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农村中学学困生心理特点及转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048 浏览:59487
论文导读:
[摘 要]教育公平已经成为社会公平的基石。但是,学困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差生,尤其是在条件相对差一点的农村。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学困生不能得到恰当的发展。以此为研究的出发点,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学困生有自尊与自卑并存、意志力薄弱、惰性心理、逆反心理等心理特征。教师须通过了解学困生、鼓励学困生、帮助学困生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等方式,转变学困生的不良心理,以期能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学困生; 心理特征; 转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成就巨大,义务教育进入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的新阶段。学困生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但学困生得不到有效的关注,因此,研究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转化策略显得尤为迫切。

一、学困生的界定

西方对学困生的研究起步较早。美国学习困难联邦委员会早在1988年就对学习困难作了较权威的界定:是由于多种异源性失调,表现为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使用策略的明显障碍。[1]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3700 多名儿童(含学困生)进行了细致观察,提出了他著名的学生学习困难观及教育倡议,对我国影响最大。
我国对学习困难的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才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困生的特点及理由,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
学困生指智力水平正常,又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质量较差,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运用上,未能达到及格的要求;在其学业成就与潜在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学习过程中需要比其他大多数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勉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生[2]。

二、学困生心理特点

1、自卑与自尊并存

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落后,常被老师家长批评,心中难免形成对自身的错误认识,觉得自己比别人差,甚至认为老师同学亲戚都瞧不起他们。但是,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渴望被老师家长理解表扬。在众人面前,他们总是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容许他人对自己的贬低,不容许他人说自己的不是,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们也渴望能够转变自己的落后状况,能够有所提高。由于平时的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及基础等理由,他们在短时间内要想提高成绩摆脱学困生的帽子是十分困难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但是事实上,很少有老师或者同学察觉到他们的努力,也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与鼓励,以至于学困生没有能够在成绩上有所突破,并且再度自卑,于是就陷入了自卑与自尊的深渊中。这种自卑与自尊在他们的内心交织着,时间久了就会出现情绪反复无常,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给教育转化带来很大的困难。

2、意志力薄弱

意志总是和克服困难、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相联系的,表现为一定的自觉性、农村中学学困生心理特点及转化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自制性和持久性。一般学生能有效地调节和制约自己的行为,而学困生则不然。虽然他们也希望自己好好做,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力,难于在思想上正确约束自己,刚有进步又在同伴的引诱下失去制约自己的能力,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缺乏顽强的毅力,容易出现曲折和反复。在学习上,有的“学困生”基础差,成绩落后,他们一方面下决心迎头赶上,但又怕苦怕累,不想独立深思完成作业,又怕老师批评,只好抄答案或他人的作业应付。这些情况表明“学困生”有良好的愿望,但又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好胜又不能取胜,一旦缺乏激励和支持,就会加剧自身的懒散。[3]

3、惰性心理

有些学困生,虽然不甘心于自己的落后状况,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成绩仍然没有起色,就会出现努力了也是白努力,还不如像以前一样,上课玩,作业抄的心理,于是渐渐形成习惯,没有远大理想,只求一时的安逸,学习上不认真,上课学习都是应付了事。还有一些学困生是懒习惯了,怕苦怕累,对学习不肯付出,宁愿破罐子破摔,没有上进心。

4、逆反心理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不足,习惯自大,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有些逆反心理严重的学困生,一旦老师批评,就会产生极端的抵触情绪,甚至私底下或者公开和老师对着干。他们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不学习是对老师的报复。他们在课堂上违反纪律,干扰其他同学学习,当然自己就更不可能学习了。对于其他学习成绩好或者有进步的同学,他们也会冷嘲热讽。这也要是他们的错误得不到纠正从而累积形成的。

三、学困生转化探究

1、关注、了解学困生

每个学困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并且他们各自在学习上的困难的成因也各不相同。所以,要想成功转化学困生,就必须首先了解每个学困生。其实,每个班的学困生都不多,教师要了解学困生的情况并不困难。只有在充分了解学困生的基础上,才能针对不同学困生的心理特点等,选择不同的转化策略,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学困生不是没有优点,而是很多时候老师单纯以成绩评定他们,而没有发现他们的优点。虽然学困生在学习成绩上有一定的不足,但是只要老师们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学困生多在其他方面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因此,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其他学习时间,教师都要关注学困生。老师可以利用课间、午间休息等时间,与学困生交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和蔼可亲的,愿意和老师做朋友。这样,师生之间能够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学生感觉到老师并没有瞧不起他,有了理由也愿意向老师倾诉,老师就可以更及时的了解学困生的心理动态,更有针对性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2、用恰当表扬来鼓励学困生

在关注、了解学困生,发现学困生优点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优点,并以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转变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逐渐找到自信,带动他们的学习进步。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多用鼓励的话语,并用赞许的目光注视他们。此时,他们的不良心理会逐渐得到转变。
除了表扬学困生的优点外,教师还要论文导读:达了积极的面部表情。并且,不能单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否则,很难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有了学习的兴趣,他就愿意去深思,从而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去探索知识,其惰性心理也必定逐渐消除,成绩也会有大的进步。教师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表扬他们的进步。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 在转化过程中, 学困生故态复萌, 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 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 抓反复”, 因势利导, 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4]。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并且给予及时恰当的鼓励,让他们有动力做的更好。
在鼓励学困生的同时要注意避开过度使用消极或者敌视的目光接触,确保向每个学生都传达了积极的面部表情。并且,不能单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否则,很难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有了学习的兴趣,他就愿意去深思,从而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寻根究底地去探索知识,其惰性心理也必定逐渐消除,成绩也会有大的进步。
教师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借助多媒体设备等,使课堂丰富多彩,从而吸引学困生参与到课堂中,逐渐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上要积极提问学困生,提出的理由的难易程度要有层次性,从最简单的理由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如果他们遇到不能回答的理由,教师不能立即否定他们,而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逐渐学会深思,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其学习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了,惰性心理自然被逐渐消除。

4、帮助学困生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

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定要帮助他们设置恰当的学习目标。
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包括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心理特征等)帮助他们确立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 并将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对于他们而言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目标, 以保持学困生的自信心,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看到自己在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而多次成功的体验,会让学困生看到希望,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并坚信自己的能力。在对于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加以赏识的同时, 进一步指导他们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 使他们坚信“我能行”,并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障碍。这样,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与鼓励,学困生逐渐体验到成功,克服惰性建立了自信。

5、大胆使用学困生

学困生很想表现自己, 但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困生特点及优势的基础上,相信他们有能力、有热情把工作干好,并分配给他们合适的任务。他们一定会认真工作。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学困生也能逐渐走进集体,为集体的进步出力,积极心态逐渐建立,逆反心理也会逐渐消除,这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也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学困生,老师必须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思想,用爱真心对每个学困生,不能歧视他们,要热心帮助他们提高。教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用爱来真心爱学生。只要教师肯付出爱,认真对待学困生,不断学习提高,丰富经验,一定能够帮助学困生走出黑暗的天空,一定能让他们的求学之路洒满阳光,让他们的未来的基础更加结实。
参考文献:
[1]陈栩,郭斯萍.国外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6(6)
[2]王卓琴.浅谈家庭教育在学困生转化中的作用.[J].成功(教育).2008.12
[3]陆明开.初中“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09(6)
[4]鲍宗莲.点石可以成金 ——漫谈转化学困生的理念与手法 .[J].青海教育.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