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76 浏览:8375
论文导读:规划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举司故址。县衙署以西有医学、旌善亭,以东有申明亭。城西南隅有演武厅,东南隅有府馆。1514年(明正德八年),城墙甃以砖石,建三门,无北门。1919年(民国8年)重修,城墙周3里,城里加东西两关总长200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0.6平方公里。此时的主要街道是东关大街和西关大
【摘 要】回顾与分析城市化独特背景下莱芜市中心区城市形态的发展历程,浅谈了城市形态发展中的矛盾,并进行了分析与解释,提出了城市规划方面的倡议。
【关键词】城市形态;城市规划;城市化;市场化

1.莱芜市城市发展总体特征

在对莱芜市中心城区城市形态发展演变进行研究之前,需要简练的总结出城市自身的特征以及发展概况。因此,本文首先将莱芜市的城市特征概括为:行政区划特殊、城市发展阶段落后、经济结构单

一、城市发展受全球化和地方化的矛盾冲击。

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市域人口130万人,行政建置为地级市,下辖莱城区与钢城区两区,其中莱城区100万人,钢城区人口30万人。莱城城区是莱芜市的中心城区,钢城区依托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以钢铁工业为主导的城区。这样一个地级市,辖两个规模较小的城区的现象,在山东省并不多见。与之相对应的弊端即是行政建制高,但城市规模小,整体实力偏弱,产业以钢铁制造业为主,产业结构处在转型之中。

2.城市形态研究简述

关于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许多学者认为,包括了历史发展、地理环境、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社会文化因素等。
有学者将城市形态演变表述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自然条件的基础、职能转变的助推器、城市规划的导向阀、交通的诱因、新城建设的推进。但是,这些仍旧是表面性的阐述,城市规划如何制定、新城为何建设等理由,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一方面应该从全球化角度,研究外部环境变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要从地方文化以及发展的历史,来进行基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城市形态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将以城市历史发展为基础,对城市形态的演变关节点进行分析,以“转型期”的体制与制度改革特征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并在研究时考虑系统外部区域大环境的影响作用,以上是主要分析框架。

3.莱芜市城市形态演变历史

莱芜又称凤凰城,莱芜城汉代在今淄川区城子庄。公元704年(武周长安四年),迁至今文字现村北。1172年(金大定十二年),迁至今址,在莱芜监基础上修建。1341年(元至正元年),开始筑土围城墙。明代洪武年间,县衙署建成,计有琴堂(后称如保厅,俗称县大堂)、改弦堂、正堂。琴堂以西为驿站总铺,再西为城隍庙,即元代冶铁提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7ctime.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举司故址。县衙署以西有医学、旌善亭, 以东有申明亭。城西南隅有演武厅,东南隅有府馆。1514年(明正德八年) ,城墙甃以砖石,建三门,无北门。1919年(民国8年)重修,城墙周3里,城里加东西两关总长200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0.6平方公里。此时的主要街道是东关大街和西关大街。
以东关大街与西关大街为主的城市形态,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甚至在改革开放之前,对莱芜中心城区,有童谣概括为“一条街,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当时虽然已有新建道路形成,但“一条街”的认识仍旧深入人心。如果以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来看,城区仅仅有一条通道作为标识,形成了人们对城市形态的认识,城市形态单一,产业发展也处于较低层次。1953年,莱芜县委、莱芜县政府及其所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由口镇迁至莱城,即对城里和东西两关大街进行整修旧道路拓宽改造,先后建成城关路、长征路、人民路,以此为市区中心纵横主干路。东西向以长征路为中,为东西两段;南北向以城关路和人民路为中,分为南、中、北三段。并在东关街建立百货商店、长途汽车站,在西关街建立莱芜师范、莱芜一中学校。 而后,邮电局、人民银行、书店、剧院、人民医院、浴池等也相继建立。至80年代末,城市的主要干道已经成为了城关大街以北的凤城大街。
1987年,南北向的大桥路、文化路、长征路、胜利路、北坛路、西环路,东西向的人民路、工农路、城关路建设完工,串连起了已命名的49条街道和205条小巷。这些主副干路宽20—48米,多为水泥、沥青路面。随着城区建设的发展,工商及文化教育事业相继兴起。现代式建筑百货大楼、中医院楼、五层旅馆楼、六层饭店楼及县级一流的汽车站等矗立道路两侧,古典式建筑老干部活动中心、第十七中学及现代式建筑人民影剧院、莱芜铁厂、纺织机械厂、塑料机械厂、煤炭机械厂等拔地而起。城市已经向北扩展到汶源大街。
1992年,莱芜市从泰安脱离,不再是泰安的一个县,而成为独立的地级市,带来了城市的新一轮发展。新政府办公楼和市政广场的建设,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量城市单位住宅(政府机关宿舍,花园小区)建设,将城市向东北方向拉伸,城市向东北方向扩展。
2003年,莱芜市组织编制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此时城市东扩已成定局,汽车站搬迁至东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带动了东部的发展。
2006年,莱芜市启动了莱城工业区建设,在莱城城区西北部,发展“飞地经济”,现今,莱城工业区的道路、基础设施框架已经构建完成,并吸引了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企业入驻,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
2012年,泰钢不锈钢产业园又在莱芜市中心城区以北,紧邻莱城工业区设立,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已如火如荼的开始。
综合近几年来,莱芜进行了一系列道路的改扩建,包括南部汶河水的治理。昔日受污染的汶河被改造成了环境优美的公园。于此同时,借全国房地产开潮,莱芜进行了一系列的房地产项目开发,房地产开工面积迅速增加。以及高档购物商场如山东银座、大润发等的建设,使得消费市场的档次进一步提高。这些房产开发与商业中心的建设,推动了旧城的更新,取得了一定效果。由于城市东部具有良好的用地环境,一系列公共建筑如莱芜市展览中心、文化中心(六馆一院)等,继续将城市向东拉动。
从历史发展一直到今天,莱芜市城市形态已经形成了现有的约束框架,北有莱芜市发电厂的污染源、南有汶河隔离、西有泰山钢铁厂的掣肘,加之东部高新技术开发区、北部莱城工业园和泰钢不锈钢产业园建设双重拉动,使得城市框架在十年中迅速向东、向北拉大,而内城的改造相对较为迟缓。在这种城市形态中,有外来工业及商业资本的介入,也有本地文化的缺失。即外来资本迅速推进城市的扩张,而本地的历史与文化受到冲击,如古时的县论文导读:
大堂、城隍庙、城墙等都已完全不见,而东关、西关的历史内涵正在消失,“凤凰城”的城市形象、“汶河西流”的特色、东关官寺商场的记忆片段都在逐渐的模糊,迫切需要文化的复兴。文化的内涵需要在内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得到复兴。

4.发展中的矛盾及形态演变的解释

莱芜城市形态的突变,是从1990年始的,城市形态扩张的突飞猛进,使得许多城市矛盾凸显,而这其中具有深层次的理由。

4.1从“大院”到“街区”的转变——社会形态的转变

“大院”指在城市形态演变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单位社区,目前莱芜的单位社区依然存在,旧有的“超级街区”的结构,即干道网+居住大院模式,将会导致被动的交通理由,而更严重的是社会居住的隔离。
从“大院”对城市发展的主导来看,之所以它对城市发展的引导性如此之强,一方面是因为这种造房运动是政府所主导的,政府对部门住房和企业住房进行统一的计划安排,并有基础设施作为保障,占据较好的发展空间。
反观一些新建的“街区”,以市场化销售后,居住着一些不同职业的年轻人,整个小区更加具有活力,与周边的邻里关系向现代社区发展。同时,一些单位社区正在为街区所演替。由于单位社区的住房改制以及二手房交易等,使得单位社区慢慢差异化。由于并非同时进入住区,先到者会对后者具有一定的排斥,因此,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矛盾,也推动了城市居住形态的演变。

4.2 商业设施推进城市建设及文化冲突——消费主义的侵入

在政府不断拓展城市用地的同时,城市内部的改建就相对滞后。消费主义的侵入,使得商业服务也有了发展的空间,因此在内城改建中,商业设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消费主义所带来的理由,是它是以享受与奢侈为目的的,它对中心区的改建,也是以此为目标的。而相应的公益性的改造,远远滞后。由此而造成的结果是,在莱芜市城区中,存在一片片的新建高层住宅与商业购物场所,而隔壁就是城中村,里面的人群仍旧从事小规模的服务业。因此,这种不同层面的生活状态,存在同一临近的街区内,当城市进一步发展,二者势必会产生冲突。从2010年开始,莱芜市在中心城区大力开展城中村改造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任务尚很艰巨。将来如何引导和继续对城中村进行下一步的改造,将是未来决定城市形态质量的关键。

4.3 无序的房产开发——市场化的失控

与政府“大院”建设不同,市场化的房地产开发具有将资源引向最优配置的特征,但是由于市场的外部效应和合成谬误,使得无序的房产开发将严重阻碍城市健康发展。近几年的房地产的施工面积逐渐增加,从莱芜市人口的增长率来看,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0.8‰。如果单靠城市内部人口消化大量的商品房,是不现实的,而实际的走访也证明的这一点,新开楼盘空置较多,加之政府单位住宅的存在,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市场化的失控,使得住宅建设遍地开花,而房地产的虚高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理由。政府不应利用房地产的发展而借机卖地,而应积极引导房地产的开发以有针对性的带动旧区改造。

4.4 城市文化的缺失——外来文化的潜入

莱芜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例如是“长勺之战”的主战场,“莱芜战役”的悠久历史,绿色钢铁之都,八宝凤凰城等。许多城市文化并未得到充分发掘,而于此同时外来文化已经悄悄的潜入。新区建设、建筑设计、商业模式等等都具有外来文化特征,而在地方文化上,整个城市缺乏可识别性,很难形成清晰的城市意象。以KFC和大型购物场所为代表的消费文化,在城市化还处于较低水平时就已经侵入,而当前却缺乏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意识,文化逐渐的趋同化,丧失了自身的特色。
文化的丧失也在逐渐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以东关、西关、官寺为代表的具有历史内涵的地区,现在已经是破败不堪,急需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这是许多人儿时的记忆片段,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它们的复兴将是城市文化复兴的前奏。

5.未来城市发展调控和城市规划的倡议

通过分析莱芜市的城市形态演变,以及部分演变中的矛盾和动因,可以看出,市场化的不健全,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是造成目前城市形态无序发展的主要理由。未来的城市发展,应该推动市场化的健康发展,从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上,齐头并进推动文化建设,形成以城市文化为核心的竞争力。
对城市规划而言,作为政府的一项职能,应该努力推进城市空间形态的紧凑化,以及城市内部居住空间的宜人化。从原来的跨越式发展或者飞地式发展向填充式发展转变,重点在于城市形态的质,而非量。而填充式发展的重点是城市中空间品质的提升,除了对城中村的改造有利之外,对于现有已建住宅的品质提升,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另外,在规划的逐层落实中,应渗透当地文化的内涵,变简单的追求经济实力到追求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莱芜市统计局.莱芜市统计年鉴,http:///
[2]梁江,孙晖.模式与动因——中国城市中心区的形态演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储金龙.城市空间形态定量分析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