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微信:强社交模式搭建新闻出版平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16 浏览:23545
论文导读:
[摘要] 当今时代,已进入以读者为主的“自有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的出现深刻地转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转变着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找准自身的核心价值,通过互动、沟通、服务,为读者原创化、精品化、专栏化的优质新闻产品是传统新微信:强社交模式搭建的新闻出版平台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闻出版业应对挑战的策略。
[关键词] 微信;自有媒体;新闻出版;传统媒体
[作者简介]王磊, 河南教育报刊社。
2013年7月,腾讯微信用户已逾4亿,预计到2013年年底将突破5亿。而腾讯总裁刘炽平在 2013年7 月 3 日腾讯合作伙伴大会上提到了一个数字——微信与手机的每日活跃用户数均超过了一亿[1]。而此时距离微信的诞生还不到三年。这不仅让我们惊呼,是否一个崭新的媒体形式又要出现?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微信时代,我们新闻出版行业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呢?

一、微信:凭什么成为“自有媒体”?

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催生作用下,腾讯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手机聊天软件微信。此后微信迅速占据世界20多个国家APP下载排行量榜首。目前,微信已经升级到了5.0的版本。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意见》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应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这表明作为新媒体的一员,微信已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认同。
那么,为什么是微信,而不是别的工具成为最新的媒体形式呢?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微信是什么?根据百度百科,微信是腾讯公司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其初衷是做一款手机端的社交工具。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
作为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特点,与传统的短信及等沟通方式相比,更智能、灵活,且更加节省资费。
同为社交工具,提起微信,大家都不由自主地会联想起微博,但是,虽然都有一个“微”字,他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媒体属性。从微博到微信,是一个从“自媒体”到“自有媒体”的大发展。
微博是多对多,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之间关系不对等。微博一般是由微博主发一条信息,然后粉丝可以通过看自己的微博主页看到微博主发的内容。但是现在一般人关注的人太多,所以能看到微博主发的微博就是随机的。而微信就不同了,微信的信息发布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一条群发消息,所有关注的人都会收到这条消息。微信的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用户需要互加好友,这就构成了对等关系。但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并非对等,而是多向的。
如此看来,微博是一个开放的媒体,而微信则是私密空间内的封闭信息平台。微博与微信,一个向外,一个向内;一个公开,一个私密;一个注重传播,一个注重交流[2]。
对于微博来说,每个人都是新闻及信息的发布者,这种“自媒体”的形式关注的是信息发布者的身份。而对于微信来说,用户如果需要相关的新闻及信息则加有关为好友,如果不想收听,可随时删除好友或拒绝接收信息,这样就形成了接收者为主体的“自有媒体”。而微信能够在新媒体时代脱颖而出,还在于腾讯公司设计的时候就赋予了其平台的属性。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从中可以看出腾讯对其媒体属性的期望。和新浪微博早期开发明星战略不同的是,此时,微信已经有了上亿的用户,开发公众平台只是为了更好地给用户提供优质的内容,并且挖掘其用户的潜在价值。
微信,这是属于用户自己的媒体。从微博到微信,一个从自媒体时代到自有媒体时代的大幕正在拉开。

二、微信5.0,对于新闻出版的新要求

2013年,微信针对海外用户开发的WeChat用户数也超过了7000万,成为中国港澳台、泰国、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以及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最受欢迎的社交应用类平台之一。2013年8月5日,微信5.0版本和手机4.2上线,与后者反应相对平淡不同,微信随即被市场研究机构GlobalWebIndex列入“全球最受欢迎的10款智能手机应用榜单”,名列第五。嗅觉灵敏的媒体出版业有不少加入了微信试水的行列。下面,笔者试举几例,介绍下微信在新闻出版中的应用。

1. “央视新闻”公众平台

2013年4月1日,“央视新闻”微信正式上线了,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在的首条微信中表示,今后将每天向网友推送一组图文消息,主持人将就热点话题与观众进行互动,为大家带来最新鲜的新闻资讯。
据悉,“央视新闻”微信将主要呈现央视新闻频道、综合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的资讯,配以部分新闻性专栏节目以及英语新闻频道、西班牙语、法语等。每天会发布五条左右的微信,内容均为当天的热点新闻,微信用户点击标题,既可看到简要的图文内容,也可转到网络电视台直接观看视频新闻。不仅如此,听众们在遇到突发新闻时也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文字、语音或者视频向“央视新闻”微信直播现场情况,第一时间发表对新闻的个人见解。而在微信中回复“直播”,就可以观看直播的电视新闻节目。
“央视正从思维和细节上开始转变,将微信、微博作为央视新闻中心的新媒体战略转型方向,”在腾讯合作伙伴大会“微信·公众”分论坛上,央视新闻中心策划部主任杨继红表示,“希望更多地借助这个平台,将央视的影响力最大化。”

2.《南方周末》

作为我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南方周末》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每期发行量稳定在120万份以上,核心读者群为知识型读者。
《南方周末》微信平台主要以报纸内容为准,完善的采编队伍保证了他们发布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颇受用户欢迎。而且,微信页面设置上,点击两次即让用户看到想看的内容,这也完善了用户的体验。

3.《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是浙江省一份百万级发行论文导读:大家推送的信息类似。O2O的多条式新闻、微信互动新闻游戏等,也都容易被复制。因此,对于一个综合类媒体来说,要想在微信这样一个界面简单、限制明显的工具中体现出独有的媒体特征,有相当大的难度。其次,读者的好奇心在加快消退。对普通用户来说,从好奇到厌烦只是一步之差,每天关注如此之多的信息容易造成阅读疲倦,而且微信
量的都市类媒体。他们也是最早使用微信公众的都市类媒体,是微信公众平台中最早突破万人大关的平面媒体。2012年7月16日,钱江晚报微信升级为认证;7月25日,钱江晚报微信正式对外推出;7月27日,开通两天,订阅人数达1200人;8月6日,开始进行定时微信推送,每日3条。目前,该的好友有11000多人。
面对微信相关活动的成功,《钱江晚报》跨部门成立运营团队,其中资讯组3人,负责策划推广和后台推送,目标是每次发送有10%的回复率,应答组2人,负责查看和回复粉丝消息,目标是保证100%的回复率。通过相关体系和制度的建立,《钱江晚报》微信的发展势头不错。目前,《钱江晚报》微信也是少有的把便民互动功能引入的媒体公众。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微信平台在这个自有媒体时代,能够成为传统新闻出版行业的良好应用载体。
首先,利用微信作为平台节省了传统媒体开发、维护APP的费用和人力资源。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想在移动互联时代快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在以往,开发一个面向不同平台的手机APP应用是必须的。而如今,随着微信开放更多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微信已经成为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媒体新闻客户端APP中能实现的功能,利用微信基本上都能做到。如果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将有效节省相关应用的开发费用和后期的维护成本。
其次,利用好微信,能很好地帮助传统媒体进行网络化的推广、宣传和发行。传统媒体的发行方式受地域限制及条件限制,决定了其发行数量和发行区域。而通过微信,可以很好地利用微信的用户群体进行快速推广,并且其用户群体不再受地域的限制。
再次,通过微信公众进行相关新闻信息发布时,可以有效发挥传统媒体多年来积累的品牌优势。微信是一个封闭的环内强社交模式,读者更看重的是相互间共同关注的信息,以及对发言者的认可度。在这种强社交模式下,传统媒体凭借自身多年来形成的品牌力量,可以很好地获得读者的认可,而且,在采编方面有优势的传统媒体也可以很方便地推出优质的内容。
最后,微信能实现传统媒体和读者一对一的沟通,有效适应了当今浅阅读时代读者的需求。
那么,面对微信公众平台,新闻出版行业如何利用及实现转型呢?

三、微时代,新闻出版行业要找准自己的核心价值

自有媒体时代已经来临,那么,作为平台提供者的腾讯,他们希望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媒体资讯呢?
2013年7月3日,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也已正式启动“自媒体精品百人计划”,首批优选20家自媒体,第一时间获得腾讯方面提供的优质资源支持和个性化帮助,同时也将受邀参加“微信创新与发展论坛”。 “升级后的微信公众平台点到点的模式,最适合做服务。媒体可以通过微信提供精品内容”,有传媒观察人士认为,媒体公众号需要努力提高内容质量,奉献干货,以吸引微信用户的关注和主动阅读;同时,还需要充分理解用户的需求,在用户主动发起沟通时,把需求传递出来。只有这样,微信公众平台方可成为真正有价值的平台,创建用户、媒体/企业、平台都有利的生态体系。面对这样一个崭新的应用工具,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 做好技术和人才的准备

首先,新闻出版行业要做好技术人才和相关采编人才的准备。必须熟悉微信的相关使用技巧,主要是微信如何使用,以及如何利用微信发布信息,如何制作微信版面,如何制作微信二维码,如何通过手机编辑图片等。内容采编人员则要培养其稿件精简的意识,一条信息切忌让读者点击两次以上进行阅读,最吸引眼球的信息要放在标题或导读里。

2. 沟通比内容更重要

其实,微信很适合做杂志,为用户每天提供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就可以。这样的话,对于各地的专业类媒体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在腾讯合作伙伴大会“微信·公众”分论坛上,WeMedia媒体联盟创始人青龙老贼分享了自媒体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心得:“微信的沟通属性比强制推送更重要”。他表示,媒体型公众要不走寻常路,差异化才能吸引用户主动关注。“当今社会,我觉得最缺乏的不是独立深思,而是沟通”,据杨继红介绍,央视新闻中心会在微信上播报一些独家新闻,来吸引用户关注。而在找准了微信公众平台的核心价值后,央视等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等新媒体在未来发展上就有了一致的方向。“原创化、精品化、专栏化”将是媒体的新形态,而互动、服务产生价值将是新闻出版行业在新媒体领域努力的方向。

3. 做好微信公众的推广工作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面向读者发行都是最重要的。而与微博关注粉丝量不同的是,微信上的好友大多是忠实好友,其对媒体微信公众的黏性非微博可比,而且,通过微信发布的信息大多是有效信息,这也是由其强社交关系所决定的。所以,一定要做好微信公众的推广工作。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推广:通过微博吸引订阅;通过传统媒体的网站进行推广;做好传统媒体和微信公众的互动;利用微信做一些活动,引导读者进行订阅;通过编辑、记者有影响力的、群等方式进行推广。
要注意的是,虽然微信会极大地转变新闻传播及沟通的方式,但由于其定位只是一个私密的沟通工具,是用来进行社交的,所以,在短时间的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理由,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新闻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因为传统媒体对于新闻的敏感度类似,导致大家推送的信息类似。O2O的多条式新闻、微信互动新闻游戏等,也都容易被复制。因此,对于一个综合类媒体来说,要想在微信这样一个界面简单、限制明显的工具中体现出独有的媒体特征,有相当大的难度。
其次,读者的好奇心在加快消退。对普通用户来说,从好奇到厌烦只是一步之差,每天关注如此之多的信息容易造成阅读疲倦,而且微信本身过于低廉的运营成本,会造成比当年的彩信手机报还要严重的信息泛滥。
最后,微信的用户体验性不强。作为一个私人社交工具,微信只有在关注后才能看到相关信息。这点不像微博,可以先浏览微博内容然后再决定是否关注。就算加了关注之后,媒体微信公众自动回复信息也大多是一些大众化的语言:“您好,欢迎关注某某报社……”等。这样就无法让读者判别是否适应自身的需求[3]。
虽然有着各种各论文导读:
样的理由,但时代的发展需要媒体更加关注新技术,自有媒体时代的到来也需要媒体利用新技术来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笔者以为,在这样一个微时代里,微信:强社交模式搭建的新闻出版平台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只要新闻出版行业找准了自己的价值和定位,通过互动、沟通与个性化的服务,以原创化、精品化、专栏化的方式进行优质内容的,应该可以有效解决上述理由。不过,这还需要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1] 零点e动营销. 微信:4亿人的小世界[J]. 新营销,2013(11).
[2]王伶玲. 微博与微信:一场关系网的竞争[N]. 法制晚报,2012-12-02.
[3]潘越飞. 一线亲历者讲述:微信不是媒体的救命良药[N].雷锋网.201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