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平安县历史文化与保护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799 浏览:118403
论文导读:
【摘 要】 平安位于古“河湟地区”,具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土司文化、宗教文化遗存,产生了许多历史名人。历史文化保护策略:一是加大对平安历史及文化名人的挖掘宣传力度;二是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发力度;三是建立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机制。
【关键词】 平安县;历史文化;历史名人;保护策略
平安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中游,西邻青海省会西宁,史称“河湟间”或“河湟地区”。据考古资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汉代(公元前60年,距今2000多年前)在此设安夷县,明洪武十九年(1368)设平戎驿,清代改为平安镇。

一、平安县历史文化遗迹

古驿平安自古交通便利,一直是中原朝廷和羌、吐蕃等争夺的核心焦点地区,东汉的汉羌之战(大规模的就有三次之多)一直伴随到东汉灭亡,因此此地自古被称为“血泪之城”。平安还是古代“丝绸之路”南线的重镇之一,是“唐蕃古道”的重要驿站,文成公主远嫁藏王松赞干布就是从此经过。数千年来,古代先民留下的各类历史遗址达217处。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类:

1、古代历史遗迹

如凿成于东汉晚期的寺台石磨,那呈放射状的“一”字形说明,当时较先进的中原文明已传入这里,这里的土著先民已经用石磨研磨谷物,甚至可能已经吃上了青稞糌粑;平安古城崖一处汉墓出土的大量文物中,铜印、铜镜、陶灶、陶罐和五铢钱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仿佛在诉说那段历史,而此前发现的两枚汉代铜印——“别部司马”印和“安定左佰长”印,对研究汉代军事和官职有着极为珍贵的史料价值;唐朝时增设的烽火墩和营垒70多处,所筑烽火墩至今尚有遗存。明万历年修建的平戎城,筑敌楼13座,疏浚城壕,至今还残留存着椎木的痕迹。

2、明清西祁土司及其文化

土司制度是政权在少数民族地区施政的重要内容之一,西祁土司是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家。西祁土司始祖贡哥星吉,为成吉思汗第六代孙,归顺明王朝后被封为土司,世袭17代。明朝宣德八年(1433)始建衙门,其建筑规模、工艺、布局均为西宁诸家土司之最,尽管衙门建筑毁于时期,但其影响较为深远。据历史记载,原有衙门保存有极富文物价值的典籍数千册。建筑上有年羹尧、左宗棠、曾国藩、张恩宪等书法条屏16帧,城门两侧青砖雕刻有对联“家声仍旧五百余年参戎府,门第虽微壹拾数代世胄堂”,横批“世代名门”。大堂正中挂“世胄堂”匾额,还有主楼、大堂抱柱木联等楹联多幅,南北各廊房及主楼,大堂各间都挂有历代驻西宁和甘肃总督所赐匾额,如“铁券名家”、“百代公侯”等。

3、宗教文化遗产

夏宗寺佛教文化。1359年,西藏著名僧人噶玛噶举派四世活佛乳必多杰奉召赴大都,途经平安时,为年仅三岁的宗喀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受戒。据传,早在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僧人法显等赴印度求经,曾到夏宗寺活动。宋代,这里建有静房,青海地区的一些名僧,如宗喀巴的启蒙师即夏琼寺的创建者曲结·顿珠仁钦、塔尔寺的首任法台鄂色嘉措等都曾在此修行过。《安多政教史》记载,此处曾建有噶玛噶举派四世活佛乳必多杰的灵塔和一座佛堂。罕达隆活佛也在这里开辟了一个新的修行处,五世赐名“具喜园”。塔尔寺的一世安加苏活佛罗桑衮噶、塔尔寺的第二世当彩活佛益希噶桑曾为该寺住持。
寺台石窟寺,因其系石窟开凿在距地面30米左右的悬崖上,当地群众称为“崖寺”,该寺由千佛洞、壁画、僧舍等部分组成。千佛洞独成一窟,壁画窟北侧10米处四壁周围凿有佛龛1000多个,佛龛内有泥质印模制作的彩塑佛像。壁画石窟分南北两室,残存部分壁画用彩绘或沥金堆粉的手法制作而成,它对青海东部地区藏传佛教艺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资料价值。
洪水泉清真寺,据传始建于明代,在建筑风格上,它融合了汉、回、藏等民族的建筑风格及特点,而且大量应用了菊竹梅兰等吉祥图案,这在我国伊斯兰教寺院中极为罕见,洪水泉清真寺同时也打破了伊斯兰教的禁规,不拘一格,在装饰上吸取并揉合进了佛教、道教等多元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洪水泉清真寺的砖雕艺术。八字墙、照壁等处的砖雕技艺炉火纯青,文化沉积厚重,是国内极为罕见的精妙珍品。

4、历史名人

李立遵,宋时拥立喃厮哕政权的宗哥僧人李立遵即为今平安县人。喃厮哕政权前后存在近百年,共传6主,历代国主都接受宋朝的封赐。
一代名将王承恩,今平安县王家庄村人,18岁承袭祖上军职,因作战勇敢,军功显著,授三岔守备。后迁任庄凉大靖参将。明天启元年(1621),努尔哈赤大败辽东明军。熹宗下令其入卫京都,被升为神机营副将。崇祯元年(1628)因功提升为都督,出任临洮镇总兵官。后因战绩卓著,朝廷赐金帛,加太子少保,左都督。不久,李自成农民军风起云涌,王承恩被调任延绥总兵官,挂镇西将军印,专门镇压起义军。以“功绩”突出进为太子太保。明崇祯十七年(1644),奉诏入京擢用,殁于途中。
王登杰,平安县东营村人,先后在参与中原抗日作战的青海暂编骑兵第一师师部任中校参谋、副团长、野战医院院长。该师转战于河南、安徽、山西等省,奇袭怀远、智守万寨、西打淮阳,长期与敌周旋于黄泛区和肥河、颖河、涡河之间,参加大小战役数十次,歼敌几千人,曾使日军闻风丧胆。
十四世,在平安县红崖村那偏远的县城村落里,有一院落经幡飘动,院内画梁雕栋,大殿富丽堂皇,这是十四世出生的院落,在其被认定为十三世转世灵童之前的4年间曾一直居住在这里。

二、历史文化保护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为平安县文化遗存的保护、宣传、利用带来机遇,旅游业的发展也使周围群众利用历史遗迹创造就业和收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团体队伍不断壮大,使珍贵的、濒临消亡的郿户戏、皮影戏等传统戏剧得到了传承,民间刺绣等传统工艺也得到了发展。但是,历史文化传承工作仍有一些不足,一是宣传不到位,名人不“名”。平安历史悠久,但由于没有深层次发掘、宣传,致使历史文化名人“养在深闺人不识”。二是载体不够多,围绕历史名人的实物少。如明清西祁土司衙门,其在省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因衙门建筑毁于,残余文物不多。三是当地居民文化层次参差不齐论文导读:
,对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利用发掘不充分。
要转变这些不足,进一步提高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我们认为,应当将弘扬历史文化与开发文化产业相结合,以宣传历史文化名人为突破口,以旅游产业为推动力,整合资源。

1、加大对平安历史及文化名人的挖掘宣传力度

研究梳理平安悠久历史,深入挖掘还原历史人物,挖堀其历史文化内涵,积极扩大历史文化影响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以优秀专题片、宣传片等宣传提升平安的知名度,使平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具影响力和魅力,并借此推动平安旅游业的发展。

2、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发力度

积极借鉴文化旅游发达地区成功开发利用历史遗迹的经验,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大旅游开发投入,通过做大旅游及周边产业蛋糕,引导群众加快发展经济,同时重视历史文化、自觉保护历史文化。

3、建立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机制

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人文景点保护、开发、建设协调机制,明晰分历史文化名人及遗存产权归属,实行统一管理,形成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名人遗迹的良性运转体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政府牵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非物质文化产业化开发,调动全社会保护、开发历史文化遗存的热情,逐步形成市场化的保护开发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第二版)-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策略[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293-306.
[2] 颜胜强.浅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西山建筑,2006(01).
【作者简介】
宋 莉(1982-),河南人,中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