小组活动,管理好小组纪律。
实验员:明确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带领小组实验有序进行实验。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讨论或实验的结果)。
汇报员:负责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记录的结果、发现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评价员:依据小组合作时成员的学习态度、实验能力、参与率、交流的质量等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评价员可以由组长兼任。
小组岗位的确立可以由小组成员实行产生,也可以由学生自荐。小组中各种角色分工并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以采用轮换制,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多方面的发展。理论指导实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事与愿违。在进行四年级《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有两个小组的分工就成了难题,尤其是实验员的确定让小组长为难了,有的愿意敢当实验员,但是实验操作有很大理由,半途干脆就让其他小组成员给撵开了,导致小组合作不愉快;还有一个小组的记录员忘了记录,只顾观察去了,导致没有及时完成实验。实验要顺利完成必须要实现小组的紧密合作,同时要经常性的训练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有效指导,综合评价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推动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推动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愿学、乐学、创学已经成了学生的一种需要。为此教师在科学的指导合作学习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全程参与和观察。学生开始合作后,教师并非无事可做。教师应主动参与到各小组中,成为其中的一员,观察各层次成员的各种表现,分析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获取各种反馈信息,同时可以解决实验中的理由。如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有几个组怎么也看不到清楚的像,经过反复实验我才发现原来是实验材料中屏的理由,实验材料中的屏是塑料屏,不如纸屏清楚,最后干脆用白纸代替了塑料屏。由于自己的参与,才及时发现了理由,并迅速进行了解决,整个实验才得以顺利完成。同时教师的参与还能更进一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和亲和力,让学生更容易接近老师,让老师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二是适时调控与引导。有序高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调控引导。教师应在全面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合作任务、合作时间、合作效度等进行调控,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予引导,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我发现实验器材里提供的蜡烛长短不一,这就给实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出现有的小组的蜡烛太矮,有的小组的蜡烛太高,导致纸屏、蜡烛和凸透镜的中间位置不在一条直线上,实验不会顺利完成。发现这一现象以后我就赶快在黑板上进行画图提示,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很快学生就想出了论文导读:
办法,有的调了调凸透镜的高度,有的干脆将蜡烛截断,有的在蜡烛下垫个小纸盒。由于我的及时引导,实验做得非常顺利。
三是及时鼓励与评价。合作学习中,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合作热情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暗示、认可、鼓励等多种评价手段来及时引导学生的合作。如对一个组织有序、分工明确的小组给予关注,或是赞扬某种合作的策略,其他小组也会努力这样去做,甚至还会有所创新。
评价中应当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评价一个小组要将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表现”为主要标志之一,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凝聚力,强化组员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共同进步。为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还可根据其进步情况给全组加分,这样有利于培养团体对个人以及个人对团体的责任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合作技能的运用和知识的习得程度,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对于学生个人可以进行自评、互评、小组评评定。对于小组评价,可以通过以小组自评,组际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对每一个小组进行综合评价。每学期我都在班级开展“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评比活动,同时合影留念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将奖状和喜报带回家,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推动学生间情感交流,合作互助,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积累,相信,合作学习必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产生巨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