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加强英国学校“信息通信技术教学”:Vital项目启迪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40 浏览:12143
论文导读:程度上讲是一种行动研究。我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如果持续专业发展(或者用我们的教育话语——继续教育)不是出于解决实际工作理由、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的需要,是很难激发持久的参与热情和动力的。作者根据反思性实践理论构建“Vital实践者研究循环”(VitalPractitionersResearchCycle)模型——这是Vital项目的理论基础,既强调
【摘 要】 尽管英国学校对数字技术的投资非常可观,但是却未能取得支持者所预期的效果。这引发了有关以往教师持续专业发展形式有效性的争议。Vital项目历时四年(2009—2013),英国各级政府出资940万英镑,旨在加强学校的数字技术应用和计算机应用教学。Vital项目由英国开放大学主持,项目组回顾了相关文献并凭借在开展有支持的开放学习和发展虚拟社区方面的丰富经验,开发了一系列不断改善的专业发展产品。Vital所有的产品都基于这样的理念:视教师为专家,并认为实践者研究包含了文献所认同的有效持续专业发展的一切因素。本文介绍了Vital项目三个不同实施阶段所研发的、不断改善的持续专业发展模式,包括有支持的在线课程、社区网站、“教学会议”和“教学共享”、 校内专业发展合作以及借助EdFutures.net发布和共享关于项目所积累的(研究)证据。本文还根据Vital的经验阐述了什么是有效持续专业发展。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信息通信技术;Vital;实践者研究;有效持续专业发展
1009—458x(2013)12—0020—14
导读: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各国政府普遍非常重视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例如,中国教育部早在2000年10月就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和“全国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两个主要目标。同年,教育部与英特尔公司合作在中国启动“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2003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这一目标。2005年,教育部又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分别成立专门办公室落实这个计划。所有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条件之一是必须通过若干相应等级的计算机应用模块考试。
然而,在很多国家,大手笔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正如本文所介绍的,英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历时四年(2009-2013)、政府共投入940万英镑资金的Vital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的。从文中对1980年以来以及Vital项目实施过程中英国中小学教师信息通信技术专业发展理由的剖析来看,不少理由对于中国而言似乎也不陌生,换言之,有一定的共性。但是,这篇文章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Vital项目组是如何不断探索、不断完善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和政治环境的教师信息通信技术专业发展模式,我认为,以下几点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都有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
首先,持续专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讲是一种行动研究。我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如果持续专业发展(或者用我们的教育话语——继续教育)不是出于解决实际工作理由、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的需要,是很难激发持久的参与热情和动力的。作者根据反思性实践理论构建“Vital实践者研究循环”(Vital Practitioners Research Cycle)模型——这是Vital项目的理论基础,既强调教师个人在发现理由、分析理由和解决理由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也重视同行间的互动和共享,即人人都可以是“专家”,尊重教师的专业知识,摆脱教学去专业化(deprofessionalisation)的窘况。
其次,学习型组织(学校)应该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专业发展模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诚如穆尔先生所指出的,专业发展不能“以机构为中心”(Moore, M. [2006]. Facult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20[2], 61-63)。本论坛2013年第7期“探索一流的个性化综合学习支持”和2013年11期“在线、混合和远程学习新常态:梅西大学经验”两篇文章也得出与本文相同的研究结果。我也曾在一篇随笔中表达赞同的态度:“(机构)不要想当然,加强英国学校的“信息通信技术教学”:Vital项目启迪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更不能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当成‘施舍者’,要倾听员工意见,唯有通过调查,才能制定出符合培训对象需求的培训计划”,以避开“出现机构良好的初衷得不到员工积极响应的情况”(“从穆尔对远程教育‘师资职业发展’的反思所想到的”,《电大时讯》2009年5月4日)。“自上而下”的专业发展培训模式在我国占主导地位,因此,“他山之石”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第三,如何保证持续专业发展的质量?这是任何专业发展活动的核心。作者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有效持续专业发展的特征,并据此认为他们所研发的“校内专业发展合作”项目这一校本培训模式具备了有效持续专业发展的所有特征。针对性是一切持续专业发展的生命,因此,我认为“校内专业发展合作”模式值得我们学习,以避开几年前某地出现的所有专业技术人员都必须完成“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这种荒唐事情的再次出现。
第四,提供大规模教师持续专业发展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有一定的难度,但我认为通过公开招标,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优胜劣汰,提高“公共服务”产品的质量。我认为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各级师范院校在中小学教师持续专业发展领域有自身优势,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其他教育或研究机构,甚至是商业化的机构可以做得同样好或更好。
在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下属机构Jisc Advance中标接手Vital项目之后,我们很快就联系上Vital项目原主持人彼得·特文宁(Peter Twining)教授,邀请他为本刊撰写一篇总结性文章。特文宁教授欣然接受稿约并与曾担任Vital项目区域经理和导师的菲奥纳·亨利(Fiona Henry)一起如期完成这篇专稿。我们谨向两位学者致以衷心感谢!(肖俊洪)一、引言
2009年7月至2013年3论文导读:最后阶段,国家课程(NationalCurriculum)“信息通信技术”根据提议被更名为“计算机应用”(Computing)。这一更名至少在英国使原来术语含义模棱两可的情况更加严重(DfE,2013)。为了明晰起见,本文的术语采用以下定义(必须指出,下面这些定义2013年4月之后才出现,目前仍有争议,详见Twining,2013b):·计算机应用(Computing)
月,政府出资940万英镑启动了一个项目,旨在提高英格兰地区招收5-19岁学生的公立学校“信息通信技术教学”(ICT teaching)质量。本文介绍并分析了这一成功项目——Vital——所研发的各种持续专业发展(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简称CPD)模式的效果。
当时,“信息通信技术教学”一词用于包括运用数字技术辅助各门课程的学习,以及信息通信技术(ICT)、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 IT) 和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等专业课程的教学。这些术语暴露出一个历史理由,换句话说,这一领域的术语混乱不清,令人困惑(Twining, 2002)。因而信息通信技术一词被用于指数字技术在学校的种种应用,包含专业课程(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以及运用数字技术辅助各门课程的学习和数字技术本身。在Vital的最后阶段,国家课程( National Curriculum)“信息通信技术”根据提议被更名为“计算机应用”(Computing)。这一更名至少在英国使原来术语含义模棱两可的情况更加严重(DfE, 2013)。为了明晰起见,本文的术语采用以下定义(必须指出,下面这些定义2013年4月之后才出现,目前仍有争议,详见Twining,2013b):
·计算机应用(Computing): 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和数字素养三部分内容;
·信息通信技术(ICT): 指在各门课程中运用数字技术提高学习质量;
·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 指技术本身(比如硬件和软件)。
从两方面来看,本文对Vital 的介绍并不建全面。其一,文章集绍Vital项目某些方面的情况,因而不够全面;其二,Vital项目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阐述,本文仅是基于其中的一种视角——两位作者均为Vital项目成员,因而他们的视角也带有主观性。如果从社会文化(sociocultural)的视角阐述这个项目,如同Vital项目成员以往的做法,那么片面性是不可避开的。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看,知识扎根于社会文化,而且是共同建构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先了解Vital项目所处的变化中的环境,才能理解该项目的作用所在。因此,本文首先概述启动Vital项目的大环境,然后介绍项目的三个不同阶段,最后总结在实践中什么是有效持续专业发展。

二、Vital项目实施之前(1980—2008)

至少从1980年“微电子学教育项目”(Microelectronics Education Programme, 简称MEP)实施开始,英格兰的学校便开始应用数字技术。从那时起,已经有大量资金投入到学校的数字技术上:
·Twining (2002) 估计,1985—1992年间英国投入到公立学校数字技术上的资金超过2亿英镑;
·Barton (2009) 估计,1998—2008年间英国投入到中小学数字技术(包括专业发展)上的资金约13亿6千万英镑;
·BESA (2009) 估计, 2009—2010年间英国学校在数字技术(不包括软件)上的预算是5亿7千680万英镑。
虽然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投资没有那么多,但也是很可观。例如,在1999—2003年间,英国政府从新机会基金(New Opportunities Fund, 简称NOF)中拨出2亿3千万英镑,投入到一项提高学校信息通信技术的计划中;还有,2005—2010年间耗资550亿英镑的“未来学校建设项目”(Building Schools for the Future)中用于信息通信技术专业发展的资金也很可观。
尽管在数字技术和专业发展上的投资巨大,但是对学校的影响却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英国工党政府的儿童、学校与家庭部(Department of Children, School and Family,简称 DC)承认这种“说辞与现实的差距”(rhetoric reality gap)(Trend, Dids, & Loveless,1999),因此该部在2009年初对一个全国性持续专业发展项目进行招标,以提高英格兰公立学校5-19岁学生教育中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教学质量。当时,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持续专业发展差强人意(Hollingwo加强英国学校的“信息通信技术教学”:Vital项目启迪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rth, Allen, Huntching, Kuyok, & Williams, 2008),而且质量和种类参差不齐(Daly,Pachler, & Pelletier, 2009a),因此,该项目的目的是完善和改善这种状况。

三、、 Vital项目的持续专业

发展模式(2009年年初)
教学质量是决定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之一(Rivkin,Hanushek, & Kain, 2005),而教师的专业发展被广泛认为是学校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如 Bolam, 2000; Hargrees,1994)。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呈现出不稳定性,因此,帮助教师将信息通信技术融入教学实践得更具挑战性(Borko, Whitcomb, & Liston, 2008)。同时,如果要将数字技术成功而且长期融入到中小学教学中,那么有效的持续专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Dis, Preston, & Sahin,2009; Haydn & Barton, 2007; Somekh,2008)。事实上,Culp、Honey和Mandinach(2005, p. 293)将优质的持续专业发展视为“把技术融于教学中的唯一最重要台阶”。有人认为,在任何数字技术的投资中,教师专业发展经费必须占30%才能确保技术的有效运用(Twinings, Raffaghelli, Albion, & Kn论文导读:2005),有效持续专业发展的特征与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的特征非常相似。鉴于此,他构建了基于反思性实践(Stenhouse,1979)概念的“Vital实践者研究循环”(VitalPractitionersResearchCycle)(如图1和图2所示)。Vital实践者研究循环的目的是通过增加在发现需求之后进一步了解更大的教育社区(专业知识库)如何解决这一
ezek, 2013)。因此,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持续专业发展才是有效的?2009年年初Vital正处于筹划中,英国学校中最主要的持续专业发展模式是面授培训,其典型的形式是课余短期培训和一次性的全天培训。这两种培训都常常不在教师本校进行。况且,持续专业发展课程中的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应用都需要使用数字技术,而教师所在学校往往没有配备所需的数字技术。这种持续专业发展被普遍认为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培训期限短,所学内容与教师实际的课堂需要脱节,教师往往没有机会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并运用所学技能(例如 Daly, Pachier & Pelletier, 2009b)。然而,这似乎正是原先儿童、学校与家庭部招标中所设想的模式,他们规定中标者必须在英格兰9个政府区域(government regions)组织面授培训。
从对最近以及当时相关文献的回顾可知(Baumfield, Hall, & Wall, 2008; Coolahan, 2002; Cordingley ,Bell, Isham, Evans, & Firth, 2007; Daly et al., 2009b; Fraser, Kennedy, Reid, & Mckinney, 2007; Hall, 2009: McCormick et al., 2008; Murchan, Loxley, & Johnston, 2009; Ofsted, 2006; Opfer, Pedder, & Licza,2008; Ped加强英国学校的“信息通信技术教学”:Vital项目启迪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der, Storey, & Opfer, 2008; Williamson & Morgan, 2009 ),有效持续专业发展具备以下特征:
·具有战略性并注重效果(涉及高层管理团队,与学校发展计划衔接,且纳入学校的自我评估和绩效管理过程);
·(与学生、教师、课堂和学校整体的)背景相关;
·得益于校外专家(和校内专家)的专门知识;
·具有协作性、实验性和反思性;
·基于证据/研究;
·可持续性;
·评估(预期效果)。
这似乎不符合当时主流持续专业发展模式的特征,也有别于儿童、学校与家庭部对这个项目的期望。诚如Opfer等(2008, p. 115)所指出的:“然而,(英格兰)持续专业发展的整体模式并非很有效。” 于是,负责Vital项目投标的研究者从社会文化视角出发,结合文献中所阐述的有效持续专业发展的特征,着手设计提供持续专业发展的模式。从该研究者先前有关行动研究的成果可以看出(Selwood & Twining,2005),有效持续专业发展的特征与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的特征非常相似。鉴于此,他构建了基于反思性实践(Stenhouse,1979)概念的“Vital实践者研究循环”(Vital Practitioners Research Cycle)(如图1和图2所示)。
Vital实践者研究循环的目的是通过增加在发现需求之后进一步了解更大的教育社区(专业知识库)如何解决这一需求的环节,帮助摆脱相关文献(例如Heider, 2005; Lortie, 2002)所指出的教师相对孤立的理由。同样地,Vital实践者研究循环增加了教师与更大的教育社区分享其学习所得的环节,有助于在更大程度上使教师成为教育“专家”,从而颠覆教师的专业知识常常不被认同或不被尊重的教学去专业化(deprofessionalisation)局面(OECD,2009)。
Vital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在其持续专业发展模式中将实践者研究循环具体化。Vital团队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设计英国开放大学在线课程,成功建设开放大学教学虚拟社区(Goodliff &Twining, 2008)和作为未来教育体系研究一部分的虚拟社区(例如Twining & Footring, 2010)。他们所设计的模式包含了两大互相联系的核心要素:
·一个支持实践者协作与分享的全国性网站;
·围绕Vital实践者研究循环开发有支持的远程学习课程(supported distance learning courses)。

1. Vital网站

Vital网站旨在解决基础设施不足的理由,以支持学校之间的协作。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OECD, 2009 )发现很多国家都存在这个理由。虽然人们广泛认为开展教师之间的真诚协作很具有挑战性(Hargrees, 2010),但是虚拟社区还是被认为提供了解决这个理由的可能途径。例如,Looi、Lim和Chen (2008) 根据Le和Wenger(1991)有关“实践社区”(Communities of Practice, 简称CoPs)这一影响重大的理论,提出数字技术为基于在线实践社区的教师专业成长和身份形成(identity formation)提供了新机会的观点。
Vital的目标是加强和改革教学实践(这一点在“计算机实践框架”[Computer Practice Framework]中有明确说明,见 Twining, 2008)。这一目标与Kennedy(2005)在分析专业发展学习的框架中“过渡的”(transitional)和“蜕变的”(tranormative)分类相吻合。基于这一目标,Vital 项目的重点在于建设一个网站,以便社区成员有更强的主人翁意识和制约权。
根据Fraser等(2007, p.165)的观点,“有计划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机会更有可能带来蜕变式学习”。基于这一观点,我们把网站设想为一种工具,通过一个提供正式与非正式机会的全国性虚拟社区,支持教师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网站提供了Vital课程、一系列的短期论文导读:的公立学校教师提高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教学质量的合同。这项投标的优势之一在于Vital所提出的模式本身是一种蜕变式学习的模式。Condie和Livingstone(2007)研究发现,这是转变学校学习方式必不可少的条件。四、阶段1:协同合作(2009年7月—2011年3月)阶段1分为两期:1a和1b。1a(2009年7月—12月)为启动阶段,我
结构化(structured)持续专业发展活动(比如通过视频进行主题演讲)以及培养成员建立自己协作空间的能力。

2. Vital的课程模式

根据McCormick、Banks、Morgan、Opfer、Pedder、Storey和Wolfenden(2008)的研究,英国在线持续专业发展的案例很少,仅有一些证据表明教师们认为在线课程质量很差。然而,与这种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习开放大学课程的学生认为其课程质量很好(例如Home, 2010)。开放大学有支持的远程学习模式也产生了规模经济,因而Vital在儿童、学校与家庭部的合同投标中能够在承诺教师可以在自己学校或家里进行学习的条件下对教师投入程度的预期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
Vital的课程教材均围绕Vital实践者研究循环而开发,从已经确定的一项教学需求开始,提供学校如何满足这种需求的信息,然后要求学员对自己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解决这种需求进行计划、实施并评估。每门课程结束时,学员将他们的反思在同学中分享(通过基于文本的异步论坛),同时能有机会通过Vital网站进一步分享集体的学习成果。
信息通信技术包含Mishra和Koehler(2006) 所称的“技术教学内容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即包括学科知识、教育知识及技术能力。在学校有效运用数字技术离不开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然而,与之前大多数信息通信技术的持续专业发展不同,Vital的课程侧重数字技术在具体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在课堂中尝试所学知识的机会,如有必要,还可以通过链接了解如何操作所用的技术。
3. 成果
2009年6月,Vital获得原儿童、学校与家庭部总值565万英镑、旨在帮助英格兰地区招收5-19岁学生的公立学校教师提高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教学质量的合同。这项投标的优势之一在于Vital所提出的模式本身是一种蜕变式学习的模式。Condie和Livingstone(2007)研究发现,这是转变学校学习方式必不可少的条件。

四、阶段1:协同合作

(2009年7月—2011年3月)
阶段1分为两期:1a和1b。1a(2009年7月—12月)为启动阶段,我们在英格兰9个政府区域都委派了人员,建设网站(以开放大学正在使用的OpenLearn Moodle为基础),并开发第一期的课程教材。1b(2010年1月—2011年3月)为运作阶段,Vital项目开始实施。Vital项目以实践者研究模型为基础,因此我们继续以项目实效为依据评估并改善项目活动,包括重新设计课程、开展“教学会议”(TeachMeets)和“教学共享”(TeachShares)活动并逐步使用个人学习网络(Personal Learning Networks, 简称PLNs)。

1. Vital的课程

阶段1初期,地方当局(Local Authorities, 简称LAs)在英格兰公立学校教育中扮演关键角色,包括向学校提供广泛的持续专业发展机会。我们认为Vital的作用应该是帮助教师发现现有最有效的持续专业发展项目,并通过自身所开发的课程弥补目前持续专业发展的不足。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影响,Vital着手与其他培训机构合作,帮助推广他们的课程,聘用他们的员工担任Vital课程导师。Vital与地方当局以及其他培训机构(比如城市学习中心[City Learning Centres])紧密合作,后者充当学校和Vital课程的。
到2010年5月Vital课程招生情况明显不佳。为了进一步吸引教师并提高成本效益, 2010年9月推出的第二轮课程被设计成课题的形式,教师在历时半个多学期的时间里在自己的课堂开展课题研究。然而,招生情况依然不好,Vital收集的数据表明,教师抵制在线课程,因为他们认为在线课程会令人生厌、使人孤独、质量低劣,而且更重要的理由可能是占用他们自己的时间而非正常在校工作的时间。因此,Vital一直在试用的非正式持续专业发展活动,比如“教学会议”、“教学共享”和个人学习网络,在1b阶段的后半期发挥了更有作用的作用。

2. 教学会议

“教学会议”是开放性、非正式、参与者自发的专业发展活动,以“非会议”(unconference)的形式进行,为教师提供在舒适、没有压迫感的环境中与同行分享有效课堂实践的机会。虽然活动重点主要是技术的运用,但是常常涉及中小学教育和不同学科的教学。“教学会议”代表了新兴的“自下而上”的持续专业发展趋势,即教师自己组织和开展活动,而不是由外来的专家主导。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相应的维基网(http://teachmeet.pbwo加强英国学校的“信息通信技术教学”:Vital项目启迪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rks.com)发起“教学会议”。参与者自愿作简短发言,通常是2-7分钟,或者只是已注册的会员参加活动。参与者免费加入,一些组织者会寻找赞助,以便给参与者提供茶点或咕迪包(Goodie Bag)(给参加活动的人赠送的小礼物——译者注)。会议没有固定的程序,但是通常具备一些主要特征:发言必须围绕课堂实践,而非推销产品;发言者在自愿报名者中随机抽取;活动常常被上传到网上,为无法参加“教学会议”的人提供方便;通常在推特(Twitter)设立“暗道”(back-channel),以便参与者能对发言进行评论、分享进一步想法并跟其他人建立联系。如果发言者没有紧扣课堂实践,或者发言超时,那么将会“被骆驼”(将一个骆驼玩偶扔向发言者)。这种幽默的“威胁”增添了会议的非正式气氛。“教学会议”成功的关键是参加者人人平等,他们彼此分享各自的专业知识。
Vital很快意识到“教学会议”的积极作用,到2010年2月就将它纳入协作性持续专业发展模式,继续直接支持在整个英格兰地区开展的100多场活动。除此之外,Vital还提供活动赞助、组织支持、直播或论文导读:员。实际上这意味着把原来的9个区域合并成了6个规模稍大一些的区域。因此,尽管有种种迹象表明,Vital很有可能在变幻的局势中成为信息通信技术专业继续发展的重要基地(Dixon,2013),但是政策的转变,加上Vital希望在“更加被边缘化”的教师中扩大影响,这导致项目的关键业绩指标(KeyPerformanceIndicators,简称KPIs)和产品的
通过网站分享“教学会议”活动,所有这些都“在英国学校发起和开展这一活动起到关键作用”(Dixon, 2013, p.24)。加强英国学校的“信息通信技术教学”:Vital项目启迪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2010年11月教育部发表了白皮书(DfE, 2010),推出了一系列学校体制的改革,包括脱离政府和地方当局,把筹集经费和责任下放到学校。白皮书承认持续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教师间分享专业知识的价值(这点正好与Vital模式不谋而合),同时也提议建立作为卓越中心的教学学校(Teaching Schools)。这些学校将主要为本地教育系统提供持续专业发展。因此,2011年2月Vital意外地从教育部获得250万英镑的资金,使Vital项目能延长一年,教育部还暗示来年可能有另一期拨款。

五、阶段2:商业化之路

(2011年4月-2012年3月)
在获得阶段2经费之前,Vital项目已经在逐渐收缩,这就意味着发展势头已没那么强劲。第二期的资金相对于阶段1b减少了50万英镑的年度预算。因此,最直接的变化之一便是Vital团队规模缩小,包括减少各区域的人员。实际上这意味着把原来的9个区域合并成了6个规模稍大一些的区域。因此,尽管有种种迹象表明,Vital很有可能在变幻的局势中成为信息通信技术专业继续发展的重要基地(Dixon, 2013),但是政策的转变,加上Vital希望在“更加被边缘化”的教师中扩大影响,这导致项目的关键业绩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简称KPIs)和产品的显著变化。在阶段1,Vital的关键业绩指标侧重在与其他培训机构合作以及对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培训日)培训上,而在阶段2,五项关键业绩指标中有四项与服务的销售和建立强劲的商业模式有关。

1. 建立强劲的商业模式

我们之所以必须建立强劲的商业模式,理由是我们预计教育部给Vital的经费最多只能再延续一年,而且拨款与阶段2相比还会减少。从阶段1到阶段2,由于经费减少50万英镑,Vital团队需要重组,这给Vital项目带来严重影响。有鉴于此,我们的团队极力希望避开来年经费同样被削减。因此Vital有必要在阶段2增加收入,以补偿来年可能被削减的拨款,并且从根本上使Vital完全有能力自筹资金。所以,Vital需要开发能带来非常可观收入的产品,以及制订如何在项目中期实现自筹资金目标的商业计划。Vital的定位由此从其他培训机构的合作者和支持者转变为“又一竞争者”(引自另一个持续专业发展培训机构的首席执行官)。
当时学校正面对着重大变革和不确定的因素。以前,英格兰学校大部分持续专业发展都由地方当局提供,通常(就学校而言)花费很少或者免费,因为是免费使用的。经费筹集由地方当局转至学校,加上其他政策的变化,造成了几方面的重大影响。
·许多地方当局职员过剩,当学校开始提供持续专业发展培训时,持续专业发展培训课程供过于求,混乱不堪,人们无从选择优质课程,因此这些职员开始以独立的持续专业发展培训顾问身份提供服务。
·学校发现他们不得不支付许多以前似乎免费的服务(因为是由地方当局提供的),而且他们不敢肯定新的预算是否能承担得起,因此只把钱用在“必需品”上,而这往往不包括持续专业发展培训。
·考虑到数字技术经费的削减以及缺乏战略性指导,学校不清楚究竟应该在多大程度上重视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因此,学校不愿意把钱花在数字技术或相关的持续专业发展培训上。
2012年的情况更具挑战性,当时的教育大臣声称:“学校的信息通信技术一塌糊涂”,同时提议信息通信技术国家课程(计算机应用)应该暂停,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严谨的计算机科学课程(Gove, 2012)。这些变化连同教育部的经费使用新规定意味着Vital营销其产品的能力大大降低。
在这种动荡的形势下,Vital开发并尝试推销新的持续专业发展业务以应对情况的变化,同时为项目自筹资金提供机会。

2. 建设包含学科和特殊兴趣门户的新网站

在Vital项目阶段1b的后半段,我们开展直接面对教师(而不是通过地方当局)支持开展“教学会议”、“教学共享”和个人学习网络建设等活动,并取得成功。Vital认为以教师为中心的自下而上专业发展是一种应该继续发展和扩大的模式。但是随着项目中心转移至自筹资金上,Vital有必要将这一模式转化为潜在的收入来源。于是,我们重新界定了网站的概念:从一个由成员贡献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制约)的社区网站转变成一个质量能掌控的内容“发布”网站。因此,我们必须弃用原先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站,转而采用稳健的内容管理系统(Drupal),从而能够提供更多的功能,并实现对所提供内容的外观和感觉(look and feel)进行掌控。
我们在Vital阶段1就发现网上有许多免费的、可用于支持学习和教学的数字技术工具和资源。但是,显然教师没有时间去寻找和评估这些资源,因此必须帮助他们计划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我们重新设计了网站,使之包括不同学科和特殊兴趣的门户,资源可供全年订阅,以满足教师的需要。
Vital门户网站以学科为中心,为教师提供获取大量质量可靠的学科资源信息的便捷通道。这些门户网站目的不是开发新资源,而是针对可以通加强英国学校的“信息通信技术教学”:Vital项目启迪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过网上获取的最佳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以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2011年9月网站开辟了7个门户,同年12月又增加了4个。每一个门户都由该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主持,并对资源进行每周更新。对于那些面对网上大量教学资源束手无策又缺乏时间的教师而言,“由他们认可的同行所提供的指导是对他们强有力的支持”(Dixon, 2013, p.39)。
新网站在2011年9月开通,教师个人可以购买订阅,获准进入相关门户。但是,虽然这样能满论文导读:
足教学社区的需求,门户的收入不足以支撑Vital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而且仅具备有效持续专业发展的部分特征(见表3)。因此,Vital还开发了以学校为中心的服务,即校内专业发展合作(In-hous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rtnership, 简称IPDP)。加强英国学校的“信息通信技术教学”:Vital项目启迪论文资料由论文网{#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校内专业发展合作的课程设计为一学年。由于我们无法保证Vital在2014年4月后仍然能够支持这一项目,因此我们在阶段3便停止销售,一切与校内专业发展合作相关的活动都转为支持现有的合作学校,确保他们最大限度地从该项目获益。我们专门指派一名工作人员协调这项工作,并全程给予支持。
校内专业发展合作手册、日志、记录表和所有模块资料均被转成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简称OERs),独立于Vital项目之外,并且可以通过开放大学的开放学习(OpenLearn)网站(http : // labspace. open. ac. uk / course / category.php? id=53)获取。

2. 门户捆绑销售

随着项目的重心从自筹资金转移到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影响和利用其现有资源,Vital决定着重扩大其门户网站的影响力。这一阶段的关键业绩指标中有三项集中在增加1000个付费的门户订阅用户,其中至少20%必须来自“边缘化”的学校,而Vital阶段2所覆盖的区域中每一个区域至少增加10%。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转变了门户的销售模式,学校和其他机构团体(5、10、50 和100份)直接享有折扣优惠。结果,我们很快就超额完成关键业绩指标。到2012年6月底,共新增1500多份订阅。鉴于该项目可能在2013年3月终止,从2012—2013学年起订阅费进一步下调。

3. 研究证据:EdFutures.net 和个人技术调查

EdFutures 证据中心很快发展成为基于维基的EdFutures.net(http://edfutures.net) 网站。 通过这一网站,教师、学术研究者和教育开发者可以协同合作、共享信息、讨论有关信息通信技术的证据。EdFutures.net 网站有丰富的数字技术策略文献的信息。
但是,一些策略却缺乏证据,例如“携带自己的设备”(Bring Your Own Device, 简称BYOD)、翻转课堂和在学校使用平板电脑等。Vital因此设计并委托开展了22个案例研究,集中探索运用这些“前沿”数字技术的策略。这些案例研究及其元分析通过EdFutures.net 网站为学校提供信息和指导。即使教育部停止提供资金,这些信息仍将继续发挥作用。
随着Vital有关数字技术策略研究的推进,出现的关键理由之一便是,学校不了解学生使用互联网以及家庭联网移动设备的基本情况。为了帮助解决这一理由,2013年1月Vital为学校开通了一项服务——个人技术调查(Your Own Technology Survey, 简称YOTS, http://(以及22个案例研究的数据),将由开放大学保留;
·个人技术调查,将由开放大学保留。

5. 成果(阶段3及以后)

尽管校内专业发展合作项目得到广泛支持,但只有少数学校能完成整个项目。然而,门户订阅的关键业绩指标却明显超额(原计划销售1,000份,实际增加了近7,300份),Vital网站的活动和各门户网站的访问量也随之快速增长。
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的下属机构Jisc Advance赢得了加强英国学校的“信息通信技术教学”:Vital项目启迪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投标。这是英国的一家大型机构,传统上支持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并计划进军中小学领域。其标书承诺至少两年内继续开发和扩展Vital门户网站,免费为英格兰教师提供服务。Vital从2012年11月开始与Jisc Advance合作,以确保2013年3月底网站平稳交接。
Vital在EdFutures.net网站上发布了22个案例研究中使用的研究策略和工具(见http://edfutures.net/Research_Strategy 和 http://edfutures.net/Technology_Strategy_Case_Studies),并开始对这些案例进行元分析。元分析的成果之一就是案例所在学校明显出现一系列 “新兴趋势”,涉及诸多理由,比如:(为数字技术)提供资金、提供数字技术的模式、网络基础设施、数字技术管理、持续专业发展模式、学生的作用和教师的作用等(见http://edfutures.net/Digital_technology_trends)。
2013年3月底继续在开放大学任职的Vital团队成员仍然从事EdFutures.net和个人技术调查的工作,这是他们研究工作的一部分。个人技术调查获得教育及教育技术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i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的资助,通过开发网站和调查的本地化版本扩大影响。预计到2013年秋季美国和澳大利亚能使用个人技术调查,2014年推出法语、中文和孟加拉语版本。对Vital进行独立的外部评估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项目的三个阶段中,Vital实现其目标并超额完成具有挑战性的预期关键业绩指标”(Dixon, 2013,p.4),而且,“在项目资助停止后,由于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继续发展其品牌和学科门户网站,加之彼得·特文宁进一步完善新推出的EdFutures.net网站和个人技术调查以支持教师和学校使用技术和实施信息通信技术新课程,Vital今后将继续发挥其在整个教育社区的巨大影响”论文导读:arton,B.(2009,September).TechnologyinUKeducation-historyandthefuture.Retrievedfromhttps://www.google.co.uk/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1&ved=0CDYQFjAA&url=http%3A%2F%2Fwww.keystone-education.co.uk%2Fwp-content%2Fuploads%2F2011%2F01%2FTechnology-in-UK-Education-

2.doc&ei=ki7EUZ

(Dixon, 2013, p. 5)。

七、什么是有效持续专业发展?

如表2所示,Vital的持续专业发展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但是,每一次变化都基于以下两条原则:
·教师是教学专家,需要给予支持以便他们能分享专业知识;
·Vital实践者研究循环包含了有效持续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Vital案例研究的数据分析显示持续专业发展各种模式形成一个连续体(如图3所示),学校可以沿着这个连续体开展持续专业发展。
“正式持续专业发展”指“选修一门课程”。开展“非正式持续专业发展”的学校认同更多类型的专业发展模式的价值,但是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非正式持续专业发展的作用或评估它们的效果方面却往往缺乏相应的制度。属于“学习型组织”的学校有着不断改善和分享的文化,认同教师的职业地位和专业知识。这种文化常常融入学校制度和工作过程中,支持开展实践者研究。校内专业发展合作模式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制度性支持而设计的。分析显示,校内专业发展合作模式(见表3)包含了原来文献综述中所发现的有效持续专业发展的所有主要因素(参见上文“Vital项目的持续专业发展模式[2009年年初]”一节)。
表3显示,校内专业发展合作可能是Vital提供的最有效的持续专业发展模式。 但是校内专业发展合作(和Vital课程加强英国学校的“信息通信技术教学”:Vital项目启迪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招生数显然远少于其他持续专业发展模式,虽然那些模式往往不具备战略性,不注重效果,因而未必能持久,也没有对效果进行评估。
在考虑持续专业发展有效性的时候,我们必须权衡有效持续专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教师参与程度的实际困难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一些因素已经在阶段1—3的阐述中明确指出,例如学校计划周期的重要性等。但有一些却没有明确提到,例如,“更具颗粒状的”(more granular)持续专业发展(像个人学习网络或者使用学科门户)更适合教师忙碌的生活,更容易被接受。
不同模式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学校管理团队介入的程度,而不是教师个人。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模式。Vital的经验表明“自下而上”的持续专业发展模式更能吸引教师,例如“教学会议”、“教学共享”和个人学习网络。尽管这可能对教师个人产生深远影响,但是却不可能在组织或制度层面带来变化。要促使组织或制度层面发生变化,就需要校内专业发展合作这样的“自上而下”模式,时间足够长,有高级管理层的承诺以及与学校自己的优先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一致。由此可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结合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式,通过探索和分享最有效的“经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战略影响。
本文重点讨论2009至2013年间英国的学校制度。Vital的经验在多大程度上适合其他环境(比如其他国家的学校制度)——我们对此应该持谨慎态度。Barber和Mourshed (2007, p.13)对全球的学校制度进行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无疑,学校的差别是不可避开的。首尔、赫尔辛基和芝加哥的决策者所处的文化和政治环境完全不同,面对的挑战也不同……然而还是有些基本的东西是相似的。” 他们(Barber & Mourshed, 2007, p. 13)接着指出高绩效学校制度总是会:
·选聘合适的人选担任教师(教师的质量决定一种教育制度的质量);
·把这些人培养成工作能力强的教师(改善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
Elmore(2004, 转引自Barber & Mourshed, 2007, p.27) 指出,“从行动理论的角度看,相信外来观点本身足以导致课堂和学校发生变化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Barber 和 Mourshed(2007)发现给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支持非常重要,并指出高绩效学校制度所采用的四种专业发展策略:
·在培训初期培养实际操作技能;
·在校内安排指导教师给其他教师提供支持;
·挑选和培养工作能力强的教学带头人;
·使教师能够互相学习。
以上四点与Vital有关持续专业发展有效性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这表明旨在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专业发展模式,如上所述,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可能适用于各种环境。
[参考文献]
[1] Barber, M., & Mourshed, M. (2007). How the world’s best-performing school systems come out on top. London: McKindsey and Company.
[2] Barton, B. (2009, September). Technology in UK education-history and the futur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google.co.uk/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1&ved=0CDYQFjAA&url=http%3A%2F%2Fwww.keystone-education.co.uk%2Fwp-content%2Fuploads%2F2011%2F01%2FTechnology-in-UK-Education-2.doc&ei=ki7EUZqKO8GX1AXIu4CwBg&usg=AFQjCNGXpUirIhKWY1j0w1R1XfA1HouA[3] Baumfield, V., Hall, E., & Wall, K. (2008). Action research in the classroom. London: SAGE.
[4] BESA. (2009). ICT provision & use in 2009/10. London: BESA.
[5] Bolam, R. (2000). Emerging policy trends: some 加强英国学校的“信息通信技术教学”:Vital项目启迪相论文导读:
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implications for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In-Service Education, 26(2), 267-280.
[6] Borko, H., Whitcomb, J., & Liston, D. (2008). Wicked Problems and Other Thoughts on Issues of Technology and Teacher Learning.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60(1), 3-7.
[7] Condie, R., & Livingston, K. (2007). Blending online learning with traditional approaches: changing practice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8(2), 337-348.
[8] Coolahan, J. (2002).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Teaching Career in an Era of Lifelong Learning (OECD Education Working Papers). Paris: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trieved from http://es for pupils and teachers? (No. 1504T). London: EPPI-Centre.
[10] Culp, K. M., Honey, M., & Mandinach, E. (2005). A Retrospective on Twenty Years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Polic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32(3), 279-307. Retrieved from http://libezproxy.open.ac.uk/login?url=http://search.ebscohost.com/login.aspx?direct=true&db=ehh&AN=18303117&site=ehost-live&scope=site
[11] Daly, C., Pachler, N., & Pelletier, C. (2009a).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ICT for teachers: A literature review (No. A literature review). Coventry: Becta. Retrieved from http://www.wlecentre.ac.uk/cms/files/becta/becta-ict-cpd-literaturereview.pdf
[12] Daly, C., Pachler, N., & Pelletier, C. (2009b).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ICT for teachers (No. 2). Coventry: Becta. Retrieved from http://www.wlecentre.ac.uk/cms/files/becta/becta-ict-cpd-report.pdf
[13]Dis, N., Preston, C., & Sahin, I. (2009). Training teachers to use new technologies impacts multiple ecologies: Evidence from a national initiativ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0(5), 861-878.
[14] De Liddo, A., Buckingham-Shum, S., McAndrew, P., & Farrow, R. (2012). The open education evidence hub: a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tool for evidence based policy. Presented at the Cambridge 2012: Joint OER12 and OpenCourseWare Consortium Global 2012 Conference, Cambridge, UK.加强英国学校的“信息通信技术教学”:Vital项目启迪由优秀论文网站{#GetFullDomain}提供,助您写好论文.[28] Horne, J. (2010, June 18). Open University learning is a joy. The Guardian. Retrieved from http://mentiree/2010/jun/18/open-university-learning-joy
[29] Kennedy, A. (2005). Models of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Journal of In-Service Education, 31(2), 235-250.
[30] Le, J., & Wenger, E. (1991). Situated Learning: L论文导读:ldevelopmentintheTwenty-firstCentury.InJ.Voogt&G.Knezek(Eds.),InternationalHandbook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PrimaryandSecondaryEducation(pp.489-502).NewYork:Springer.Lortie,D.C.(2002).Schoolteacher:asociologicalstudy(Second.).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
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1] Looi, C. K., Lim, W. Y., & Chen, W. (2008).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for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J. Voogt & G. Knezek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pp. 489-502). New York: Springer.
[32] Lortie, D. C. (2002). Schoolteacher: a sociological study (Seco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3] McCormick, R., Banks, F., Morgan, B., Opfer, D., Pedder, D., Storey, A., & Wolfenden, F. (2008). Schools and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PD) in England -State of the Nation research project: Literature review. London: TDA.
[34] Mishra, P., & Koehler, M. J. (2006).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 Framework for Teacher Knowledge.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8(6), 1017-1054. Retrieved from http://.libezproxy.open.ac.uk/library/content.asp?contentid=12516
[35] Murchan, D., Loxley, A., & Johnston, K. (2009). Teacher learning and policy intention: selected findings from an evaluation of a large-scale programm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2(4), 455-471.
[36] OECD. (2009). Creating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加强英国学校的“信息通信技术教学”:Vital项目启迪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s: First Results from TALIS. Retrieved June 19, 2013, from http:///fr/edu/scolaire/creatingeffectiveteachingandlearninge nvironmentirstresultromtalis.htm
[37] Ofsted. (2006). The logical chain: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ffective schools. London: Ofsted.
[38] Opfer, D., Pedder, D., & Licza, Z. (2008). Schools and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PD) in England - State of the Nation research project: Survey report. London: TDA.
[39] Pedder, D., Storey, A., & Opfer, D. (2008). Schools and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PD) in England -State of the Nation research project: Synthesis report. London: TDA. Retrieved from http://www.tda.gov.uk/upload/resources/pdf/c/cpd_stateofthenation_report.pdfSynthesis report[40] Rivkin, S. G., Hanushek, E. A., & Kain, J. F. (2005). Teachers, School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Econometrica, 73(2), 417-458.
[41] Selwood, I., & Twining, P. (2005). Action Research. Coventry: Becta.
[42] Siemens, G. (2005). Connectivi: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Distance Learning, 2(1), 3-10. Retrieved from http:/论文导读:rtualworlds(1sted.,pp.53-74).NewYork:Springer.Twining,P.,Raffaghelli,J.,Albion,P.,&Knezek,D.(2013).MovingEducationintotheDigitalAge:TheContributionofTeache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JournalofComputerAssistedLearning,InPress.Williamson,B.,&Morgan,J.
/加强英国学校的“信息通信技术教学”:Vital项目启迪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 Milton Keynes: EdFutures.net. Retrieved from http://edfutures.net/Digital_technology_trends
[49] Twining, P. (2013b, May 4). ICT is dead - long live ICT. PeterT’s bliki. wiki. Retrieved from http://edfutures.net/ICT_is_dead_-_long_live_ICT
[50] Twining, P., & Footring, S. (2010). The Schome Park Programme: exploring educational alternatives. In A. Peachey, J. Gillen, D. Livingstone, & S. Smith-Robbins (Eds.), Researching learning in virtual worlds (1st ed., pp. 53-74). New York: Springer.
[51] Twining, P., Raffaghelli, J., Albion, P., & Knezek, D. (2013). Moving Education into the Digital Age: The Contribu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In Press.
[52] Williamson, B., & Morgan, J. (2009). Educational reform, enquiry-based learning and the re-professionalisation of teachers. Curriculum Journal, 20(3), 287-304.
收稿日期:2013-09-15
作者简介:彼得·特文宁(Peter Twining)现任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未来)学教授,教育系主任,教育和教育技术研究中心联执主任,曾任Vital专业发展项目主任。
菲奥纳·亨利(Fiona Henry)现任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学讲师,2010—2013年担任Vital专业发展项目区域经理和讲师。
译者简介:彭一为,副教授,汕头广播电视大学(515041)。
审校者简介:肖俊洪,教授,汕头广播电视大学(515041)。
责任编辑 日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