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宁夏穆斯林白帽文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142 浏览:33151
论文导读:
摘 要:宁夏回族服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文化源头与核心是伊斯兰宗教文化,在不断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又受汉文化、区域习俗、时尚潮流等因素的影响。白帽作为社会公认的回族服饰标志与族徽,自原型至今,已经经历近七百年的时代风雨,文化的积淀和习俗的形成,树立了宁夏穆斯林特有形象。
关键词:宁夏回族;穆斯林首服;伊斯兰文化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古便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穆斯林国家的主要窗口,既有传承穆斯林文化的普遍性,又受汉文化、地域民俗文化影响的特殊性,在时尚潮流中不断沿袭,形成、发展出独特的宁夏回族穆斯林文化面貌。“穆斯林”在阿拉伯文中原意是自觉自愿顺服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的人,是对伊斯兰信徒的称呼,宁夏回族把服饰称之为“衣着”、“穿戴”,一直努力在头饰、佩饰等服饰细节上顽强地保留自己的民族特点。男子的白帽、妇女的盖头等标志性装束一直沿袭,以符号化、象征化的方式传播着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信息,是回族约定俗成的服饰习俗,深植于每一位穆斯林血液之中。
宁夏穆斯林的白帽文化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一、白帽民俗的传承与发展

伊斯兰教兴起于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半岛,阿拉伯穆斯林应默罕默德圣训:“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在盛唐时期来华学习并传教,被称为“蕃客”的穆斯林商人通过西部的“丝绸之路”与东南沿海的“香料之路”开设“胡店、胡邸”。那时来华的穆斯林在服饰上仍保持其自身的宗教性与民族性,给中国带来新的服饰文化。由于伊斯兰教义规定禁止偶像崇拜等理由,古代穆斯林未留下先祖画像,又因穆斯林归真后下葬只用三尺白布包裹,对其服饰研究只能依靠文献记载。《旧唐书·西域传》记:“丈夫剪发,戴白布帽,衣不开襟,并有巾帔。”但其“白布帽”并非回族发展至今的无檐号帽。《清波别志》载:“层檀,南海旁国也。贵人以好越布缠头。人之言语如大食。”这缠头正是如今白帽的原型--代斯达尔,因此《元史》中又称回族为缠头回回。代斯达尔长九尺左右,以白色为主,由阿拉伯传来,这与该地区沙漠环境特点有关:白天缠头可以遮阳防沙石,夜晚可以披肩裹身,能作浴巾擦汗,甚至可以作葬衣安葬。其次,穆斯林认为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早期传教时,曾戴代斯达尔进行礼拜,其言行举止、衣装打扮称为全球穆斯林仿效的榜样。正是因为中国的气候环境不似阿拉伯那般,代斯达尔逐渐被简洁实用的号帽所替代,如今宁夏本地只有在清真寺里职业宗教人士才佩戴“缠头”了。
至明清后回族服饰逐渐本土化,穆斯林头饰也在变化。《清世宗实录》卷书:“平日早晚皆戴白帽,设立礼拜……”。《新疆图志》载:“阿訇之帽,上锐而高,檐以白布绽之,厚二三寸,脱帽为敬。入门必解履。妇女必障面,皆古制也。唯寺中礼拜,戴棱冠。上锐下圆,五色皆备,而白者为多。”由此可见帽习俗的传承与变化。
如今,传统回族服饰在保留族属标志的基础上与汉族生活服饰“求同存异”,宁夏城市中的穆斯林以独特的头饰彰显其民族与信仰的文化内涵,而连衣裙、牛仔裤的主体装扮与其他民族无异,这就形成了回族穆斯林看似非常矛盾的服饰文化,且这种服饰文化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人们观念的更新仍在发展。例如宁夏地区妇女的白帽习俗。
穆斯林男子的白帽文化源远流长,但回族妇女的白帽渊源却无相关历史文献可考。穆斯林妇女的白帽都为简单的圆顶直筒式,比男子的白帽大且深,便于包裹住头发,又防止脱落,在帽口系上松紧,或缝制成撮口形。“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合作化的开展,大批回族妇女走出家门,广泛参加了社会活动和工农业生产劳动,她们既需要简练的头饰,又需要保护头发,同时还要体现自身的民族性,白帽就成了她们的首选。由此看来,回族妇女戴白帽既不是宗教教义教规所要求的,也不是历来就有的,而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回族妇女走出家门,在参加与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回族妇女走向适应时代之路的服饰标志。”[1]宁夏地区回族妇女的白帽没有任何装饰,简单纯净,有些工作者更喜欢戴水蓝色的白帽,耐脏、便于劳作,有些汉族妇女出于实用目的也如此效仿。

二、基于伊斯兰教义的白帽文化

白帽又称为号帽、回回帽或礼拜帽。《固原州志》载:“阿訇,由各庄公送四角尖顶冠,长领袍,尚绿色,而回民寻常帽式,则多用白色者。”因不同教派和地区,有圆顶白帽,角帽之分,颜色也多有不同讲究,但不论样式如何,都无边檐,这与伊斯兰教教义有关。穆斯林履行五功,以表白自己的“伊玛尼”(阿拉伯文信仰之意),其中礼拜要求要求身体洁净,并且用一定的姿势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叩头时前额和鼻尖必须着地,同时服装严谨,衣冠整洁,以示其忠贞,戴着有檐帽则无法做到。回族讲究每日五时之礼,每周五的聚礼和每年开斋节、古尔邦节的大会礼,虽然现在年轻人多只参加两个盛大节日的会礼,但回回戴无檐白帽的宗教习惯早已养成。宁夏地区的老人,即便在寒冬也要戴着白帽,他们将厚棉帽盖在斜戴的白帽之上,故意露出白帽边缘,以彰显自己是回回民族。
再者,传统穆斯林头饰只有黑白绿色之分,古代对穆斯林的来源国就有“黑衣大食”、“白衣大食”、“绿衣大食”之称。穆罕默德曾说:“你们宜常穿白衣,因为白衣最洁最美。”;绿色在伊斯兰文化中被认为象征着生命与和平,宁夏地区所有清真标识和祈祷用毯仍为绿色;黑色则被伊斯兰国家认为是庄重沉稳的代表。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汉化,蓝色、灰色、咖色、暗红色等号帽也不少见,绿色的号帽只有童年期才佩戴了。
白色号帽一般多用确良、棉布、涤卡制成,适合春夏秋佩戴,秋冬天则多用花达呢、平绒制作,也有用粗毛线钩织。男性号帽可以制成镂空样式,但妇女的白帽要求料质厚实,既不透明也不能用毛线针织,避开露出头发。穆斯林服饰在注重实用、美观性能时,更关注其价值,反对妇女袒露羞体(包括妇女的头发),反对装扮引人注目的饰品和发型,禁止穿显露身材的服装,强调女性的矜持庄重之美。穆罕默德曾说:“火狱中的两种人我不愿看他们,一是不义之官吏,二是妇女,身穿透明的服装,趾高气扬,自迷而迷人。”在宁夏地区,妇女的白帽不只是民论文导读:耶门宦穆斯林则戴圆边六角尖顶帽,有黑色白色之分。六角帽由六个等边三角形缝合而成,上尖下圆,帽顶端缀着一个同色布料结成的疙瘩,形似阿拉伯式的圆形屋顶。其中帽子的六瓣表示坚信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即信真主,信天使,信经典,信使者,信末日,信前定;帽身代表教法无边、万教归一;帽子顶尖则表示真主独一无二。《古兰经》中写道
族与宗教的标志,更是婚否的体现:未婚女子只能戴盖头,不能戴白帽,已婚妇女必须要戴白帽,即便戴盖头,白帽也要戴在里面。穆斯林女性通过自身的服饰与生活习俗继承和发扬了伊斯兰教教义中的价值,维护家庭与社会的秩序规范。
号帽装饰方面也遵循伊斯兰教教义:男性所戴的号帽常镶有金边,或用金线绣有阿拉伯经文,或用彩线绣出简易的花草图案,但严禁人物与动物图案,禁止拜物,信仰安拉为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神,即“万物非主,唯有真主”。
此外不同的号帽款式也隐藏着不同的教义内涵,例如聚居于宁夏南部的哲赫忍耶门宦穆斯林则戴圆边六角尖顶帽,有黑色白色之分。六角帽由六个等边三角形缝合而成,上尖下圆,帽顶端缀着一个同色布料结成的疙瘩,形似阿拉伯式的圆形屋顶。其中帽子的六瓣表示坚信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即信真主,信天使,信经典,信使者,信末日,信前定;帽身代表教法无边、万教归一;帽子顶尖则表示真主独一无二。《古兰经》中写道:你们的主确是真主,他在六日内创造了天地。因此,戴六角帽象征着真主在六日内创造了天地。
回族穆斯林服饰文化内涵丰富,白帽等外部附加形式的头部装饰即沿袭了阿拉伯、波斯登穆斯林头饰的部分款式与文化,又吸收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民俗的适用成分,其新的发展与创造构成了回族有别于其他民族与信仰者最为明显的外在服饰标志。宁夏穆斯林白帽保持且延续了民族性,丰富了民族宗教头饰文化的同时,遵行伊斯兰教教义,秉承价值、美学价值,树立独特的社会文化规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注释:
[1]陶红,白洁,任薇娜.回族服饰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12。
参考文献:
[1]陶红,白洁,任薇娜.回族服饰文化[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12。
[2]王正伟.回族民俗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2第5版。
指导教师:李凌,硕士,副教授,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