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遂昌地名文化初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58 浏览:16967
论文导读:
[摘要]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文化的发展也促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细密,而地名的产生也是语言的一部分,是语言的一种符号,遂昌的地名承载和记录着诸多丰富的信息,之中所蕴涵着的种种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遂昌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遂昌 地名 文化 探索
[]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070-04
赖诚晟(1990-),女,浙江丽水人,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本科生。
地名是人类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所获得的产物,它是人们在语言的维度下所衍生的具有特定时间、空间下的主体范围的代号,从赋予语言到文字再到数字代码,从约定俗成到标准化、法定化,它经历了从当地少数人使用到逐渐为众人所知直至被社会大众广泛使用的过程,在此之中蕴涵着大量地理、经济、文化和语言的信息,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历程的展现。我们首先应当了解地名所赋予的文化内涵,进而可以将地名进行特定的区分规划,这样有利于我们今后更好地了解当地特色地名,从而也保护了地名不会轻易地被历史洪流所覆盖淹没。
本文从整体出发,以客观事物存在的现象以及我们认为的主观性质方面来一一进行阐述。客观方面将着重描写地理,而主观方面以人文这个大类进行说明介绍。

一、以地理环境命名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东倚武义、松阳县,南邻丽水龙泉县,西接江山市和福建省浦城县,北与衢县、龙游县、金华县毗连,环境之清新,地理条件之优越,素有“钱瓯之源、江南绿海”的美誉。遂昌县辖共9个镇、11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妙高镇、云峰镇、北界镇、大柘镇、石练镇、金竹镇、黄沙腰镇、新路湾镇、王村口镇;焦滩乡、应村乡、湖山乡、濂竹乡、高坪乡、蔡源乡、龙洋乡、西畈乡、垵口乡、柘岱口乡、三仁畲族乡。

(一)地形地貌

遂昌系山区县,仙霞岭经闽浦入境,县内崇山峻岭,群山起伏,河流多似树枝状,源短流急,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含山、岭、岗、坳、岙、坞、源、江、坑等从山从水地名占全县自然村名的56%。由于昔时交通闭塞,交往不便,信息不灵,自然村重名突出;全县有7个高山,6个半岭、横坑;5个黄庄;4个源头、田蓬里。
从自然村的分布密度,可窥见遂昌的不同地貌。山谷平地较多的城关区和妙高、大柘、石练3镇,平均0.9平方公里有一个自然村;偏僻大山区黄沙腰、王村口等区,则平均

1.64平方公里才有一个自然村。

从地名用字可反映当地地貌特征。西畈乡系我县最偏远大山区乡,以“坑”字为自然村名的30个,占全乡152个自然村名的20%。琴淤乡有乌溪江和周公源流经,以“淤”字为自然村名有6个。大柘镇多丘陵,以“垵”字为自然村名有6个。
以山为名。山是自然形成的高出于地名的一块高低,许多座山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山脉。遂昌县境内的山脉,属武夷山系仙霞岭的分支,大都呈东北——西南走向。在这里,山只是一个统称,不管是有这个“山”字出现也好,不出现也罢,都形成了以它为主的一系列地名,有山峰、山口、山洞以及山谷的地名出现。
比如山峰:牛头山、天子驾、大风洋、老虎岩、谷桶尖,羊头、笔架山、桃树尖、凤凰山、玉皇尖、纱帽尖、佛龙岩、白马山,等等,佛龙岩原名覆螺岩。岩下土揭白,惟绝顶者黑,状如覆螺,登眺则金衢如在目。最出名的要数白马山了,白马山系火山熔岩,久经降水侵蚀形成的山顶平台。白马山峰峦叠踵,山势巍峨,实为壮观。《县志》卷二载:“相传昔有丁公,家于山下,喜跨白马,殁为神,因名为白马山,又名丁公山。”

(二)地理位置

古人,特别是原始人,活动天地较少,只能在限定的区域生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而导致思维的贫乏。因此,在给一地方命名时,就必须多注意当地有限范围里某些特征,即地形植被之类,待有了地形、地貌特征的地名以后,便依山傍水,在地形地貌特征的地名上冠以方位词。
对于遂昌地名来说,也不可少见。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上、中下等这些方位词,在地名当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就拿我们遂昌县城来说,遂昌县城大致分为四条主要街道,分别称之为东街、北街、西街、南街,这是以县政府为中心,分散出去的四条道路,也是我们的主要商业街区。其次,有的地方因为人口的不断增加而分散成为不同的村庄,将其进行区分,如前山、后山、山后、上村、上行、高峦、东岱、上峦头、山前、内半坑、外半坑、垵下、柘下等这类型的地名。比如:垵下,就是以村后系垵山而得名;柘下,则是因为在柘溪上游而得名,它们的命名往往都是与身边的一些景物有相联系的地方,从而推动了最早的一些简单命名方式的形成。

二、以水文情况命名

遂昌地处钱塘江和瓯江之源头,山青水秀,不得不说,遂昌与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谓的江南水乡便是如此了。遂昌的百姓依山傍水,一代又一代在这个古朴的小县城中生活劳作,生生不息。所以许多地方多多少少都提到了与“水”有关的地名。

(一)以源为名

源,在康熙字典里的解释为“【说文】水泉本也。【礼·月令】为民祈祀山川百源。【注】众水始出为百源,又水名。”遂昌的十四都源属瓯江水系,系径流河。它的支流分布很广,发源于垵口乡北源,自西南向东北流经成屏乡,至源口后称南溪。周公源,《周公源周氏宗谱》载,遂邑之西水,通于衢浙者曰周公源。或曰周氏世居,而得名。除此之外,还有碧龙源、湖山源、洋溪源、杨茂源等。

(二)以溪为名

溪在我们这个小县城当中应当要数最多了,县城以及周边的地方,都少不了溪的滋润。南溪,因在县城之南;北溪,因在县城以北,很简单的两条分类地名,因此而衍生出了两个地名,分别为南溪路、北溪路。蔡溪、金竹溪、练溪、柘溪、新溪、官溪、梭溪、襟溪等均为本地溪的分类,途经着遂昌大大小小的村落之中。襟溪也称双溪,在邑东十里金岸从平昌前中流一带如衣襟然,故得名。其实,一些家庭的家谱虽然不在这儿保存着,但是他们也由自己家庭当中的长子来保存,如若家庭中没有儿子的,则有长女保存着,这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兴衰,也是对我们祖祖辈辈先人的怀念,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保存下来的真实的历史资料。
地名的形成,在很多地方,也受到姓氏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论文导读:能对我们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2.“汖”读音“xū”,地方用字,指泉水沿石壁而下。这个字只有在《康熙字典》里才能查到。有记载说,山清水秀之处为“汖”,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就是瀑布。在遂昌地名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地名运用到此字,就是“汖背”,亦在指村在其后。另外,还有“垵”读音“an”,指的是凹处,如螺蛳垵,村在螺
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因为各种理由而离开自己最初的家乡,移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从而在这里生根驻地,由此引出的地名无数。身边的人由最初的几个慢慢通过繁衍后代、外来人口入住,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村庄,大家交换着自己的文化,建立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例如:吴庄、朱家、徐坞头、周庄、罗汉桥、何家村、陈家塘、徐岗、黄家山、尹村、丁家地、张家山、叶定、陈河等,这些地名均是由姓氏所建村而得名。
明清之际,遂昌曾经历了三番之乱,“靛寇”作乱和太平天国战争的洗劫,人口和经济均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战争过后,土地变得荒芜,从而从各地迁入了许多移民。在王村口镇桥西老街上的三家人,均姓程,从徽州移民而来,程姓是典型的徽州姓氏。他们的太公是从徽州迁徙过来的商人。而在王村口镇吴处村,则居住着来自福建汀州的客家移民的后代,他们的祖上从事靛蓝的种植。从他们的口中,我们多少能够了解到一些关乎于移民人口的地区,也更多地了解到姓氏所起到的作用并呈现出的强势文化的影响。
八、以方言生僻字命名
由于遂昌地处山区,崇山峻岭,所以受到了许多制约,早年,人们生活在乡村里,由一座座山相隔离,大家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少之又少,每天面朝黄土,劳作,虽然如此,但是大家每天也需要沟通交流,那么语言定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产生了由地域方面的差别形成的各地方言代代相传,遂昌也如此,而且不止一种方言,有些十分偏僻的地方,比如柘岱口、黄沙腰等地,由于临近福建省地,他们的方言就夹杂着福建闽南语音。所以,全县境内有遂昌话、畲话、福建话、淳安话。
方言对地名的影响极其广泛,通过不同的方言音,可对地名进行相应的改动。像姚岭塘,村周山岭环绕,村址地势低洼,“绕”“姚”方言谐音,故得名。内西岩,村附近有岩石似狮,方言“狮”“西”音近,有两个居民点,分别称为内西岩、外西岩。徐岙,《县志》卷一称徐岙。村坐落陡坡下的山岙,当地称陡为“竖”,“竖”“徐”方言谐音,演变为徐岙。川坞,村坐落于山坞深处,“深”方言读“川”,故称“川坞”。红桥头,村头原有石拱桥,方言“拱”“红”谐音,故名。上车头,村在山坡地势缓斜,因村址较高,称上斜头,“斜”“车”方言谐音,故演变。大毛头,村前有山,形似虎头,方言称虎为“大猫”,故称大猫头,后演变为“大毛头”。
以上几个属于遂昌方言所变的谐音,如“下杭”为畲语所演变,该村原称下江,由于畲语中的“江”“杭”音近,而得现在的下杭。不仅如此,如“大候周”“丙庄”则由福建方言谐音而得名。
村名中的一些生僻字,也因方言而起。
1.“”这个字普通话当中是没有的,浙江丽水9个县市区中,除青田、庆元和缙云外,其他6个县市区均有“”字地名。“”字的读音,遂昌读作[da?221],《遂昌县地名志》注音为“dǎng”,遂昌20个乡镇中有52个地名含“”字,如老殷、山内、擂鼓、双抱、箬笠、黄口、头背、乌根。
含“”的地名往往与岩石相关。《遂昌县地名志》:“仓库,《县志》卷一称仓口,属建德乡十四都大山庄。村对门有巨石形似谷仓,方言称石为‘’,故村名仓库 。”壳潭村,“在上旦源中游西岸,村前岩石(方言称壳)伸向深潭,故名”。遂昌用“”作人名也颇常见,如芽、仙、娥、花、根等。如此命名的人,大都认了石头为干爹干娘,当地习俗跟石头结亲容易养活;也有的是希望孩子性格像石头一样坚强。
这个字在《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古今字书当中从未见其踪影。当进一步查阅当地清光绪或同治间的县志,发现现今地名志中的“”字,旧志中均写作“□”。如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遂昌县志·疆域》有天师□、□上、□头背庄。有关于这些生僻字,我们后代人还得好好研究,从而才能对我们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
2.“汖”读音“xū”,地方用字,指泉水沿石壁而下。这个字只有在《康熙字典》里才能查到。有记载说,山清水秀之处为“汖”,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就是瀑布。在遂昌地名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地名运用到此字,就是“汖背”,亦在指村在其后。
另外,还有“垵”读音“an”,指的是凹处,如螺蛳垵,村在螺蛳形的山垵而得名,畲族居住。“垵”运用于14个乡镇的40条地名当中。
九、结语
地名原本是人们为了社会交际对一定的地理位置所赋予的名称。地名作为一种特殊的固有名称,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固有的词汇,更蕴涵着其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地名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地名的命取与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深思方式、民族特色、文化生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地名是我们了解地方社会形态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福群.遂昌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遂昌县地名办公室.浙江省遂昌县地名志[M].1985.
[3]王娟.翼城地名文化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4]项兆丰.遂昌历史·人物·其他[M].2010.
[5]遂昌地名网,http:///index.html.
[6]刘美娟.丽水地名“”字探源[J].古汉语研究,2011
(2).
[7]丽水乡土——遂昌地名浅谈,http://.
[8]邹自振.论汤显祖遂昌善政与戏剧诗文创作之关系[J].闽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9]赵荣.读汤显祖《竹院烹茶》诗小议[J].戏文,2006(6).
[10]曾玉梅.家谱的及其作用——以遂昌县为例[J].浙江档案,2011(6).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