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云南地方文化目前状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580 浏览:44966
论文导读:院所,根据自身学术积累和学科特点,也分别从不同层面对云南地方文化发展的特点作了大量研究。研究范围涉及滇文化、爨文化、婚姻文化、生葬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乐舞文化等等,成果斐然。但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学术界虽然对云南地方文化相关理由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理由。这就特别
摘 要 云南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地方文化除了受汉文化影响之外,各地方民族的文化也对云南文化形成了各自的影响力。可以说,云南有多少民族,就有多少民族文化;有多少相对封闭的区域,就有多少地域文化。因此,深入研究云南地方文化,一方面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云南文化的地位、作用和历史价值;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从理论层面整理把握云南地方文化的特色,为加快云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那么,对云南地方文化研究目前状况这一理由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云南 地方文化 研究目前状况
:A
云南地方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多元性,包括民族渊源的多元性、宗教信仰多元性、外来文化多元性等;(2)多样性,云南境内有2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文化源流;(3)原生性,包括原生态的神话、宗教、歌舞、民俗等;(4)边缘性,云南地处边陲,远离内地,形成了地方文化的诸多边缘性特点,在语言、习俗、服饰、饮食、歌舞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5)独特性,它不仅与我国内地文化有许多不同之处,而且与临近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以及东南亚、南亚文化相比,也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特点。
上世纪以来,学者们针对云南地方文化的这些特点,就展开了相关研究。尤其以方国瑜、江应樑、马曜、尤中等为代表的前辈学者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论著。如方国瑜所著《彝族史稿》《滇史论丛》《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江应樑所著《傣族史》;马曜主编《云南各族古代史略》;尤中所著《云南民族史》《西南民族史》等。这些著作均属云南民族研究的经典之作,这些都为后人进一步地研究云南地方文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国家民委也先后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五种丛书”。其中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文化也是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云南本土学者就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目前状况研究工作也相继展开。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云南民族研究所部分学者编撰了《傣族文化史》《白族文化史》《纳西族文化史》《哈尼族文化史》《佤族文化史》《拉祜族文化史》《德昂族文化史》等近二十余部云南民族文化专史,对云南不同民族的文化发展线索及源流作了初步的梳理,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云南省省部属综合性院校以及部分科研院所,根据自身学术积累和学科特点,也分别从不同层面对云南地方文化发展的特点作了大量研究。研究范围涉及滇文化、爨文化、婚姻文化、生葬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乐舞文化等等,成果斐然。
但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学术界虽然对云南地方文化相关理由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理由。这就特别需要学者们进一步从地方文化的视角来重点关注、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1)目前学术界对云南地方文化研究主要是以各地区单一民族为中心展开的,对于区域间多个民族文化的交流、互动关注不够,缺乏地域间的比较研究;(2)研究过程中对民族聚居区文化特征的认识和定位不够清晰,相当多的研究尚停留在对文化现象的描述上,缺乏理论层面的阐释、分析;(3)在民族文化研究过程中,除了白族、彝族、傣族、纳西族等几个民族群体外,对人口较少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尚显薄弱,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4)鉴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针对云南各地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应有不同的思路,认真研究不同地区文化内涵、特质、价值,并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实施保护的策略措施已迫在眉睫;(5)学术界对云南地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目前还较为薄弱,显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工作;(6)在有关云南地方文化的专题性研究中,云南名城、名镇、名村研究;云南书院研究;云南侨乡文化研究;云南乡村文化建设等方面虽有少量研究成果,但总体上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所以,针对以上理由,学者们需要以云南地区为立足点,以地方文化理由为研究对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注重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点,重视民族区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变迁及目前状况理由研究;以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学科为主,结合文学、人类学、法学等诸多学科开展综合研究,形成既有研究核心又有学术合作关系的学科群;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既重视基础与理论研究的传统,又同时关注现实理由,对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等。那么,随着云南地方文化相关理由研究的深入,对云南文化、乃至于中华文化不得不说是一种补充、一种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国瑜.滇史论丛[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2] 尤中.云南民族史[M].云南大学历史系民族史研究室,1980.
[3] 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4] 木霁弘.茶马古道上的民族文化[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5] 晓舟.茶马互市与边疆内地的一体化[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2).
[6] 云南省编辑委员会编.民族理由五种丛书[M].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
[7] 杨福泉.中国西南文化史研究[M].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8] 王文光,李艳峰.云南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概要[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9] 施惟达,段炳昌.云南民族文化概说[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xfwhcylw/lw35199.html上一论文:试析传统文化观照下的幼儿教师自我管理及其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