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媒介文化与语文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348 浏览:68384
论文导读:的角度看,媒介主要是一种语文的存在,不少媒介就是语言文字或以语文文字为生,而其他媒介也往往少不了语言文字这一要素。”因此,当以表达为主体的媒介信息符号符合开发语文课程的条件的时候,媒介信息、媒体文化必定会进入语文教材中,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我国现有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包身工》、《谁是最可爱的人》
作者简介:邓滢,广西师范学院13学科教学语文。
摘要: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提出“地球村”的概念,在信息化传播飞速发展的今天,“地球村”无疑是多媒体时代的写照之一。随着多媒体的不断发展,各类媒介也冲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冲击不仅带来了转变与飞跃,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挑战。在媒介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文化的传递与文化的使用产生了一次巨大的变革,并且对传统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和影响。信息的交流与学习日益成为广大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逐渐有发展成一种独特文化的趋势。因此,如何在媒介文化的冲击下发展语文教育活动,这是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理由。本文围绕媒介文化对于语文教学的关系以及影响力着手进行探讨,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文化与语文课程的关系,二是媒介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联系,三是媒介文化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四是媒介文化与语文教学应整合发展。媒介日益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早做准备,才能适应时代,展现更优质的语文教育活动。
关键词:信息化传播;多媒体;媒介文化

一、文化与语文课程的关系

从逻辑的层面分析,在探讨媒介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之前,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探究文化与语文课程的关系。而探究语文课程与文化的关系,无论是就历史与现实中语文课程的文化逻辑,以及语文课程在文化发展中曾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还是就当代以及未来语文课程的文化逻辑及品性,都不得不在逻辑层面对语文课程与文化的内涵给出基本的阐释。因为,如果不明确地揭示语文课程与文化的内涵与实质,那么,无论是反思既定的语文课程与文化的关系、批判当下语文课程的文化逻辑,还是重建全新的语文课程与文化的关系、再构未来语文课程的文化逻辑,都会因缺乏充分的逻辑前提和有力的依据而不具备适切性。
同时,课程与文化也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文化造就了课程。文化作为课程的母体决定着课程的文化品性,并为课程设定了基本的逻辑规则及范畴来源,抛开了文化,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课程又精炼和形成着文化。课程作为文化发展的主要手段或媒体,为文化的增殖、创新及其育人作用的形成、育人标准的定位提供核心与导向性的途径与机制,离开课程,文化便成为一池死水而终将枯竭。这是一种双向式、互动式的运作机制。既然任何课程教学都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课程教学也自然是毫不例外的。

二、媒介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在展开讨论之前,我们要先界定一下媒介文化的含义。按照北京师范大学蒋原伦教授的解释,媒介文化就是“新的媒体方式或媒介语言在不断地重构我们的当代生活”。活的文化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中生长的,它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人们的社会活动和获取信息的方式,本身就是文化,是文化构成中最核心部分,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当一种社会交往或信息方式被另一种社会交往和信息方式替代时,整个文化也在逐渐转化。
了解了媒介文化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媒介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从教育的本质看,语文课堂是一种回归教育本源、恢复人的完整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教育,媒体文化对语文课堂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因此,处理好媒体文化与语文课堂的关系就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将从两个方面分析媒介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第一,媒体、媒体文化、媒介信息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际上就是要学以致用,就如同杜威所讲的“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触角应浸润在生活之中,所有的媒介以及媒介信息都可以而且已经在语文教育的课堂展现自己的价值以及魅力。这样的教育其实是一种渗透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就如同媒介中的信息流一样,新的媒介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从而耳儒目染的感染着群体的意识,成为群体意识的教育者。
事实上,无论从大众传媒中产生的信息来看,还是从大众传媒本身来看,媒体已经进入并且融入在课堂中。有学者认为:“从‘语文’的角度看,媒介主要是一种语文的存在,不少媒介就是语言文字或以语文文字为生,而其他媒介也往往少不了语言文字这一要素。”因此,当以表达为主体的媒介信息符号符合开发语文课程的条件的时候,媒介信息、媒体文化必定会进入语文教材中,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我国现有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包身工》、《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课文均来源于新闻通讯稿。
第二,媒介文化冲击着语文教学。2001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倡议”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评价观点:“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发展。”这一目标着眼于发展性,因为评价不仅仅是终结,而是进一步的生成。所以评价标准的多元、多样、弹性化使得语文教育朝向多元化发展。而传播学思潮的引入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语文课堂的变革之路越来越明朗。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提议,将传播学教育引入九年义务教育,而不局限于大学教育。

三、媒介文化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在这一部分,笔者将从媒介文化对语文教学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是媒介文化对语文教学的正面影响:第一,媒介文化对语文教学的冲击有助于教学模式多元化。媒介文化听起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若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依靠多种多样的教育模式。而媒体文化的发展,使得这些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成为可能。第二,在媒介文化的影响下,教学主体全面化、社会化,教学主体不再简单的是教师与学校,而开始社会化、全面化、公开化。第三,教学双方交互式学习使双方平等化。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不可能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的,而在媒体文化视野下,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主体,可以与其他同学之间轻松的交流,同时这也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让教师在课堂上听不到的见解出现在课堂之中,这样就实现了师生交互式平等学习交流、合作式学习的目的。第

四、媒体文化论文导读:

视野下的课程资源丰富,信息化的洪流无疑也为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不可比拟的丰富的课程资源。第五,媒体文化视野下催生出了语文教育的意识。媒体文化不再是对传统的一味顺从,而是开始解构权威,师生关系不再是对立层面,而开始平等对话。媒体文化消解经典,使传统的欣赏标准受到质疑,师生可以多角度解读经典,学生不再盲目崇拜。同时,媒体文化关注师生内心,学生自主、自我意识的觉醒,使语文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有利于养成他们的人本意识。甚至媒体文化开始关注生活,辅助学生生活情趣富有多样性,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生活,继而受到教育和启发,推动语文教学进一步贴近生活。
媒介文化对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主要归纳为三点:第一,娱乐至死的观点充斥各个角落。第二,媒体创设的消费误区错误引导。第三,文化全球化的浪潮冲击着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会出现以上三点的理由也是显而易见的,媒介活动毕竟不是单纯的教育活动,媒介活动的展开往往伴随着各方的利益与宣传手段,所以在媒介文化中仍然是有许多不适合应用与教学活动的部分,甚至于一些负面的、暴力的、的信息都有可能通过媒介传播到学生之中,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警惕的。

四、媒介文化与语文教学应整合发展

从前文中对媒体文化对语文教学影响的利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只强调传统课堂上的学习而不接受媒体文化视野下的课堂探索与转变,会使语文教学继续走向封闭甚至进入僵化死板的境地。而只强调媒体文化下的视听教材使用、互联网媒体的应用而丢开课堂的“传道授业解惑”,语文教学就会流于宽泛甚至弱化。科学的态度是有机的整合两者之间的优势,互相弥补不足,取长补短,形成语文教学的新的合力,这才是上上之策。
电子信息时代的来临,将人类带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爆炸与信息革命每天都在发生,语文教学在传播大环境下必定受传播规律的影响。而新时代的特征与时代文化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代相呼应,只有进行变革,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扩充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并在媒介文化的思维之下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继而为社会做贡献。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些死板僵化的地方,如果引入媒体文化,那么课堂将有机遇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固然媒体文化自身就有很多缺点,有许多教育工作者担心将其用于课堂教学会带来不利影响。但媒体文化带来的春风之势是让人兴奋的,这也是历史的发展趋势。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不能因噎废食,应该良好的利用媒体文化,使语文教学能够焕发新的面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够更好成为学生们知识的储备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