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科技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497 浏览:156852
论文导读:是说,科技创新推动知识积累、在推动效益递增,转变知识投资,实现对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2.科技创新对集聚效应的自我耦合在经济增长作用要素之间的对比中,科技创新不仅是企业常规的创新活动,更是企业在引入技术之后,在行业层面实现了对经济的集聚效应。企业在行业发展中借助于模仿、学习和创新,从创新效益中来推进产业
【摘 要】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机制,本文将从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增长趋势上,注重科技投入,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经济集聚效应的快速形成,并从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微观倡导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科技投入;经济增长;协同耦合;科技创新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形成,尤其是中国对中部崛起战略的部署与实施,江西省在推进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长的过程中,实现了区域经济总量的新跨越,在12个实施地区基金的省、自治区中,江西省获得国家基金资助的项目和经费数名列第一。科技创新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有效动力,江西省努力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进一步提升江西科技创新能力,2013年省级财政安排科技支出预算为9.2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42.2%,占省级财政支出的2.46%,比上年高出0.51个百分点。全省财政安排科技支出预算27.8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5.7%,占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1.21%,比上年高出0.13个百分点。为此,从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来探讨其传导机制,并从中来提出积极的策略来推动企业经济的微观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科技创新与企业经济增长的微观机理分析

1.科技创新对规模经济的自我演化

从企业生产实际来看,科技创新能够从资源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中提升企业的资本产出率,进而实现对生产要素及产品结构的有效配置。特别是对于垄断性科技创新来说,这种对新技术的拥有权和排他性,更能够从经济收益中来推进科技创新,同时在产品与社会分工的生产边界上,进一步获得递增的规模效应。也就是说,科技创新推动知识积累、在推动效益递增,转变知识投资,实现对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

2.科技创新对集聚效应的自我耦合

在经济增长作用要素之间的对比中,科技创新不仅是企业常规的创新活动,更是企业在引入技术之后,在行业层面实现了对经济的集聚效应。企业在行业发展中借助于模仿、学习和创新,从创新效益中来推进产业的集聚效应。而随着时间的转移,对于经济增长来说,科技创新需要与经济增长建立持续的耦合作用。也就是说,在创新中模仿,在从经济增长中再创新,再模仿。显然,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是一个持续的扩散过程。

3.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演化

从经济增长的内部状态来看,企业的科技创新不仅超越了行业的内部关系,更多的是在企业与行业间形成产出乘数效应。也就是说,科技创新通过对区域经济的持续推进,来作用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市场结构的演化。这种演化不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加,而是上述结构的互动协同。从系统论中来看协同关系,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从各个诱变因子的作用中来形成弹性模量的变小,利用经济发展中对各因子的分化与类聚来推动经济引擎的快速增长;二是科技创新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作用由传统的线性增长演变成非线性增长,特别是对于子系统模型的推动与制约;三是科技创新使得企业、产业、区域经济出现少数有核集团或无核集体,并从竞争和类聚中推动整个经济系统的升级。

二、江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发展目前状况

江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差异性,而深入了解江西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目前状况,为探究科技创新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江西省下辖南昌、景德镇、吉安、赣州、萍乡市等11个地级市,2009年提出“两年内,确保省级财政科技拨款占省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的目标,经过努力,省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已逐步达到要求。2011年、2012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决算数分别为21.3亿元、27亿元,分别同比上年增长15.5%、29.1%;省级财政科技支出决算数分别为6.4亿元、8.75亿元,分别同比上年增长1

4.4%、36.7%,增幅远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幅,符合法定增长要求。

三、推动江西区域经济协同耦合的倡议

通过对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目前状况及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内生机理进行分析,结合江西省未来经济发展框架与规划,提出几点倡议:一是注重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体系建设,结合江西省产业经济带目前状况,从资源协同与互补机制上,积极培育科技转化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在企业经济产业中的有序扩散,并从企业分工与经费投入绩效上,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与效能。如构建科研评价制度和监督体系,制定积极的优惠政策,引导区域产业、学术、研究机构资源的共享与联动,提升产业、行业、区域网络化技术传播水平。二是积极建立科研机构与高校协作的科研战略联盟,特别是依托高校智力资源,将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建立统合,围绕科技创新来推动高新科技园区建设,并从人才资源上提供知识保障。三是转变科技创新构成主体,将科技创新与企业经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重视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也只有从科技创新主体的突出性上实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整合,才能提升科技创新的“基数”,真正推动企业、行业、产业经济效能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张建民.试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06)
[2] 邱建华,贺灵.科技园区企业创新系统的管理熵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3] 陈伟,冯志军,康鑫,田世海.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测度与评价研究——基于二象对偶理论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1(02)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xskjxlw/lw42102.html上一论文:简析我国古代科技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