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教学中以实验培养学生科学能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981 浏览:157395
论文导读:学习,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探究能力本就就如何用培养化学实验中学生的观察力、探究能力以及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展开探讨。一、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进行有目的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实验时,许多学生往往被某些新奇的现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重点。九年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重视实验教学,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和启发性,把学生作为科学探究的主体,通过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探究能力
本就就如何用培养化学实验中学生的观察力、探究能力以及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展开探讨。

一、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进行有目的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实验时,许多学生往往被某些新奇的现象所吸引而忘乎所以,常常出现无目的、无策略、漫不经心的观察,而放过了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对于已经观察到的现象,也往往不能完整地描述出它的特点,当然更谈不上进一步根据实验现象去思维和形成教学目的所要求的了。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学生对其耀眼的强光、火星四射有很浓厚的兴趣,而对燃烧后的产物却不注意。这样,由于没有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的生成,也就无法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因此,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制订好观察目标。如做制取氧气实验时,可制订如下观察目标:1、使用哪些仪器?如何组装? 2、药品的颜色、状态、气味如何? 3、实验如何进行操作?包括:(1)、如何检查气密性?怎样给混合物加热?(2)、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如何拆除仪器? 4、产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这样,由于观察目的明确、目标具体,学生的观察活动就会有的放矢的进行,既提高了观察的效果,克服了观察的盲目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在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

在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全面且有主次的观察后,教师应适时训练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和结果。如有的学生将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仅描述为有气泡产生,这是不建全面的,说明观察时没有用各种感官并用或只是片面地描述这一种实验现象。另外,有的同学将此现象描述成“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是实验结果,而实验结果是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单凭观察是看不到有“二氧化碳产生”的,只能看到“有气泡产生”。这时,教师可重做此实验,引导学生系统地观察实验,全面准确地描述出以下现象:(1)有气泡产生;(2)石灰石逐渐溶解(3)溶液温度上升等。只有具备良好的观察、记录和表达能力,才能为以后的科学探究和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教学中增加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化学实验中的奇幻现象,会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力的源泉。例如,在上化学的第一节课时,我增加了“魔棒点灯”、“水变牛奶”、“两无色液体混合后变红”等有趣的化学“魔术”。学生急切地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自己能否操作?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时,我事先准备了相关器材和药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上讲台演示。结果有的同学想出了对比实验:用自己喝水的两个相同的软塑料瓶,都充满了二氧化碳,然后分别倒入适量的等体积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振荡,再比较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现象非常明显。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增加一些有趣味的实验,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在教学中把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深思,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善,增强实验的探究性。教科书中有些实验本身也具有探究性,但由于其探究性不强,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例如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材只说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然后用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可以对实验做如下改善,在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策略、归纳出气体发生装置的决定因素的基础上,努力创设具有启发性的理由情景,以理由的发现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1、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3组药品(1)、大理石与稀盐酸;(2)、大理石与稀硫酸;(3)、碳酸钠与稀盐酸。你认为哪组药品最适合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 2、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怎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所用的仪器有哪些?

3、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怎样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教师可发给每组学生不同的仪器,让他们设计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制取二氧化碳的思路和策略,并选择其中一套最佳实验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通过上面的例子可看出,对于本身具有探究性的实验,我们可以补充实验内容,增强其探究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在教学中把演示实验改为与学生共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探究的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并不是直截了当地把“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的三个条件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演示三个对比实验:⑴、蘸酒精的棉花用火一点就着,而蘸水的棉花用火很难点燃;⑵、用火柴能将纸点燃,而用火柴不能将煤点燃; ⑶、将一支燃烧的蜡烛用烧杯罩住后很快熄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据此说出自己寻找到的理由,看看谁找到的理由多,谁的理由最有探究性。学生的理由意识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不少学生提出了值得思考的理由:蘸水的棉花等水蒸发完后能燃烧吗?将煤浇上酒精后能用火柴点燃吗?将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碳酸钠的烧杯中,再沿烧杯壁倒入稀盐酸,蜡烛会熄灭吗?液化气灶为什么留有通风孔……学生处在这样的理由情景中,思维空前活跃,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如何提问上,久而久之,理由论文导读:意识就极易得到激活和强化,主动寻找和发现理由就会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良好习惯。总之,教师不仅要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好活动的目标、框架和主要步骤,也要周密考虑在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采取怎样的指导策略和策略,从而引领、指导、支持和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上一页12
意识就极易得到激活和强化,主动寻找和发现理由就会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良好习惯。
总之,教师不仅要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好活动的目标、框架和主要步骤,也要周密考虑在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采取怎样的指导策略和策略,从而引领、指导、支持和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