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中职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870 浏览:71491
论文导读:收效甚微。只有分清学存活在理由的实质,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排除其心理障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心理疏导策略作媒介,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找出其不良表现的深层理由并加以纠正,让学生自觉自愿接受教育,在认同道德观念的前提下做到自律,再从外部加以强化,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从学校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将德育和心理健
摘 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在教育实践中,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两门学科有机结合,解决其在整合过程中将出现的种种理由,采取有效的策略和途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并推动其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他们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促使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
在长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会效果不佳呢?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把学生所出现的理由都当成是思想理由,因而就只注重道德内容、道德原则的灌输,这些德育教育的策略和手段都是从外部让学生对道德规范进行强制记忆和模仿,强调的是德育外部环境的制约作用,注重的是他律。而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心理承受能力、情感误区等心理理由和心理特点的分析和研究,导致德育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德育效果自然就不会见效或收效甚微。只有分清学存活在理由的实质,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排除其心理障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心理疏导策略作媒介,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找出其不良表现的深层理由并加以纠正,让学生自觉自愿接受教育,在认同道德观念的前提下做到自律,再从外部加以强化,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从学校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做到将教育的他律内化为学生的自律,是每位德育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关键理由。

一、我国中职学校道德教育目前状况

目前,全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2000多万人,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要么继续升学,要么直接跨进社会,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素质的高低。然而,现今的整个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得进入中职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普通教育的“失败者”,他们中有父母下岗的、纪律观念淡薄、打架斗殴、早恋的、疏于教育等。这些理由的存在,造成其中一部分学生在人格和心理方面都不是很健全。一直以来,德育在中职学校开展地如火如荼,德育的各种活动也在中职学校中全面铺开,然而忽视学生心理年龄和心理特征,千篇一律的灌输式德育教育在当今的职校教育收到的成效却不那么尽如人意。这种教育的结果是中职校的班主任或德育老师天天像消防队员一样,学生哪里出了理由就上哪里灭火,可以说是疲于奔命。

二、实施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需要解决的理由

(一)避开心理健康教育理由德育化和德育理由心理化

长期以来,许多德育工作者或心理教育工作者把思想品德理由与心理理由或者完全割裂或者混为一谈,把心理理由当成是思想品德理由来处理,忽视了人们心理素质的提高,往往把心理理由归结为品德理由,形成心理理由的德育化,不能科学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心理理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策略,使教育界耳目一新,有些人由此又过分地夸大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认为传统的德育工作已经过时,片面地把学生的思想品德理由与心理理由等同起来,主张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学校德育,用心理咨询取代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导致德育工作矫枉过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片面将学生品德理由心理化,这些都是德育理由心理化的错误举措,我们要在教育实践中避开发生。

(二)必须处理好德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角色冲突

在实际工作中,德育工作者具有比较确定的政治观点、哲学思想和道德标准等指导思想,并以此来教育学生掌握其内涵和价值判断,通过强化途径来达到教育目的。而心理教育工作者是把充分理解学生的人格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由此会出现“价值导向”观点与“价值中立”观点的冲突。德育工作者要求教育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发现理由要及时向有关方面汇报,这是一种“公开的”教育原则。心理教育则要求保护受教育者的隐私,“保密性”成为心理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原则。由此工作中就存在着“公开性”与“保密性”的原则冲突。如何有效地面对德育工作者与心理教育工作者角色的种种冲突,找准两者之间的切入点,寻找减少冲突、协同发展的突破口,有效地推动心理教育与德育间的整合,以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的策略和途径

在德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围绕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积极引导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拥有愉快的心境,成为一个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寻找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的策略和途径,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创设优美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环境是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学校应对校园文化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和整体设计,形成统一的风格、合理的布局。赋予校舍建筑、道路、景点等文化寓意,设立名人塑像、橱窗、名人名言、报栏、图书馆等场所,加强内涵丰富的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精神理念,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人格塑造,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世界、看待人生,为他们的教育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队伍,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

学校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培养和塑造合格人才的任务,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个人修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学校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学校应加强对广大专德育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和生管老师)进行定期培训,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学会用心理健康的眼光去教育学生,并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发现理由,解决理由,从体制上提高德育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使之混然一体,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直观性、双向互动等性质建立“绿站”,在校园网站上专门开设心理健康窗口、心理咨询栏目、真情告白、道德故事、心理健康讲座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专栏,采取网上心理咨询、交谈、对话等,论文导读:
形成信息双向交流渠道。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可以互联互动、及时沟通,克服思想道德教育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弊端,更加真实而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解决学生思想和心理上存在的理由,这是目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
总之,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向人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两者的结合完全必要也是可能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商贸学校)
参考文献:
[1] 叶一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2002(2).
[2] 张丽华.徐素芬.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整合,上海;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1期
[3] 温丽娜.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培养中职生健康人格.科教文汇,2007(10)
[4] 罗立红.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双向”整合教学策略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3期
[5] 李宏.罗匡.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德育工作[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6] 郝楠.浅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间的关系.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04期
[7] 孙丽敏.黄炜.浅析高校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华章,201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