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黄星:从广西壮族服饰色彩特点中色彩地域文化特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945 浏览:147446
论文导读:融合之前,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壮族对生活色彩的独特选择,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他们对色彩的审美追求和理解,反映了这个民族的个性特征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关键词:壮族色彩服饰文化地域文化一色彩的地域研究——壮族的色彩分析色彩是审美感觉中最普遍、最大众化的形式
摘要:色彩是一种视觉感受,客观世界通过人的视觉器官形成信息,使人们对它产生认识。在视觉艺术中,色彩作为给人第一印象的艺术魅力更为深远,常常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在与包括汉族在内的兄弟民族大融合之前,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壮族对生活色彩的独特选择,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他们对色彩的审美追求和理解,反映了这个民族的个性特征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壮族色彩服饰文化地域文化

一、色彩的地域研究——壮族的色彩分析

色彩是审美感觉中最普遍、最大众化的形式之一,是构成服饰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色彩能够表现情感,一个民族选择何种颜色作为本民族的主要服装颜色不是任意而为的,壮族亦是如此。概括的说,颜色的偏好一半起于生理作用,一半起于心理作用。民族服饰的颜色所反映出来的是凝结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习惯,它广泛生动直接地反映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而这一审美心理又与该民族的存活环境与社会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在此我从对壮族用色的分析,并通过用色来发现其地域特征,明确文章主旨:任何一个地区、民族、国家都会受到历史、文化背景及心理的影响而偏爱或禁忌某种色彩。色彩的心理作用与人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及地域文化也有着显而易见的联系,在一定的时候与人的民族状况和风俗认同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同的民族由于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的不同,对色彩的反应与态度也各不同。

二、壮族的多用色

壮族的服饰主要以红、黑、蓝为主。壮族的男子一般着黑色唐装将其蓝色作为辅色,上衣短领对襟,穿宽大裤,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女戴红头巾或黑头巾,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男女服饰也有其差异,男子多以单用黑色为主,辅用蓝色,较为单调。女子则是以红色、蓝色、黑色为主色,还有小面积用其他颜色。
蓝、黑两种颜色是壮族传统服饰最基本、最普遍的色彩,而黑色在壮民的心目中是庄重、严肃的象征。壮族习俗以黑为贵,把黑衣、黑裙、黑裤、黑头巾作为礼服,只有在参加婚礼、做客、赴宴和一些宗教祭祀等重大场合人们才穿上黑色盛装。如今在某些偏僻的村寨,姑娘出嫁还是穿黑衣、黑裤、伞、穿黑鞋,外婆送给外孙女的结婚礼物中必有一条黑布。儿女双全的长寿老人去世,送殡的人均穿白衣,但绑棺材的布却是黑色的,这就表示这个老人有福。甚至那坡县有①“黑衣壮”,头戴黑头帕、身穿黑衣黑裤黑裙、脚着黑鞋,以黑色为族群标志,这些都表明壮族人民以黑色为贵的审美价值,甚至是以黑为吉祥色,这与汉族忌讳在婚嫁、节日中使用黑色的习惯是截然相反的。

三、壮族服饰中色彩性格的分析

红色纯度高,注目性高,刺激作用大,人们称之为“火于血”的色彩,是最能引起人们的兴奋和快乐情感的颜色。红色对人的感官刺激作用十分强烈。它使人联想到鲜血和生命、太阳和火焰;它象征热烈、活泼、浪漫与火热;它使穿着者更显朝气、青春与活力。红色运用在服饰上最能传达热情,奔放,喜庆的感觉。表现为一种活力,积极、温暖、大胆、热情、开朗、欢乐、喜悦的个性。
蓝色是一种比较柔和、宁静的色彩。蓝色对人的眼睛的刺激作用较弱,但由于它能使人联想到天空和海洋,目面给人以高远、深邃的感觉。蓝色象征着宁静、智慧与探远。蓝色犹如一望无垠的大海,闪动着深邃而神秘的色彩。蓝色服饰能很好地表现诚实,认真,理智与悠久的个性。深蓝色能显出成熟稳重,是智慧的象征。藏蓝色由于明度太低, 则可表现为老练,沉重,庄重的气质。
黑色为全色相,是明度最低的颜色,也是没有纯度的色,给人以稳重,庄严,高贵,神秘。黑色以高雅的格调,华贵而又包含质朴的内涵, 给人以优越感,神秘感,是高贵风格的体现。黑色的个性既有双重性,
一是象征着沉默,黑暗,深渊。二是象征着庄重、神秘、成熟、刚直。在服饰中以它那高雅的格调,华贵而包含质朴的内涵,给人以优越感,神秘感,是高贵风格的体现,表现出深刻,冷漠的个性,并富有都市风味和高雅的气质。

四、崇尚的理由

说是黑其实也不是色谱作用上的黑色,是一种蓝草分离出来的普蓝色,这就是壮族象征存活作用的颜色了。大多壮族人民从远古时代一直到解放初期都穿着黑色的衣服,男女老少无一例外。究竟是什么理由使得这个民族长时间和大范围地使用黑色作为他们的服装颜色呢?
壮族为什么会崇尚蓝黑并以黑为贵、以黑为美有显示主要有以下四点理由:一是壮族着蓝黑色与土司制度有关。以色彩表明人物的身份,区分尊卑贵贱,是我国古代色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很多朝代都将服饰体制作为治国的—项重要措施,每逢改朝换代,均由天子颁布本朝的服饰制度,各级官吏和庶民必须严格遵守,否则按律治罪。故司马迁在②《史记历书》中说:“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明清时期,在土司统治的地区,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及特权,不少地方土司对壮族人民的服饰颜色作了种种规定,并且违者处罚。如明末清初,那坡县土司规定“壮族土民的衣服只准穿蓝黑两色,上官及亲属穿绸缎料子。读书的人可穿灰色、白色,考中秀才者可和土官一样穿大襟长衫马褂。”在广西大新、德保等地的土司也有类似的服饰规定,受这一强制性的规范约束,壮族人民自然只能穿蓝、黑两种颜色的衣服。二是与经济文化、地域有关。壮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因民族纷争和民族歧视而被驱赶到中国西部山区,依仗深山老林的躲避才得以存活的黄星:从广西壮族的服饰色彩特点中色彩的地域文化特性论文资料由论文网{#GetFullDomain}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民族。由于壮族居住在山区,消息闭塞,根外界很少有来往,多是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对自己染制出来的黑蓝土布有种偏爱的情感,形成了以蓝、黑衣服为着装的习惯,正如动物身上的保护色一样,逃避和躲藏使他们本能地选择了近似于大自然色彩的黑色。此外,在一些山林地区,除了耕作之外还需要狩猎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壮家猎人穿蓝、黑衣服猎于山林之中不鲜明显眼,有利于狩猎者的活动,蓝、黑衣服对他们的经济文化无疑是比较适合的。三是与心理文化论文导读:
有关,一个传说是这样解释黑衣壮为何穿黑衣的理由和传统的。在抵抗外来侵略的战斗中,受伤的部族首领发因无意中用蓝靛草涂伤口而治好了伤,重上战场并击退敌人,取得了保卫家园的胜利。于是首领号召人全部穿上用蓝靛染制的黑布衣服,以纪念给他们带来吉祥的神物蓝靛。这个传说直观上告诉我们,是黑色保护了他们,使他们得以世代在这土地上存活繁衍,所以他们崇尚黑色。在这个传说的背后其实隐藏着黑衣壮族群深藏的集体记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黑色是北方、水神、雨神、冬天的象征,因战乱从北方迁移到现聚居区的黑衣壮,正是用黑色表述了他们对北方故土的怀恋,并传达着他们对水、对雨的渴望。对于生活在普遍缺水的山区的黑衣壮来说,水就是生命和希望,黑色的服装是一个符号,是他们对水神、雨神的日夜祭祀和祈祷。黑色凝集着黑衣壮人民对昔日历史的美好记忆和对未来生活的庄严祈祷,它是吉祥、神圣、尊贵、美好的象征,是他们的文化之根和希望之光,因此黑衣壮崇尚黑色并世代传袭了衣黑的传统。壮族崇尚蓝黑并转为崇拜蓝黑的燃料。有的地方壮族妇女对蓝靛和染缸敬若神明,在逢年过节时还用酒肉供奉,贴吉利红纸,以寄托染织事业兴旺,达到丰衣足食的愿望。壮族人民在服饰中注重实用功能,色彩顺应周围的环境,把布染成蓝黑色或青色,既在劳动中耐脏,又与自然环境搭配和谐。四是出于民族的尊严,同时也是民族的保守与落后,其他民族的服装色彩等服饰文化被人为地拒绝在壮族群体之外,认为转变自己民族习惯是伤风败俗的事,因此壮族服装色彩就这样我行我素地演绎了一千多年。黑色塑造了壮族沉着、朴素、耿直的民族性格特征,壮族长期以来稳重、厚道的民族气质与黑色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涵,黑色也成为壮族人民精神世界的寄托,进而成为壮族人民的象征。以上这些服饰色彩特征是壮族生活环境与世代的习俗文化所铸造的结果,无不表现出壮族人民顺应环境、贴近自然,与自然相依相融的审美观念和富于智慧的人生创造。
五 结论
一种特定色成为固定模式出现在一个地区,必定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理由。不同的民族由于文化与风俗习惯的不同,对色彩的反应和态度也各不相同。在美国,一般浅洁的颜色受人喜爱,如色、浅绿色、浅蓝色、、粉红色、浅黄褐色。墨西哥人认为紫色是不吉利的棺材色,应避开使用。由此而演变出一大忌讳一一向墨西哥人送礼物,不能送紫色类物品或以紫色包装的礼品。
色彩的象征性在具体运用中,又往往与许多具体的条件联系在一起。特定的色彩象征有的通行世界,有的局限在一定的范围,有的附有相应的形象,一旦离开具体的前提,其特定的象征作用也就随之消失。由于这些特殊的喜好和禁忌,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必须注意根据特定的环境、历史、习俗以及个人的喜好来进行创作,尊重每个不同的地方的喜好,了解历史、文化、风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一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那坡县志编篆委员会那坡县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4]何毛堂,李玉田,李全伟黑衣壮的人类学考察[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5]范秀娟.黑色:神性与诗意——试析黑衣壮。以黑为美”的成因[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
[6]王肖生.色彩与表现[J].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7]廖明君.壮族自然崇拜文化[M].广西文艺出版社,2002
[8]古大冶,傅师申,杨仁鸣.色彩与图形视觉原理[T]科学出版社,2000
[9]黄懿陆.壮族文化论[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10]孔健.色彩文化与色彩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T],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