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理工科中职学校英语课堂有效提问初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94 浏览:13728
论文导读:进行探讨,理论和实证材料互相印证,以此推动教师对教学的反思,改善教学策略。二、理工科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目前状况分析1.英语水平基本处于地区最低。中职生大部分是中考落榜生,各学科水平都处于地区底层;而这部分学生中,文科相对较好的学生基本就读了文科的中职学校,而文科较差或者男生会偏向就读理工科,男生一般也
【摘要】提问是教学过程最常见的行为之一。国内外学者对课堂提问有效性也作了很多研究。但是理工科中职学校的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却极少有相关的研究。结合一些教学理论和研究策略,本文主要从理工科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目前状况分析,针对现有课堂提问存在的理由,探索一些相关的有效提问倡议。
【关键词】理工科中职学校 有效提问 兴趣 学习主体
【Abstract】Asking questions is a common activity in classes.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in it. However, few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question asking in English classes in vocational school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ased on some teaching theories and study methods, this thesis tries to explore some advices on effective question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asking ques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English study of students in those schools.
【Key words】vocational school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ffective questions interest learning subject
早在30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罗塔戈就提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伟大教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所以如何点燃火把 、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疑问并开始探究理由, 是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的具体体现。 正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为。”只有这样,课堂才是高效的。
关于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古今中外很多学者都作过研究并提出很多详细的策略。但是针对理工科的中职学校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的目前状况, 如何有效设计课堂提问,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英语水平,却极少有相关的文章。 所以,作为一名在中职学校承担公共基础英语教学的教师,笔者尝试为这个特定的群体的英语课堂有效提问做出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理论依据和研究的策略

本文基于中国传统的“启发式”教育理论,同时结合二语习得理论、建构主义和相关的现代外语教学理论作为概念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课堂实录法、文献查阅法和个案研究法等进行探讨,理论和实证材料互相印证,以此推动教师对教学的反思,改善教学策略。

二、理工科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目前状况分析

1.英语水平基本处于地区最低。中职生大部分是中考落榜生,各学科水平都处于地区底层;而这部分学生中,文科相对较好的学生基本就读了文科的中职学校,而文科较差或者男生会偏向就读理工科,男生一般也在语言方面水平会稍弱于女生,所以工科生 英语水平总体处于地区最弱。
笔者所在学校属于广州市规模最大的理工科中职学校,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在2013年抽取了电子、计算机和通信各一个班的新生进行开学英语口语前测,情况如下表:
2.普遍对英语不重视。因为主修技术专业,学生普遍认为以后就业是工厂等基层岗位,无须运用英语。 加上原本英语基础薄弱,普遍不喜欢学英语,上课时宁愿做专业课作业,或者玩手机,也不愿意开口读英语或者回答理由。
3.普遍属于“绿色”性格。2013年10月,笔者对随机抽样80名我校的学生进行性格测试,根据乐嘉的性格测试理论,发现有 65.5%的学生属于绿色性格,还有部分同学是兼有红色和绿色性格。而根据这套性格测试理论,绿色性格的人不擅长面对面交流,口语方面会是绿色性格人的弱项,并且容易甘于目前状况,得过且过,60分万岁。所以必须激发绿色性格的兴趣和热情,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现在课堂提问存在的理由

笔者在平时的听课交流中,比较注意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发现当前中职英语课堂提问存在很多理由:
1.提问指令不清晰,学生无所适从。在听课交流中,经常会发现教师发出指令后学生无所适从,教师误以为学生不会,其实不然。例如某次口语选拔比赛,其中一个环节是听录音回答理由。教师在PPT上打出以下两个理由:What is the article talking about? Could you use your own words to describe it? 很多学生看到理由不知所措,或者回答了第一个理由之后,无法继续回答第二个了。其实设计的本意是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听力录音的大意或者描述的对象。第二个理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尽量多地回忆录音里描述的细节。 而这样看起来很像两个理由一样,都是问文章描述什么。这是典型的指令不清晰。
2.理由难度缺乏分层,回答对象局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更多地采用分小组的课堂活动,但是由于工科学生普遍英语水平差,教师通常会倾向于把几个水平较好的学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充当team leader 的角色。很多时候都是team leader代表小组作答。这样有利于减少课堂等待时间,避开冷场。但久而久之,教师设计的理由只停留在team leader的水平,而其他学生也依赖team leader去解决理由和发言,缺乏参与的动力。
3.侧重学生对答案的寻找,忽视学生的独立思维。教师课堂设计的理由经常指向文章中的答案,侧重于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点。但是往往忽视了,中职生虽然还未成年,但是都有自己的想法。 虽然英语水平是比较弱,但是对于教材的很多主题(英语基础模论文导读:whatdowedo引导学生从行为上来回答,他们也学会模仿教师的句式,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两三句,例如weshouldgotobedearly.Weshouldnoteathamburgers.2.理由要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体现分层。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设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由潜在水平转化到新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理由不
块是以一个个跟实际生活和工作相关的主题作为学习载体的)是有自己的见解的。机械化地寻找答案,被动地灌输知识,容易让学生觉得就是纯粹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更加觉得枯燥。无法融入学生的思想,就更难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了。4.提问简单直接,缺乏兴趣激发。为配合课程改革,教师容易走一个极端——为了提问而提问,缺乏铺垫和设计,没有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去切入。例如有一次面试新教师,该教师试讲的某节课是关于美国饮食, 该教师直接这样引入: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hamburgers? 显得非常突兀、乏味。
5.回答等待时间和反馈方式不科学 。如果学生一时无法回答理由,或不够全面,教师缺少必要的引导,等待时间和反馈等方面随意性强,或者直接让尖子生帮忙或者直接给答案。容易挫伤学生回答理由的积极性甚至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障碍。

四、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针对以上一些普遍的中职课堂提问存在的理由,结合理工科学生的特点,笔者倡议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善:
1.深入了解学情,提问指令清晰明了。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在备学生上下足功夫,做到”因材施问”。学生一般都认为教师是权威的,如果因为教师的指令不够清晰,导致学生在回答上产生困难,往往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水平理由,从而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比如在基础模块中有一个UNIT是讲健康生活方式, 如果提问学生:What is a healthy lifestyle? 学生可能因为lifestyle没学过或者提问太广泛而不知道从何说起。根据前面的前测情况,工科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具备展开讨论的能力,需要加以引导。所以倡议换成:If we want to keep healthy, what should we do ?用 what do we do 引导学生从行为上来回答,他们也学会模仿教师的句式,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两三句,例如we should go to bed early. We should not eat hamburgers.
2.理由要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体现分层。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设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由潜在水平转化到新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理由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在现有基础上提出较高思维水平的理由为学生提供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 太简单无法得到思维提升,太难又会打击学生积极性。最好是让学生踮起脚尖再伸长手臂就能够着,这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有成就感,因而最能激励学生去积极深思。
不过,学生知识水平有高有低,接受能力、反应速度有快有慢。教师要按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同程度分层设计理由。为比较聪明的和自信的学生设计稍难一些的理由;为缺乏自信的、需要鼓励和帮助的学生设计稍容易的理由。这样,程度好的学生会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程度相对滞后的学生会对英语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
3.多设计发散性理由,培养学生独立深思和分析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应该主动把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储备用他自己的方式加工储存。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思维体系,所以教师不应该只停留在满足于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 ,掌握课文的观点。 例如在讲到健康的单元, 教师可以补充提问学生 :Besides what has been mentioned in the textbook, can you think of any other ways to keep healthy? 结合现在很流行的观点,静养才能长寿,过度锻炼反折寿,可以设计以下理由 :Do you think running two hours every day is healthy?
4.理由设计要具备新颖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福爱多丽说:“好奇心为注意力之母,犹注意力之为记忆力之母。”只有学生感兴趣,才能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知识掌握。 所以教师的重要引导角色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工科生本身对英语相对不感兴趣,所以要多关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将这些内容加入到课堂中。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引起注意。提问的方式设计也应该多样性。很多教师习惯按照一定顺序提问,学生把握了规律后,容易推算出自己是否会提问到,而在没轮到自己时就走神。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曾经设计一张PPT,上面是本班所有同学的照片,被26个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覆盖,随机由一位学生来翻牌,翻到的学生必须回答理由,然后由这位同学继续翻下一位。每次翻牌,学生都会哄堂大笑, 整个过程学生都高度注意力集中。
5.合理设置回答等待时间和反馈方式。有的教师见学生一分钟内没能回答,就匆匆给答案或者换尖子生回答,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的。教师在提问时,必须能大概把握理由难度与学生的水平的差距,给予合理的等待时间。让学生认为深思时间是合理的,不是自己笨,避开养成匆匆翻答案或者求助身边的尖子生的坏习惯。 当发觉学生超过2分钟还没头绪,可以适当给予提示引导,而不是立刻给予正确答案。 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如果回答不上来或者错误,也应当肯定他的勇气和尝试,不要归结到他的能力上。

五、个例分析

2013年笔者带过一个网络班,该班是中职三年级学生组成的电大班,全部为男生,共68名。基本都是中职班级里出了名的差生,对英语更加没兴趣,基础也是几个电大班里最差的。 开学第一节课笔者就公开在课堂上调查,包括直接问卷和课堂观察。结果如下:
刚开始两周,后面两排经常聊天或趴着睡觉。笔者通过运用多种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这里面不可忽略的还有一些其他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设计。学生上课睡觉的现象减少了,之前调查中表示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同学甚至抱着课本来提理由,请教老师如何记忆单词。 原来不希望教师提问的学生有的经常积极回答理由。 第一次单元测试,该班平均分80分,及格率为68%, 很多学生表示初中都没考过这么高的分数。而期末的电大统考,在学校的几个电大班中,最高分为我们的一位男生取得,95分。论文导读::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如果没有通过深思就不会有所领悟,而不领悟也无法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生涯中重点提高启发学生的能力,启发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设计理由,启发学生去深思,组织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能很好的贯彻这点,相信理工科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目前状况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及格率62%。大大转变了这些学生原来在中职一年级大部分英语不及格的现象。最后笔者也被这些学生在期末中选为我喜爱的教师。这对于非专业课的教师来说比较难得。因为学生一般会选班主任或者自己的专业课教师。
以下是期末考试各项指标的变化 :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生如果没有通过深思就不会有所领悟,而不领悟也无法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生涯中重点提高启发学生的能力,启发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设计理由,启发学生去深思,组织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果能很好的贯彻这点,相信理工科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目前状况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美]Jackie Acree Walsh, Beth Dankert Sattes著,刘彦译,优质提问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刘显国.课堂提问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3][美]普莱斯顿﹒D﹒费德恩,罗伯特著.王锦等译.教学策略—应用认知科学,推动学生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