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金因肽治疗产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疗效观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564 浏览:83888
论文导读: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策略治疗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策略:对比使用金因肽和仅用碘伏治疗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结论:金因肽治疗切口脂肪液化无明显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的报道,操作方便,疗程缩短,感染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切口脂肪液化;金因肽
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造成全层或部分裂开,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经济负担。以往我院传统方式是重新清创缝合或用仅以1%碘伏换药引流,再次愈合约7-15天,甚至更长,处理不好创面易感染,极易形成瘢痕。笔者采用金因肽治疗单纯切口脂肪液化,治愈时间短,疗效基本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013年,我院剖宫术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中选取61例,年龄为22-36岁,体重56公斤-89公斤,均为纵切口。无合并症,体温正常。一般认为具有以下临床表现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1]:①多发现在术 后3~7天,在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渗液,按压切口时皮下有渗液涌出,绝大部分病人除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它自觉症状。②切口愈合不良,局部凹陷,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③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④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切口脂肪液化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晰,多数学者认为与体型肥胖,脂肪组织受损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炎症导致液化,也与血糖围手术期制约不好,脂肪组织血液供金因肽治疗产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疗效观察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应发生障碍,诱发脂肪液化有关[2]。实验组32例对照组29例,两组病人基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策略

1.2.1 实验组

创面1%碘伏消毒后正常清理坏死组织,暴露出新鲜创面,拭净分泌物,以0.9%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拭去多余水分,创面均匀喷洒金因肽(又名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深圳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10037,5毫升;S200110038,15毫升),将切口完整对合不留死腔,以消毒蝶形胶布牵拉固定,再喷金因肽于切口表面,迅速覆盖以细长油纱条,上面再覆盖敷料,加压包扎固定。隔日换药,仅更换表面敷料及油纱条,必要时再次喷洒金因肽,渗出少可不用油纱条。保留蝶形胶布5天。
注意:创面喷金因肽后覆盖油纱条可增加金因肽的吸收,延缓蒸发,有利于组织细胞生长;同时使创面保持湿润,减少再次换药时创面粘连和损伤,减轻患者痛苦。
对照组:以1%碘伏正常消毒清理创面暴露新鲜组织,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置无菌胶手套条一枚以引流至最深处,消毒后对合切缘不留死腔以蝶形胶布牵拉加压固定,切口表面覆盖清洁敷料包扎。保留蝶形胶布5天。隔日换药,仅更换敷料。视敷料渗出多少提拉引流条,引流1-2毫升可拔出引流条。

1.3 注意事项

创面清理应彻底暴露出新鲜的组织,使药液和创面充分接触,应用金因肽前必须以0.9%生理盐水清洗创面,以免金因肽变性失活。金因肽是生物制剂,应保存在2~8℃的冷藏室内。金因肽禁用于对天然或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和甘油,甘露醇过敏者。创面感染需加用抗生素。
2 结果
实验组用金因肽治疗后,5~8 天创面愈合,平均治疗天数为(6.6±1.58)天,32例中1例创面感染,感染率3.1%,加用抗生素后好转,无再次清创缝合病例。对照组仅用1%碘伏消毒,7-15天创面愈合,平均治疗天数为(8.4±1.72)天, 29例中有4例创面感染,感染率为13.7% ,加用抗生素后2例好转,5天后再次清创缝合2例。
3讨论
金因肽为无色透明外用液体。金因肽的活性成分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以10%的甘油和1%甘露醇为保护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体液中,具有推动皮肤与粘膜创面组织修复过程中的DNA、RNA和羟脯氨酸的合成。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上皮细胞增殖,从而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使用金因肽操作方便,临床尚未见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的报道,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疗程实验组明显缩短,P< 0.01,感染率低于其它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苏明宝,王一平,王旭飞 切口脂肪液化20例诊治体会[J]. 中国运用外科杂志,1999.
[2]朱马拜,叶尔江,郭永忠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J]. 腹部外科, 2004,17(6):347.
作者简介
李鑫(1972-),女,大学本科学历。现为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xskjxlw/lw31510.html上一论文:研讨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学术素养的内涵、要素及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