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理由情境创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92 浏览:22588
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1326-3587(2014)02-0012-01

一、有效理由情境的涵义与特征

理由情境是指教师为了传授、引出某一知识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有效理由情境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知特点等,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形成外部理由和学生内部知识经验之间恰当程度的冲突,引起学生积极地探索与深思,以求解决理由的一种课堂气氛。数学理由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一)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创设一个个富有趣味的理由情境,如故事、游戏中的理由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理由的理解。例如,在“0的认识”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时,从“小猴吃桃”这一故事创设理由情境:小猴来到果园,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子呀?可以用几表示?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还有几个桃子?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子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子数量呢?从而引出没有了用0表示。创设这样的理由情境,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启发性。在学习中产生疑惑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创设富有启发性的理由情境,目的是推动学生数学思想和思维的迁移。比如,在教学“体积概念”之前,可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深思:乌鸦原来是喝不到水的,后来为什么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与水位升高有什么联系?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理解并牢固掌握体积的概念。在教学中,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知识自身规律等方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理由情境创设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创设理由情境,是学生突破难点的“金钥匙”。

二、创设有效理由情景的依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理由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推动思维和认知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理由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生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思维是从理由开始的,理由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重视理由情境的创设,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深思理由、探索新知,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二)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否得到新的信息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部分新知都是建立在前期的知识基础之上。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理由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持久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最终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每当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触及到新的知识时,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策略一时不能派上用场,于是就产生一种急于探究理由的症结而又无从下手的心理状态。比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时,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减法法则———分子相减,分母不变,然后,让学生试算1/3—1/4,学生根据已有的计算经验(同分母分数相减)不能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了,于是创造了一个理由情境,让学生碰壁了,引发了学生激烈的认知困惑,这悬而未决的疑难理由驱动学生不得不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唤起,所以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必要的。

三、创设有效理由情境的策略

(一)利用认知冲突创设理由情境。理由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产生的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理由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将一些不同颜色的灯笼(贴画)按规律排列,教师能根据排列的序号准确报出灯笼的颜色,学生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于是教师告诉学生因为自己掌握了其中的秘密,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很快也能掌握这一秘密。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渴求,饶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二)借助故事创设理由情境。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进入故事营造的生动情境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儿童喜爱的故事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加深儿童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设计这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一个村庄。村中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好客的农夫给他们送来一个大西瓜,八戒见到西瓜馋得口水直流。悟空要求公平地分给每人1/4。八戒听了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俺肚子大,要吃1/6,至少也要1/5。忠厚的沙僧给八戒切了1/6,正当大家开心地吃着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怎么自己的这份反而比他们的少呢?带着这个理由,学生学得更加主动、深刻。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xyyjxlw/lw17087.html上一论文:探索广开“材”路 ,为习作教学打开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