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中学地理教学中防灾减灾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3-1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696 浏览:132249
论文导读: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学开展的方式,有效的教学手段、策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得以提升。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合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在防灾减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要求,利用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人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培养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至关重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学生的存活、自我保护能力。本文对防灾减灾教育进行分析,并为中学地理教学进行防灾减灾教育提供倡议。
中学地理防灾减灾灾害教育途径
进入2l世纪,全球自然环境恶化,气象、地震、森林火灾频繁发生。对于我国而言,近年来,雪灾、台风、地震灾害接连发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接受防灾减灾教育,增加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存活能力。同时,增强灾情观念,以此做好防灾工作,降低灾害损失。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灾害教学内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防灾减灾教育主要方式。通过地理学习,使学生掌握灾害知识,提高灾害意识,同时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提高地理教学的全面性。

一、中学地理防灾减灾教育概述

(一)灾害教育内容

对于灾害教育而言,其内容主要包括灾害意识、灾害知识、基本技能、灾害道德等。灾害意识指的是人们对灾害的主观反映,主要指备灾意识、减灾意识、防灾意识。而灾害知识是增强学生灾害意识的基础,包括灾害概念、灾害基本事实、灾害成因、灾害规律、原理、减灾防灾措施等。通过灾害知识学习,了解灾害发生的理由,以便对灾害进行提前预测,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灾害损失。在基本技能方面,培养学生防灾减灾能力,教导学生在灾害发生时如何自救、互救,如何进行正确的防范,逃生,以此保护自身、他人的生命安全。同时,还应积极开展灾害道德教育,教育人们在在灾害发生时,应遵守哪些及如何遵守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培养防灾减灾意识,开展设施保护,并培养人们的团结互助、自力更生的意识、精神,减少灾害损失,提高存活能力。

(二)教育存在的理由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于防灾减灾教育存在一些理由。对于教师而言,防灾减灾教育中,仅注重讲解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缺乏实际的面对灾害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资源方面,资源短缺,教学手段单一,在灾害理由、影响、自救的讲述中,缺乏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内容抽象,学生体会不足,无法生动地阐述灾害的危害性,对学生的预警作用不足。在逃生技能教育中,仅通过警报发出、逃跑的方式进行,虽向学生传授了一些逃生技巧及应注意事项,但缺乏真实演练,学生无法得到较好的理解、掌握,教学效果较低。

二、提高中学地理防灾减灾教学的措施

(一)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灾害发生理由、过程、影响进行讲解,对震源、烈度、中国地震带等专业术语进行讲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灾害发生的规律性及不可避开性,了解灾害发生条件,在了解灾害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防灾教育,并借此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地球、节约资源的意识。教师可通过案例运用,通过分析、研究、总结灾害案例,与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案例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二)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学开展的方式,有效的教学手段、策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得以提升。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合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多样性。在防灾减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要求,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等,通过立体演示,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直观感受灾害的影响力、破坏性,以及准确理解灾害发生原理,增强学生对防灾减灾学习的重视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通过视频,播放一些逃生演练的视频,使学生了解灾害自救、逃生的方式,教师结合视频,讲解灾害逃生的注意事项,并纠正一些错误的自救行为,确保学生逃生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自救、他救能力。

(三)丰富课外活动,开展社会实践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第二课堂,在中学地理防灾减灾教育中,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可通过校园广播、互联网等方式,进行知识宣传,并组织逃生、救援演习,锻炼学生的逃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紧急应变能力。此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进行灾害体验。在防灾减灾教育中,体验是关键环节,可具体根据乡土地理内容进行。例如,可组织学生到一些山体滑坡现场、沙尘暴破坏现场观察、调查,在体验组织之前,应先让学生掌握有关山体滑坡、沙尘暴的相关知识,并观察后撰写调查报告、体验感受,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合理的灾害防范及环境保护措施。同时,组织学生到社区、社会进行灾害防范知识宣传,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灾害防范、自救、互救意识、能力。

(四)加强灾害道德教育

灾害是思想道德的重要内容,灾害道德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中学地理防灾减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融入灾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灾害意识,培养学生的灾害道德。灾害道德教育包括生命第一原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关注、关心灾民原则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做到言传身教,通过自身行为引导学生关心灾民、保护环境。
三、结束语
在工业化进程、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害教育成为必定。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采取合理的教学措施,加强防灾减灾教育,丰富学生的灾害知识,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使学生的防灾减灾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在灾害发生时,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胡军.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防灾减灾教育[J].管理学家,2012,(6):707.
[2]徐仁涛.中学地理教育在防灾减灾教育中存在的理由及解决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8):83.
[3]温永泉.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灾害教育探究[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2):298.
[4]刘剑.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灾害意识[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8):179.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zxbzrdylw/lw42792.html上一论文: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