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从学生立场看作文教学重点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131 浏览:16688
论文导读: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确定,这是很重要的学生立场。说到初中学生的写作实际,还真的让人无法乐观。作文本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思想之泉,是孩子们智慧的花朵。可是我们看到的学生作文却大多内容干瘪、思想苍白、矫揉造作。为了所谓的感人,在一些孩子的笔下,整天为他辛勤劳碌、平安度日的父母已经“被死亡”、“被离异”了好多回。一张送伞或者生病送医的“旧船票”,把孩子们的父母送到了中年,又把他们自己送进高中。孩子们笔下还时不时会出现钓鱼悟人生的题材,一眼就看出那是小学时候把一件事写清楚的产物。五年前曾经“麻木”了中考阅卷老师的心,今年雅安地震又照花了我们这里期中考试阅卷老师的眼,孩子们笔下不约而同地写到“春暖花开(这是期中作文题目)”时雅安却发生了地震,雅安人民享受不了春天的美丽,实在令人慨叹。上述种种趋同、、矫情、浅陋的文章,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情何以堪?
究其理由,我觉得除写作动力兴趣缺乏外,还有积累匮乏,以及思维、表达上创新不够的理由。因此,我认为当下我们作文教学的重点应体现在:

1.激发作文兴趣,增强自我驱动。

(1)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作前指导,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而不是有意无意的束缚了学生思路。范文引路的策略要慎用,要注重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并提供合适的作文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恰到好处的演示图片和动漫。直观、活动的影像更容易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可以利用实物,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如指导学生写作“ 引出的回忆”时,老师让学生拿着自己泛黄的老照片、心爱的毛毛熊等,兴致勃勃地谈自己的生命感悟,场面温馨动人,启人思考。还可以通过场景再现,触发学生写作的冲动与热情。我校多位老师都曾把学生的器乐表演引入作文课堂,让孩子在音乐的流淌中深情回忆自己的成长故事。
(2)宽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当前作文教学中,一些老师把恋爱题材、政治话题尤其是暴露社会阴暗面的内容,列入敏感题材,视为禁区;有些老师容不得学生的批评,一味的强调温文尔雅。这样的做法,让学生失去了独立深思和有创意表达的可能,甚至使得学生走向叛逆。我们的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深思,大胆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予以提升。对于他们认识上的模糊和差池,我们要持宽容与期待之心,允许他们发出异样的声音,充分肯定他们善于深思探究的品质,给以耐心的引导而不是粗暴的斥责或者低分的打击。
(3)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要让作文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照出他们的写作和生活的态度与能力,激励其不断进步。我们在作文讲评时安排了一个专门的环节,就是小组展示自己的作文,这样的小组一般不超过4人,如果班上平时是六个人的小组,则把一个矩形(6人小组)分出两个三角形(3人小组)进行展示。组里那些作文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要做他的工作,让他在展示时尽量自己读,实在不行,组长帮他。每个人的文章读了以后,大家评议一下,好作文找出不足,一般作文找出优点(哪怕只有一点)。这样,即使作文基础再不好的同学,也不好意思随便乱写。这个策略可以说是“逼”出学生的写作动机。
(4)用好网络作文平台。2012届开始,我和初三组的同仁尝试创建班级作文博客,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作文热情,所带班级中考语文均分达120多分(总分150分),协助我编发作文博客的班长单心怡中考语文获得140分的高分。学生的优秀作文发在班级博客上,实在够不上优秀的,一个好的小节甚至一个好句子也可以发上去。同学老师家长甚至社会上素不相识的人都可以来品头论足。这样的互动品评,又极大的反哺了我们的作文教学,激发了孩子们写好作文的热情。目前我们学校很多老师都建立了自己的班级作文博客,有的点击量已经超过12000次。

2.增加作文素养,做好题材积累。

我一直认为,形成作文能力的基础不是训练,而是积累。阅读和练笔,是积累的两大抓手,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现在的学生喜欢户外运动,喜欢带有交互性质的网络媒体和游戏,不喜欢纸质媒体,对坐看经典更是敬而远之,尤其是00后的孩子们。这几年我们把青春阅读和经典阅读结合起来,通过师生同读、亲子共读等策略引导和激励学生读书。今年我们还将阅读活动中学生和家长的获奖名单以及他们的读书征文一起登载于校报,公布在学校网站上,我们正筹备阅读考级和读书节活动。除课程标准上的指定篇目外,我们初一的同学进校以来,已经从学生立场看作文教学重点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先后阅读了《基督山伯爵》《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边城》《昆虫记》《贾平凹散文选》等作品,不少同学还时常翻阅《读者》《格言》《》等他们喜欢的刊物,习惯渐成,受益颇多。
练笔方面,我们将之定位为“自由练笔”,把它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辅翼。我们要求学生为自己的练笔取一个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名字,若干年后,目光所及依然会让人觉得亲切觉得有韵味。我们提出每周的字数和篇数等要求,一般一周1-2篇,字数不少于500字(即每学期10000字),写法上尽量丰富一些,鼓励学生贴近生活,记录生活。摘录的要标明,不计算字数。平时小组定期安排交换欣赏,半学期下来,班级组织一次互评,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在班级评议的基础上,师生一起确定班级十大优秀练笔,并由教师或者学生写出颁奖词并在总结会上予以奖励。

3.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但具体做起来,似乎有些困难。思维训练之所以让人想说爱他不容易,那是因为一两节作文课只是思维海洋上的浪花,甚至只是大海上的泡沫。思维水平不只是作文课上练就的。那么就作文课而言,要注意什么呢?我们觉得最要注意的是创新。创新永远是思维训练的主旋律。
(1)立意创新。萨克雷说:作家最吸引人的力量有两个:使人们熟悉新事物,使习以为常的事物变得新鲜。如果我们把立意的常规出发点称为“原点”,从原点的羁绊中突围,通常有三个基本的策略。一是深化对“原点”的认识,挖掘出日常材料不同寻常的作用,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在细节上狠下功夫论文导读:头埋在小狗的绒毛里、老太太和“我”关爱一位不相识的姑娘等三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诠释了“爱的样子”。二是从原点出发,但绕开陈旧的思路。鲁迅先生说:路是从没有路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作文构思一定要避开走旧路走老路。一般来说我们会要求我们的学生“否定前两个”,即对最先冒出来的一两个想法,要仔细审原文出自:中报教育网论文中心 www.zbjy.cn
。如学生韦笑发表的一篇文章《爱的几种样子》就是精心选择了妈妈为孩子挪动雨衣、小女孩把头埋在小狗的绒毛里、老太太和“我”关爱一位不相识的姑娘等三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诠释了“爱的样子”。二是从原点出发,但绕开陈旧的思路。鲁迅先生说:路是从没有路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作文构思一定要避开走旧路走老路。一般来说我们会要求我们的学生“否定前两个”,即对最先冒出来的一两个想法,要仔细审视,看是不是大家都会想到,会不会落入了俗套,如果是则坚决舍弃。如春暖花开既要绕开一般抒情文的套路,也要绕开特定时期对雅安地震作反衬的思路。
三是不直接地从原点出发去深思,而是从与之相关的事物出发去深思。这里要把握两个关键词:另辟蹊径、殊途同归。例如我班薛晨同学面对“转变心情”的话题,她从台风将至写起,通过父亲为我点烟火棒,鼓励我忘怀得失的场景描写,传递给读者战胜心理弱点、从容面对困难与挫折的积极向上的意蕴。
(2)选材创新。作文材料的新颖在于对它的独特发现和感悟。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积累感悟,这些独特的东西都是学生作文最宝贵的材料。2008年,我送我校学生何琰去南京参加“中学生与社会”作文竞赛,在报到的时候她看到上一届我校某同学作文登载在优秀作文选集上,那文章可谓视野开阔文采飞扬,可是只得了二等奖,于是很沮丧,觉得自己获奖无望。我问她你觉得那同学文章的优点是什么?她说整个文章全是排比句,知识面很广。我说,对啊,这正是她的优点也是她的缺点。她通篇排比句,纵横古今,但是文章也因此失去了重点,没有写出真正的自我。我知道何琰古筝弹得很好,便启发她竞赛时可以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尤其是融进自己这方面独特的感受。结果她写了妈妈陪她学古筝的材料,获得一等奖。
(3)写法创新。去年秋学期,我班第一次作文是“这就是我”,全班59人,58人直接介绍自己,而倪佳同学独辟蹊径,通过日常相伴的物件,拟人化地从多角度多侧面介绍自己,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后来这篇作文被刊用在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读写天地》上。
(4)语言创新。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在初三已逐步形成某种风格,或者明快、飘逸,或者沉稳、平实,或者丰富、瑰丽,或者风趣、幽默。2009届学生陆屹洲用小说笔法写成一篇《家乡菜》的文章,我让他在班级做了展示后,肯定了他语言上的成熟。后来这篇文章被刊用在《作文通讯》上。当然学生语言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能把学生硬往某条路上赶。比如初中学生语言华美一些无可厚非,但是华而不实就需要矫正了。作文中质朴的语言有时更容易具备感人的力量(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方面因材施教,甚至为部分有潜力的同学“量身”作针对性的指导更容易收到成效。
仔细观察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从中确定好作文教学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进行作文积累与训练,是避开作文教学低效无序的途径。兴趣、积累、创新,虽则有旧事重提之嫌,却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对象,需要我们有新的发现新的举措,本文就从学生立场看作文教学重点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权当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老师都来想一想作文教学的重点究竟怎样在我们的实践中得到卓有成效的落实。
韦存和,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大丰。责任编校:王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