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意产业发展新契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868 浏览:47130
论文导读:果产品相对较贵,但如果手工打造肯定又要贵出几个档次。我们的创意产品也需要这样的科技支持。可能有人会说,手工艺品怎么量产?起码没法用机器去量产啊?其实不一定是生产的时候和科技融合,科技可以体现在任何一个环节,包括宣传推广、销售等。比如去年特别流行的一个概念叫互联网思维,这就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典范,雕爷牛腩
说起来,《创意世界》杂志也算伴随着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从2006年“创意产业”这个词最火热的时候开始,到后来更加强调文化创意产业,我一直都在深思——创意产业到底是什么?因为这样的深思,所以我一方面是创意产业的鼓吹者,另一方面又一直给这个产业泼冷水。因为我发现,很多从业者不断强调创意而忽略了产业,或者总想着怎么赚钱,却失去了创意,能把二者结合起来的总是很少。
为什么呢?因为创意这个词说起来好听,做起来太虚,创意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后来开始强调文化创意产业,有了文化这个限定词,这个产业更务实了一些,但还不够。直到“十八大”提出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概念,文化、创意、科技、产业这几个词才找到了有机融合的落脚点。这个时候,一个矛盾就出现了。
这个矛盾就是:科技的迅速发展与文化的滞后
当我们在谈论创意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我想更多是在谈论设计、影视、动漫这些和艺术多多少少有些关系的事情。可是,这些年来,在我们身边乃至全球范围内,发展最为迅猛、财富积累最惊人的是科技。
以我们杂志为例。我们在最早开始报道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就开始收集各方面——无论是的还是民间的——对这个产业的定义,然后我们结合自己对创意产业的理解为这个产业划分了一些具体的领域。每次分类的时候,设计、动漫、影视这些门类都靠前,可我们在具体的报道的时候——尤其在对热点事件追踪、评论的时候,科技却总是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因为我们关注的是文化创意的产业,而资本市场的热门总是科技。
回顾这些年来科技发展的速度。从2007年第一代iPhone的出现到现在,不到8年的时间,智能手机和移动计算制约了这个世界。当我们还在谈论智能手机的时候,其他更加先进的智能设备已经开始取代手机。现在,汽车也开始无人驾驶了,开始电动化了。可以说,科技在转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与科技的迅猛发展相对应的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滞后。
在这里我要声明一下,我所说的文化发展的滞后,并不是指文化落后或者缺乏创意,而是这个产业并没有像我们所说的那样能成为真正独当一面或者说成为国民支柱经济的产业。我们可以想想,中国有哪一个文化企业可以在市场上产生足够的影响力?现在都说万达的文化企业,可它真正赚钱的部分还是房地产,如果把房地产刨除,万达的分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再一个案例就是设计行业。我们一直在关注设计,可我们也发现,设计行业没有巨型企业,甚至说,在中国就没有一个上市的设计公司。今年年初视觉中国借壳上市,他们认为自己是中国第一个上市的设计企业,可是视觉中国严格作用上不能算一家设计企业,只能说是一家报道设计、售卖设计的互联网企业。所以,到最后,上市的视觉中国还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虽然他们不是以科技为卖点。
大家知道,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企业是科技企业,影响力最大的是科技企业,发展最迅速的也是科技企业。像苹果、谷歌、facebook等。在中国也是如此,比如现在的BAT,也就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
当然,我不是说上市的设计公司就好,不上市就不好。毕竟设计公司有其自身的特点,国外的设计公司也很少有上市的,或者说很少有规模特别大的。但通过视觉中国的上市之路我们也能得到一点启迪,那就是科技能为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拓宽道路,为设计产业这种成长性较低的行业带来新的突破。
文化如何与科技融合?
我们在对文化创意产业这么多年的报道中,接触了非常多很有创意的人。比如我们有一个栏目叫“创意团队”。这个栏目采访的大多是手工艺团队,他们做的东西很漂亮、很有特色,但因为没有量产,所以形不成产业。当然,也有产量不小的,但仍然靠手工,所以单价比较高。
可以说,这个时代缺乏专注的手工艺人。但我们还应该看到,手工艺人也需要吃饭、存活。在北京南锣鼓巷,很多小店都是手工艺创意小店,很多小店的作品我也很喜欢,可看到高昂的就只是看看了。很多人也是这样,本希望到那里玩玩,顺便买点创意商品,可最后因为空手而归。也正因为如此,那里很多小店最后经营不下去——毕竟那里的房租非常高,没有足够的资金是难以为继的。
不能赚钱就不是产业,这很残酷,也很现实。很多人一直呼吁政府去扶持那些看上去很美但完全存活无法自理的企业或行业。其实这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这些企业或行业学会存活,不然就让他死掉好了。
那么,如何让这样的创意能具备基本的存活能力呢?我们还是要回顾一个经典的例子,那就是苹果。近年来,苹果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很漂亮,同时产品质量也极好。因为如此,苹果的产品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尤其是iPhone,成为世界工业史上空前也可能绝后的产品了。苹果能做到这样,就是把创意和科技做到了最完美的融合。如果没有优秀的科技做支持,如果苹果的产品依靠手工打造,如何实现量产和质优价廉?——虽然苹果产品相对较贵,但如果手工打造肯定又要贵出几个档次。
我们的创意产品也需要这样的科技支持。可能有人会说,手工艺品怎么量产?起码没法用机器去量产啊?其实不一定是生产的时候和科技融合,科技可以体现在任何一个环节,包括宣传推广、销售等。比如去年特别流行的一个概念叫互联网思维,这就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典范,雕爷牛腩这样一个和科技本不搭边的餐饮企业,用创意、文化和互联网思维的融合,一年内做到上亿元的估值。
也就是说,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是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的。如果你不投向科技的怀抱,可能就会被这个大潮所淹没。其实这根本不用政府去告诉你要和科技融合,一个合格的企业家自己就早早应该看到这个趋势。实在没看到的话,现在政府都告诉你了,如果你还无动于衷,那么就不要去做企业了。
在未来,文化和科技怎么融合呢?我觉得创意驱动,文化提升,科技是筋骨。
中国的经济很容易受政府政策的影响,所以每当政府提出一个新政策的时候容易全国跟风。当年全国跟风建了不少高科技产业区,有的地方还不错,有的地方建完也没有企业入驻,最后变成鬼城了。前些年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又开始跟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结果我们也看到了,除了少部分有自己论文导读:文化北上广都没有,这就是这边的优势。前段时间,我们了解到一个三线城市在搞他们非常没有优势的科技项目,我和很多人聊过,他们都不看好,觉得没必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一页12
的核心经营理念或者核心产业形态之外,多数变成了打着文化幌子的地产项目。做好地产也行,关键更多的文化地产既没文化也没地产,最后成了四不像。
现在政府提出要文化与科技融合,很多地方又开始做科技与文化融合园区了。我觉得文化与科技融合更多是思想上的、是经营理念上的,不是说建了一个园区就能融合了。如果理念不成熟,把几个设计公司和一个电子生产公司放到一个园区就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意产业发展新契机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能融合了吗?美国的好莱坞和硅谷并没有放到一起,但好莱坞用硅谷的科技生产出了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的电影。
所以,政府告诉我们文化与科技要融合,并不是要把二者放到一起,那是焊接。融合应该是有机的、水融的。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过程中,二者不能相互替代。但说到底,科技应该是根本、是筋骨。就像我们说制造业是基础,文化创意是对制造业的价值提升一样。没有了科技的支撑,5000年的文化和美妙的创意设计都只能成为黄花梨木桌上的豪华摆件,形不成具有社会作用的价值。
洛阳是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十多年前我来过一次洛阳,看到过龙门石窟里面的精美雕塑,那感觉可以用震撼来形容。说实话,对洛阳,除了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等传统的文化符号,其他的所知不多。
我觉得以洛阳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在这次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发展大潮中应该有很大的机会。但是,洛阳一定不要和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去比,不要以这些城市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是找准自己的定位,不一定去发展自己的科技,可以用其他地方的优秀科技和本地的文化去结合。这个时代的科技是全球通用的,但文化是独特的,洛阳的文化北上广都没有,这就是这边的优势。
前段时间,我们了解到一个三线城市在搞他们非常没有优势的科技项目,我和很多人聊过,他们都不看好,觉得没必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